●以我看来,结局不外三种:一是拍卖方(委托人或拍卖行)撤消这次拍卖;二是拍卖照常进行,官司同时开张,调查调解,举证辩论,一审二审,旷日延年;三是在拍卖开始之前,忽有某高层行政领导出面表态,舆论应声而变,各方偃旗息鼓,此事不了而了。 ●高官为文化名人说几句话,这在现在并非难事,但这风气一开,许多改革成果也就化为乌有。 ●无论是谁,想要在这样一位可敬的百岁老人身上取利,都将不得人心。 钱锺书信稿拍卖一事,引起了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的愤怒,102岁的杨先生已正式声明,如拍卖照常举行,她将亲自走上法庭。 清华等几所高校的法律专家也擂鼓助威,强调拍卖违法,事关隐私权云云。 但拍卖方至今尚无收兵迹象,看此阵势,已然剑拔弩张。 事情至此,总得有个收尾。以我看来,结局不外三种:一是拍卖方(委托人或拍卖行)撤消这次拍卖;二是拍卖照常进行,官司同时开张,调查调解,举证辩论,一审二审,旷日延年;三是在拍卖开始之前,忽有某高层行政领导出面表态,舆论应声而变,各方偃旗息鼓,此事不了而了。现在看,这三种可能都是有的。相比之下,我觉得,第一种为上上者,第二种为中下者,第三种为下下者。 为什么第一种最好?因为这合乎人之常情,合情合理。这次拍卖本身,确有一个极不合情理的地方,就是部分信函的当事人还健在,她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私信被当众拍卖;作为钱锺书的夫人,她也不愿意看到丈夫的私信被公开; 把他们夫妇的私信当作商品拍卖,大大伤了这位文化老人的心。既如此,拍卖方当扪心自问,将心比心,收回这些拍品。社会舆论也更应在这种常识和人情上做文章,以举一反三,提升社会正气,使这个社会有更多人情温暖,转而鄙视金钱第一、见利忘义之习气。这就能让此事在得到解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为什么第三种是最不好的?因为中国本来是个“官本位”的国家,什么事情都要“官”来说话,官话才是话,其他一切都不在话下,这当然是不正常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转机,有了市场机制、法治观念、舆论牵制,如今一遇难题,还是要大官出面,这同样也会有举一反三之效,但实际结果却是促成中国社会的倒退。高官为文化名人说几句话,这在现在并非难事,但这风气一开,许多改革成果也就化为乌有。看起来这是最便捷的解决之道,但这便捷恰恰建立在我们社会始终存在负面传统的基础之上。所以如真有高官愿意插手,也望杨绛先生据理婉拒之。 那么,为什么说第二种是“中下”,甚至还不是“中”呢?因为我觉得,这里有另一种不合情理的东西,让人看了极不舒服。那些法律顾问一类人物,他们的工作就是帮主人打官司,有些官司明明可以不打,他们却怂恿不休,这当然可说是职业通病。 但现在情况特殊,杨绛先生已经102岁,要把这样一位可敬的老人推上法庭,你们真的觉得很好玩吗?从那些“专家”的发言里,可分明看出这样一种情绪,而我是大不以为然的。不说中国的法律并无隐私权条款,即使有,也未必适合现在的情况。钱先生的职位高至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是中国学界数一数二人物,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人物,这样的大人物、公众人物,他的言行居然要受某种据说是“没有年限”亦即无限长的“隐私权”保护,这合理吗?如这一条可行,那党政军各界的领导都将援用此例,一切名家大家将都不可随意言说,他们的书信永不可公开,他人的回忆录、回忆文章当然也都不允许写了,自此后,中国还会有“史”吗?鲁迅在《名人和名言》(载《且介亭杂文二集》)中说“专门家的话多悖”,我过去一直不理解,现在忽然全懂了! 在塞林格的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有这么一段话:“律师倒不错,我想……即使你确实四处走动搭救人们的生命等等,你怎么会知道你这样做是因为你真的想要搭救人们的生命,还是因为你真正想要的是当一个了不起的律师?……困难的是,你不会知道。”所以我想,那些法律顾问、法律专家们,也该和拍卖方一样,扪心自问。 总之,无论是谁,想要在这样一位可敬的百岁老人身上取利,都将不得人心。 现在的中国,市场已经开放,法治有待健全,当此之时,当此之事,真能解决问题的,其实还是人之常情。如整个社会是有人情的,那么,不合情理的拍卖自当黯然收场———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05月31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05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