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红楼梦》的后现代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吕博 参加讨论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思想深刻,结构多样,风格独特,语言生动,在四大名著中是佼佼者,而且是四大名著中的集大成者。而且《红楼梦》的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核甚至和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有某些极为相似之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价值。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新名词,哈桑认为:“历史是隐迹羊皮纸,而文化则可以渗透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时间。如果我们冒失地为后现代主义宣布一个创始的日期,我们就会不断地发现后现代主义的先行者。”①哈桑找到的最早先例是英国感伤主义作家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其他还有法国作家萨德(1740-1814)等人。利奥塔也认为:“后现代主义可以不处于后现代阶段,在精神上与其它阶段混杂在一起,我们可以像哈桑那样去重新发现‘后现代主义的先行者’”。②哈桑强调的“共时”概念,以后现代文学的流行代码——“不确定性”③来重新解构《红楼梦》,考证《红楼梦》在创作上与当代西方小说保持的某种契合即前瞻性,为其审美选择重新定位,而所谓“不确定性”,其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术语,简而言之,是指后现代主义放弃二元对立,放弃对终极意义的解释与追求。“不确定性”被哈桑列为后现代的首要特征。曹雪芹亦是一位擅长模糊其创作意旨、创造作品的“不确定性”的作家。正因为《红楼梦》本身十足的后现代性,后现代的诸多方面、诸多特性都能在《红楼梦》中找到痕迹,因此以下将对《红楼梦》的思想、结构、风格和语言等四个方面说明它的后现代性。
    一、《红楼梦》思想的后现代性
    首先,反对圣贤思想余孽对人性的腐蚀。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反对传统,反对权威。而《红楼梦》中贾府的统治者要求人们以圣贤们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恪守不渝。而在作者看来简直是在戕残人的天性,把好端端的“真人”变成“假人”。借用贾宝玉一句不胜愤懑的“呆话”来说,就是“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再老了,更变的不是样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了?”④作者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的口批判这种圣贤思想的余孽对人性从“童心”逐渐腐蚀到了迷失“本真”的程度,以至于作者在描述作品人物的时候只是寄期望于下一代。
    其次,反对封建统治及伦理观念对女性的摧残。《红楼梦》中贾府的统治者以圣贤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说法制定自己的家法家规,维持统治秩序,而在作者看来,这不只是在灭绝人的人格,而且是在摧残人的聪明才智。他愤懑于贾府统治者只知对身边丫鬟“撵出去”,以致使她们“含冤跳井”,或“抱屈夭风流”,或“斩情归水月”却不知把她们“放出去”,还她们一个自由人,而贾宝玉虽有此心却又“能说不能行”。因此,他笔端下的女性人物更多的是一些优秀的女性,不满于“男尊女卑”的现状,要和男性在各方面争个短长,却又始终逃离不了命运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描写深入地批判高高在上在权威,后现代性意味十足。
    再次,反对科举考试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红楼梦》中的贾府的统治者们要求子弟们以“读书是福,立品为高”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光宗耀祖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更不容许他们成为本阶级的逆子贰臣,而在作者看来,年轻人应有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可“各得其情,各遂其欲”。贾宝玉是反叛科举考试的典型,他本身是荣国府的二房嫡孙,不具袭爵的资格。因此,贾政夫妇虽然也安康尊贵,但有一根神经却是朝乾夕惕的,那就是贾宝玉是否“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一个以严颜厉色,甚至乞灵于板子,逼迫宝玉就范;一个则以慈爱深情,甚至乞灵于“清子侧”,规劝宝玉“好生念那书”。因此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作者借以宣扬他的反传统,有明显的后现代倾向。
    最后,反对门户观念对自由恋爱的束缚。《红楼梦》中的贾府统治者以家世利益作为儿女婚事联姻的圭臬,毫不顾忌儿女的心事,而在作者看来,婚姻应该以互爱为基础,互爱应该以心理功能相契为前提,否则就不是美满的婚姻。而事实上元妃的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标志着贾府与“当今”的婚姻,而其结果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迎春嫁给孙绍祖,标志着贾府与新贵的联姻,其结果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探春远嫁海隅,标志着贾府与藩王的联姻,其结果是“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惜春则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候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贾宝玉的婚姻就更加悲惨了,是典型的自由恋爱受到强烈干涉,上述这些人物的婚姻或多或少地对门户观念的反叛和不满,尤其是贾宝玉的婚姻,是后现代意义的典范。
    二、《红楼梦》结构的后现代性
    首先,运用特殊意象烘托结构的复杂。《红楼梦》是以梦为书名的作品,因此“梦”的意象就随处能见诸《红楼梦》中,而“梦”又是一个虚幻模式,即逢到大过节,作者好搬个神道出来演双簧。因此,用“梦”用“幻”的地方,往往是寓有深意的地方,以至所谓“神谕”实际是作者的“自谕”,艺术表现需要而已。《红楼梦》里是三种悲剧构架,三种悲剧构架各有一组主题。三组主题便皆出现在或用“梦”或用“幻”的地方。三组主题分别是:一,作者要为一位“怡红公子”贾宝玉作传,描写他的精神悲剧。二,作者要为一群青年女子作传,即描写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人生悲剧,将她们的真善美和才学识被毁灭,殊途同归于“薄命司”的苦难历程展示给人看。三,作者要为一个“诗礼簪缨之族“做传,即描写赫赫扬扬已历百年的贾府由于坐吃山空、儿孙不肖而日益衰退的历史悲剧,将这个百年望族的人生价值观念及藏于礼法帷幕后面的“自相戕戮自张罗”的情景描绘给人看。从“梦”的运用和全书结构的复杂来看,“不确定性”和反传统的后现代性表现深刻。
    其次,结构的错综复杂推动叛逆叙述。《红楼梦》艺术结构是一个环形结构,不只有两条二而一的主线,而且这两条二而一的主线又形成两个二而一的情节环。其神话故事以顽石在青埂峰下自叹息,恳请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受享受享”起,以顽石“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事态”返归青埂峰下,求托空空道人将其所记之事“记去做奇传”止,这是一条主线:祖居“青埂”—坠落“情根”—返回“青埂”—记述“情根”。其现实故事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起,以贾宝玉“悬崖大撒手”,返归太虚幻境赤瑕宫止。这是一条主线:家住“赤瑕”—坠落“怡红”—返回“赤瑕”—魂系“怡红”⑤。因为“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所以这两条主线,两个情节环实际上又是合而为一的。这种背离正常写法,结构安排与传统不同,且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是后现代无疑。
    三、《红楼梦》风格的后现代性
    首先,叙事风格的后现代倾向。《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和自传相结合的小说。俞平伯在经历了一生的研究由最初的认为《红楼梦》是自传到承认它的小说和自传相结合。⑥其他作家如余英时、刘梦溪等也有同样的想法。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与自传的融合本身就是后现代的一个有效的策略,很多后现代的小说家有意识地把自传成分引入小说的框架中,把真实的事件与虚构的事件并置,将有案可稽的真实人物与故事人物混为一谈。曹雪芹把真实的自传成分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内,使我们似乎可以隐约捕捉到曹雪芹生平家事以及皇室内部斗争的影像,但这个影像又是支离破碎、无法确定的。因此《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带有显著的后现代性。
    其次,建构风格的后现代倾向。后现代文本是个多元的文本,由于其开放性和模糊性,阅读者可以对它作出无限的解释。正如《红楼梦》的版本学和探佚学的兴起和发展,俞平伯先生甚至认为对作者本意的研究是打开作品全部意义的大门。而恰恰是《红楼梦》文本的残缺,却建构了一个不稳定的、具有开放性结尾的世界,暗合了后现代小说的不确定性策略,它丰富了红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给红学开拓了一个又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再次,人物塑造风格的后现代倾向。《红楼梦》中曹雪芹对钗黛二人有意地采用了“才貌均等的写法”,如宝钗善柔而黛玉善刚,宝钗用屈而黛玉用直,宝钗徇情而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而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而黛玉信天命等。这里人物的塑造不再围绕一定的原则或秩序进行,而是非中心的、模糊的,正是曹雪芹对于后现代不确定性策略的完美运用。
    四、《红楼梦》语言的后现代性
    首先,后现代小说写作擅用不确定性,使写作沦为一种语言的游戏,追求一种游戏的快感。德国文学批评家彼得·毕尔格认为后现代小说嘲弄读者的阅读习惯,破坏他们的阅读期待,将他们引入能指的迷信便抽身而去,使寻找意义、寻找美的努力陷入失望的尴尬。⑦如《红楼梦》中的警幻册子和红楼梦曲关联到许多人物最后的结局和命运,有很多不确定性,就拿王熙凤的判词“一丛二令三人木”这一句就无数争议。
    其次,人物语言的后现代倾向。在《红楼梦》中不仅判词具有极其的不确定性,人物的语言和诗歌也同样具有一种后现代的反叛。如贾宝玉的不同仕途同流合污,说过一句反感湘云的话:“姑娘可到别处歇息,仔细这里污了你的仕途经济学问”。⑧他追悼晴雯而写的《芙蓉女儿诔》饱蘸反封建的后现代笔墨。林黛玉也同样,在她歌颂螃蟹斗争精神的《螃蟹咏》中,在她的自叹命运的《葬花词》、《柳絮词》等反映了她强烈的反叛意识,甚至在她的日常中也流露出她这种思想,譬如一次贾宝玉把一个王爷给他的红麝串给她,她没要,说:“是哪个臭男人戴过的,我不稀罕。”⑨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已然有深厚的后现代意味了。再如焦大咒骂贾家的一席话:“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⑩这番话又是运用后现代的特点对封建制度的强烈谴责。
    《红楼梦》篇幅宏大,色彩斑斓,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在后现代的运用上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是个巧合,也许有所借鉴。但《红楼梦》开拓了我国文学史的新领域,具有更广阔的世界性。因此它不仅是中华文学艺术的宝藏,同时也是世界文学艺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注释:
    ①Ihab Hassan, Towward a Concept of Postmodernism.the Postmodern Turn: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Culture, 1987:88.
    ②利奥塔.何谓后现代主义[M].王宁译,见王岳川等.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52.
    ③周芷汀.论〈红楼梦〉的后现代美学价值[J].中国文学研究,2005,(1):62.
    ④[清]曹雪芹 高 鹗.红楼梦[M].伍隼校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⑤张锦池.论〈红楼梦〉的三世生命说与两种声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65.
    ⑥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33.
    ⑦毕尔格.意义的消失:后现代阅读方式[M].毕尔格.后现代或争取未来的斗争[M].法兰克福:法兰克福出版社,1988:284.
    ⑧⑨⑩[清]曹雪芹,高 鹗.红楼梦[M].伍隼校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原载:《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07年第11期
    
    原载:《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07年第1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