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作品中的人物取姓命名,在许多作家看来是信手拈来之事。姓名不就是一个符号?但在伟大作家的作品中,取姓命名却是十分讲究的学问。它起着点化人物、活跃气氛、暗寓褒贬、有时甚至是挈领全书的作用,是作家艺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中的谐音姓名,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 一 先看姓。《红楼梦》中的四大显赫家族分别为贾、王、史、薛。曹雪芹通过葫芦僧之口,道出四家的派头: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第四回) 虽说是"贾不假",但曹雪芹不断提醒读者的是"贾"即"假"; 金陵"王"家,取自"亡"的谐音,王熙凤的胞兄王仁便是"亡"仁, "亡"也就是"灭";"史"的谐音是"死";"薛"即"雪",《红楼梦曲·飞鸟各投林》为这个"雪"字下的注解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切荣华富贵都将如冰雪一样,消溶 得干干净净。因此,贾、王、史、薛四姓实为假、亡、死、净。《红楼梦》故事的最终结局已从四大家族的姓上作了安排。 另外,林黛玉姓林,其实是"伶"或"零",不但家道零落,而且性格孤僻,最终在伶仃寂寞中去世。而贾府中的仆人则多姓赖,或来,来、赖相通,都是仗恃主人势力,且大多是无赖之徒。 再看名。据不完全统计,曹雪芹及续作者高鹗在《红楼梦》中一共安排了六百多个人物(不包括小说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六百多个人物有七百多个名字。其中谐音人名为三十一个,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挈领全书的,包括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贾化(假话)、时飞(实非)、贾(假)宝玉、甄(真)宝玉,其实只是两对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甄宝玉和贾宝玉;第二类为暗示祸福的,包括英莲(应怜)、严老爷(炎来)、娇杏(侥幸)、霍启(祸起)、冯渊(逢冤);第三类是明示谴责的,包括封肃(风俗)、戴权(大权)、胡君荣(糊涂虫、胡庸医)、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王仁(忘仁)、来升(赖升)、来旺(赖旺)、来大(赖大)、来兴(赖兴)、来尚荣(赖尚荣)、卜世仁(不是人);第四类是活跃气氛的,包括张如圭(如鬼)、余信(愚性)、胡老爷(糊涂)、多官(多浑虫)、吴新登(无星戥)、戴良(大量)。 二 在所有的谐音人名中,首先出现的是"甄士隐"和"贾雨村"。这本来是两个隐语,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卷就说: 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又说: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第一回) 明示"甄士隐"就是"真事隐",即将真事隐去。同样,贾雨村则是"假语存"。二者都是作者的手法,或者说,都是作者自己,是作者的一对化身,用假语存言来演说隐去的真事。 但不久,作者便将隐语化成实实在在的人物了:甄士隐和贾雨村都居住在天下最繁华之地苏州;不同的是,甄士隐是一位每日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的富隐士,贾雨村则是一位靠卖文作字为生、汲汲于举业的穷儒士。 甄士隐助贾雨村进京赴考,自己却因女儿失踪、居室被焚而心力交瘁,随跛足道人云游方外,自此隐而不现,直到后四十回才重新登场,并在第一百二十回中和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甄士隐在全书中的作用,是为跛足道人解释《好了歌》,预言整个故事的最后结局: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一回) 贾雨村有了甄士隐的资助,金榜得中。开始倒也知恩图报,立志为民作主。但经葫芦僧的一番点拨,又有官场的多年阅历,遂日渐昧去良心:甄士隐有危难他见死不救,贾府获罪他踹上一脚,成了"没天理的野杂种",反倒青云直上,官至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贾雨村取了三个谐音名,"雨村"是号,寓意为"假语存";名"化",姓名合在一起便是"假话";字"时非",即"实非",这是加强"贾"姓意义,一切都是"假"的。但虽是姓假、名假、字假、号假,他的转变和际遇,却是那个年代社会真实的反映。 如果说曹雪芹是以甄士隐、贾雨村这一组真、假对子挈领全书,那么故事的展开则显然是由甄宝玉和贾宝玉这组真、假对子承担的。 与甄士隐、贾雨村一穷一富,一以隐居为乐,一以仕途为荣,同住在苏州阊门外十里街所不同,甄宝玉和贾宝玉却同名、同貌、同脾性、同是贵族公子,只是一住京师、一住江南,不但在前八十回中二人从未见过面,甄宝玉甚至面也未露。虽然"隐"得彻底,但言行脾性却由贾宝玉尽行显露出来,因此,"假"宝玉便成为了"真"宝玉。正如甄士隐和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五回) 真假本是相通的。所以人们在读《红楼梦》时,并没有将贾宝玉视为"假",恰恰相反,是将他视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将围绕着他发生的一切故事,都看成是真实的、触动人心的事情,并不知不觉地与他同欢乐、共悲哀。曹雪芹的写作意图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他一开始就明确告诉读者:他是以"假"的人物、"假"的故事,来演说真的人物真的事情的。 可以说,贾、王、史、薛四家和甄士隐、贾雨村,甄宝玉、贾宝玉四个人物的取姓命名,曹雪芹是精心构思的。有人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仅从他为四家取姓、为四人命名看,即见一斑。 三 另外三类谐音人名的命名,虽说不需字字辛苦,但也从幽默之中处处流露出不易察觉的辛酸。 英莲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安排的第一位"薄命"女子,癞头僧第一眼见到她便说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于是,元宵夜观灯失踪,父母因此悲伤成疾,此后被人贩连卖两次,并引起薛、冯两家斗殴,冯渊因此"逢冤"丧生;不久成了薛宝钗胞兄"呆霸王"薛蟠的小妾,虽在高鹗的续书中被扶为正室,而且生了一子以承薛家宗祧,却死于难产。一生之中历尽艰难。每当有所转机,却又陡生变故,所以说是"有命无运",真真"应怜"。 与英莲几乎同时出场的是甄家丫环娇杏和家人霍启。娇杏因为顾盼了贾雨村两次,被贾视为"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偏偏贾雨村中进士后做了吴县知县,于是收娇杏为二房,只一年就生了个儿子,再过半年,贾雨村的嫡配因病而死,娇杏又做了贾夫人。小姐英莲是"有命无运",丫环娇杏却是"命运两济",实为"侥幸"。这又是曹雪芹有意安排的一对谐音人物,以示祸福间的变化无常。 英莲的悲剧虽说是"无运"所致,却是通过霍启而生。元宵节霍启领着英莲看社火花灯,竟将英莲丢失。英莲因霍启而"祸起",冯渊则因英莲而"逢冤"。而严("炎")老爷一到甄家,预示着"火将至",隔壁葫芦庙的不慎失火,将甄家化为灰烬。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的最多的是借谐音人名以谴责。 第一个是甄士隐的岳父封肃。甄士隐女儿失踪,房屋被焚,夫妻二人贫病交攻,又值水旱连年,贼盗蜂起,只得变卖家产,投奔岳父。可岳父见女儿女婿狼狈而来,心中竟然不快;等到甄士隐变卖家产的银子用完,更是恶语相攻;但县太爷贾雨村来封家寻访故人甄士隐,又给了许多银子娶娇杏时,封肃便"喜得眉开眼笑,巴不得去奉承太爷"了。当然,对于甄士隐的这位嫌贫攀富、趋炎附势的岳父,曹雪芹并没有进行过于严厉的谴责,而认为是"风俗"所至,人所难免。 戴权是大明宫掌宫太监。清朝由内务府掌宫中事务,宦官的权力已远不如明朝,但既在皇帝身边办事,这弄权受贿自然就免不了。宁府媳妇秦可卿病逝,戴权前来上祭,这是给宁府的面子。《红楼梦》第十三回说到戴权的派头:"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道鸣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待,让坐至逗蜂轩献茶。"贾珍对戴权客气,一是因为戴权给了面子,二是要为儿子贾蓉弄个名份。贾珍一提,戴权便大包大揽:"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缺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好,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答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要求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接着将贾蓉的履历交给贴身小厮:"回去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明日我来兑银子送过去。"这戴权果然是"大权",户部长官就如同他的下属,替人弄个五品官只是开口的事情,而且平地又捞了一千两银子,贾家还欠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曹雪芹用平和的文字轻描淡写地叙述了这件事,看上去全然没有谴责的意思,却在平淡中揭开了官场的内幕。 胡君荣名为医生,却医道不通且心术不正,是个"糊涂虫",人送浑号"胡庸医"。晴雯有病,被他乱用"虎狼之药",致使病情加重;尤二姐怀孕,也因他用错药而将胎儿打下,两个女子、三条性命断送在他手里。 曹雪芹给王熙凤的胞兄取名"王仁"。这个被人骂为"忘仁"的贵族子弟,眼中只有银子,只要有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他不但变着法子将自己亲叔叔的几千两银子骗个精光,而且在贾府败落时,与贾环、贾蓉等人串通一气,作主将亲侄女、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卖给外藩,图的仍是银子。 曹雪芹大概对来姓和赖姓有些反感。"来"和"赖"既是谐音,又被他互用,赖即来,来即赖。赖姓或来姓人物在《红楼梦》中全是奴才,但表现也不尽相同。 来升又作赖升,是宁府的都总管。宁府请王熙凤办理秦可卿的丧事,来升召集管事奴才训话:"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伺候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第十四回)光这一席话,都总管的身份就出来了。但《红楼梦》的主要舞台是在荣国府,所以对宁府的来升或赖升,曹雪芹并没让他过多露面。 来旺又叫"旺儿",是王熙凤娘家带来的陪房奴才,被王熙凤视为心腹,专门办理见不得人的受贿弄权之事。王熙凤得了馒头庵老尼三千两银子,暗中命来旺以贾琏的名义下书长安节度使,逼迫守备家退婚。当然,来旺又借着王熙凤的权势,为自己营私牟利。他儿子是个容貌丑陋、吃酒赌钱的混蛋,却要强娶王夫人的丫头彩霞;彩霞虽与赵姨娘之子贾环相好,却拗不过王熙风陪房奴才。 赖大是荣府的世仆,升任管家。赖大倒是个干才,不仅可以替主子管好家,而且还会为自己经营家产。他家的花园虽不及大观园,却十分齐整宽阔,泉石林木,楼台亭轩,也有好几处动人,连贾母和王夫人、薛姨妈,以及贾珍、贾琏、贾宝玉等人也赞不绝口。而且,管理这个园子不但不花钱,每年还赢利二百两银子,这使接管大观园的探春大受启发。 赖大的母亲赖嬷嬤是荣府年高有体面的"妈妈",被解除了奴仆的身份。她进府时,王熙凤见了也要"忙站起来",称呼一声"大娘坐下";周瑞家的儿子犯事被王熙凤撵出荣府,赖嬷嬷一求情,便给留了下来;孙子赖尚荣花钱买了县官,她出面一请,连贾母也来到赖府参加庆贺宴。她的面子也确实不小。 不管怎么说,来升、来旺、赖大、赖嬷嬷作为奴才,对主人还是忠心耿耿的。但赖尚荣却不是这样。赖尚荣是赖大的儿子,用赖嬷嬷的话说,"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儿,主子的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似的,读书写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个东西"(四十五回)。由于荣府的关照,赖尚荣二十岁上就捐了个前程,到三十岁时,选了县官。但这个奴才在荣府发达时,比奴才还奴才,等到荣府落难时,却避之不及。贾政护着贾母的灵柩南下,盘费不足,无奈中写了一封书信,差人到赖尚荣的任上借五百两银子。赖尚荣一味搪塞,只给了五十两。 贾府的几个清客,曹雪芹都给取了谐音名,他们是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和卜固修("不顾羞")。贵族家养的清客和战国时的门客不一样,门客多为"死士",是要替主人卖命的;清客则是文士,陪主人聊天,或吟诗作对,让主人高兴;虽然也多有一技之长,但总不免是寄人篱下,"沾"人的"光"。三位清客中,詹光露面的次数最多,而且也确实有些真才实学,所以他参与了大观园内景点的筹划;单聘仁和卜固修则不然,因为他们一个"善骗人",一个"不顾羞",所以荣府让他们去苏州聘请教师、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干这种事情是需要善于骗人、不顾差耻的。 其他一些谐音人名,则显然是为了活跃气氛的,所以大多一笔带过。 张如圭在小说中并无劣迹,只是和贾雨村同被参革、同被起复的一个小官,由于消息灵通,善于钻营,所以曹雪芹给他取名张"如鬼";余信是荣府的一个管家。管着各庙月例银子,虽然并没有说他如何的"愚性",总是脑子有些不大开窍;戴良是荣府的仓上头目,所谓经手不穷,戴良自然是可以"大量"揩油;胡老爷在小说中并未出场,只是十五回借馒头庵尼姑静虚的口说他家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请尼姑念三日"血盆经"。白送别人银子,倒也"糊"涂得厉害;多官是荣府的厨子,弄得一桌好酒席,但不顾性命地贪酒,是个"多浑虫"。 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谐音人名出现的回目,最多的是第一回,共九个:甄士隐、贾雨村、贾化、霍启、封肃、时飞、严老爷、英莲、娇杏;第二回两个:甄宝玉、贾宝玉;第三回一个:张如圭;第四回一个:冯渊;第七回一个:余信;第八回四个:詹光、单聘仁、吴新登、戴良;其余十三个则出现在第十回到第五十一回;五十二回以后,没有谐音人名。 从第一回和第二回谐音人名的安排来看,曹雪芹在小说中采用谐音人名的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十一个人名不仅个个有交待,而且挈领全书和暗寓祸福的人名全在这两回中出现(只有冯渊例外)。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故事的推进,作者在不自觉中逐渐融人角色,进入剧情,他的全部精力,已经完全用在了故事情节的构思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特别是随着故事一步一步地悲剧化,作者在开始写作时所带有的一丝幽默也完全转化成了辛酸,他已经无暇顾及或极少能够顾及为人物取谐音姓名了。其实,在为贾、王、史、薛四个家族取姓和为甄士隐、贾雨村、甄宝玉、贾宝玉取名之后,为人物取谐音姓名已经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了。而事实上,直到生命走到尽头,曹雪芹仍然没有完成他的悲剧创作,所以才有形形色色的续作出现。可以设想,如果天假时日,让曹雪芹从容地完成他的作品,而且又能最终从角色中解脱出来,第三回以后应该会有更多意味深长的谐音人名出现。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