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陶钧文理 杼轴中西——记林方直教授的学术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高建新 参加讨论

     林方直先生,原籍辽宁省辽中县,1936年生。1957至1962年在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一直在本校本系任教。1981年晋升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1983年始作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先秦两汉文学、明清文学等三个方向的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红楼梦》研究。林先生为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内蒙古中国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学术成果分获第二、四、五届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红楼梦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东方之子》、《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等十数种辞书录入。
     林先生治学严谨,强调国学根柢,重视传统考据和实证;注意吸收消化和运用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接触边缘科学,中西融通,文理交叉,颇得其益;总结中国的文心艺理,用多种方法进行深层阐释,揭示其隐赜和规律。务求真知精识,启动创造性思维,从不随人作计,独辟蹊径,自出己意;不为利驱,厚积薄发。
     一、杼轴中西,工善器利
    林先生的学术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理论新方法。8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方法热,对各个学科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林先生注重具体运用。他的体会是:1.不为方法而方法,为的是对文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和审美,达到精识真知,发现规律,揭示本质,获得新意创见的目的。2.不同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研究方法,注意方法的适应性。复杂的文学对象则多种方法综合使用。3.外来的方法,要加以中国化改造,取其精神实质,加以消化,使之适应于中国文学,不要生搬硬套,要在使用中发展。4.方法与对象在运用中有互动、互补、互生的现象,方法可创新发展。5.传统老方法也要改进,也要配合使用。以下介绍几种研究方法:
     I。文学符号学方法。林先生著有《红楼梦符号解读》一书,实地运用文学符号学的新理论和方法研究《红楼梦》,系统总结曹雪芹的符号使用和符号编码艺术,着重探讨《红楼梦》的符号表意,揭示符号载体下面的深层意义。本书使用了一些文学符号学名目,如纯符
    号、符号与前文本、标示符号、象似符号、符号链等,自己创名的章节还有符号化人物、从属符号、谶语符号、密码符号、间隔编码等。如《红楼梦》开篇那块石头是最大的纯符号,它原本荷载女娲补天信息,后来凡心偶炽,变作灵通宝玉,随神瑛侍者的化身贾宝玉来到尘世。石头是作者的叙事视点,是宝玉随身带的旁观者、目击者、记录者、摄像机、录音机,是信息接受器、储存器、传输器。它是全书故事的全知叙述者,它把全书故事都刻在自己身上,永远立在青埂峰下,它是全书的全息集合。石头又是宝玉的象征符号,由此引出三种以符号关联的婚姻。一是木石前盟,二是金玉良姻,三是麒麟姻缘。木石以前世论,金玉以富贵论,麒麟以阴阳论。由于金玉的“文化规范价值”,由于“能指优势”,能指的优势甚至“能把所指撇在一边而使自身仪式化”,再加人们的“认识程式化”,则唯金玉是视,而不计爱情,这就决定了成就金玉良姻而破坏了木石姻缘。
     2.原型批评方法。由茶格、弗莱创立的原型批评,透过文学现象表层去追寻深蕴其中的神话原型、远古记忆,追寻艺术意象背后的原始意象,从而对集体无意识、种族心理的领悟。林先生按中国化改进型的原型批评来审视《红楼梦》,多有合度中节者。如探春的标示符号是蕉下客,该原始意象出自蕉叶覆鹿故事,喻探春是竞争鹿之得失的樵夫和路人。他们被卷入得失的纠葛中,在真妄的幻境中不能自拔。探春便是那种不能忘蕉鹿的人,是那种“世味迷人人不知,纷纷蕉鹿竞争为”的竞争者。她在诸如嫡庶、尊卑、主奴、是非、宠辱、利弊、义利、家族的治乱、兴衰、胜败等方面,都要辨个分明、察个究竟、讨个公断、有个依准、争个高低。表现她是个有志气、有抱负、有大丈夫雄风的英才。但从道家角度看,她痴迷地参与、忘我地投入,都是迷于世味,未能真妄两忘、得失两忘,放弃了精神自由,终究无补于事。
    再如,史湘云与卫若兰成姻,又因某种变故而离散。这种夫妻生离、两地悬念的艺术意象,是个很普遍的文学母题,它有很多原型即原始意象。从符号学角度说,是文本与前文本的关系;从原型批评角度说,是艺术意象与原型的关系。湘云与卫若兰的前文本或原型有以下九种:①嫦娥与后羿;②织女与牛郎;⑧娥皇、女英与舜;④燕姑与郑文公;⑤湘夫人与湘君;⑧樊姬与楚庄王;⑦巫山女神与楚襄王;⑧湘云与楚兰;⑨凤泊鸾飘、劳燕分飞。
     林先生近撰《(红楼梦)与苏东坡的文化因缘》一文,从文化寻根、艺术传承、意象生发、文本演进的角度研究文学。他认为,凡是文化艺术品位高的作品,都是目击今事、心摹前构、融会新机、寓主于客,营构创造出来的。说《红楼梦》是文化小说,很大程度是指心摹前构。仅只从苏东坡的诗文那里就心摹假借了三四十处前文本、原始意象。如“雪芹”之取号,石头荷载信息、石言、石兄、石顽,黛玉的从属符号雪雁,湘云醉眠花茵、寒塘渡鹤,凸碧堂品笛、凹晶馆联诗,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宝玉强刘姥姥说鬼,坐上金西洋自行船回苏州去,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等等,都能从苏轼那里找到原型,可以说这些绝妙的艺术意象是曹雪芹和苏东坡共同的历史创造。
     有人说鲁迅的《祝福》“开头与结尾是作者在没有起承转合的高招时硬性拼装的产物”;有人说“我”进城吃鱼是逃避,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明哲保身的市侩”。对此,林先生激于义愤发表《论(祝福)中的食色文化意蕴》一文,认为鲁镇世界是理学统治的地方,奉行“存天理,灭人欲”,节烈观。“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既如此.再祝福也不能获得幸福,反而像祥林嫂那样死去。所以“我”再三呼吁到‘吋鬲兴楼”去吃“清燉鱼翅”。这是虚构的能兴幸福的地方,因为那里有鱼。鱼能满足食欲和性欲要求,因为鱼的前文本或曰原始意象,是性欲、生殖的象征,闻一多在《说鱼》中早已论证过了。“食色,性也”,是人类根本需求,是保存个体生命与延续群体生命的根本条件。鲁迅疾呼去就依违,具有重大的文化革命意义。
     3.结构主义批评。罗兰.巴尔特说,元素无意义,只有与其他层次及整部作品联系起来才有意义;某个层次中的任何单位只有结合到高一级层次中才有意义。林先生认为,所谓元素无意义,不是无意义,而是无真义、第二第三义。比如贾探春房中“东边便设有卧榻,拔步床”,它有现实生活层面的意义,但若放在佛手、比目、袖子、巧姐、板儿、“织女牛郎会七夕”的层面和语境中,它就是“东床”,就是“佳婿”。预示板儿是巧姐的东床。又如“宝钗”这个元素,须拿到它的前文本和宝钗的形象性格语境中,才能把握作者的真正命意。通过前文本的考察,作为头饰的宝钗大致有三种含义:其一,夫妻分离的象征;其二,古钗有泥古守旧、不合时宜之义。其三,古钗是兴亡盛衰的标志。
     4.系统论方法。系统沦的整体性原则适宜解读文学。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解法多至三十余家,仍未确解,因为缺乏整体观念。必须着眼于“风”字,此凤有特定的原型,见于《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风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王熙凤是一只末世从家政的凤,此之谓“一从”。从家政中威重令行,又有些好“令”名,此谓“二令”。又由于积怨和树敌,劣迹渐露,心劳力诎,最后一命“休”矣,此谓“三人木”。林先生运用系统论方法解说“暖香坞春灯谜”,它是由四则相互关联、具有因果递进逻辑、描述事物发展过程的谜语构成的,关系到雍正及曹家败落的重大政治背景。“观音未有世家传一一虽善无征”,言善心善行未在雍正《世宗传》中体现,他是“崇佛用佛的精神教主”,仿佛观音,但考其行,却虽善无征。“蒲芦也”,出自《四书·中庸》,意在引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即“人治”的真义。政之宽严因人(君主)而异;指康、雍、乾三朝政策苍黄翻覆:“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雍政有苛刻之名”,直接关系曹家的盛败。“山涛”意在引出“咄石生”的典故,预感司马懿将杀曹爽,此以曹爽之败暗示曹雪芹父辈之败。“腐草为萤”,喻示一个家族或王朝的败亡。曹寅用《念奴娇》词“事去东园钟鼓散,司马流萤衰草”总结了南明王朝的灭亡,乃孙曹雪芹则用一组灯谜总结了曹家的败落。(该文摘登于《新华文摘》l996年6期)
    二、陶钧文理,探骊得珠
     林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哲学讲“理一分殊”,世上现象界森罗万象,林林总总,越是趋向现象一端,其差异性特殊性越大,此谓“分殊”;但是在其道理、规律、法则、基元、形式化符号上却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越是在抽象概括、原始要终、揆端推类的层次上越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此谓“理一”。这就是边缘学科所以成立,文理交叉所以可行的道理。林先生在这方做出了显著成绩。
     1.在《河图》《洛书》研究上的突破。通过哲学与数学交叉研究,论定河图是战国至东汉时出现的“阴阳五行的宇宙图式”。它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的开放体系,从其数阵及数列可以看到宇宙及其演化的诸种规律。
     2.以模型方法进行文理融通。自然科学常用模型方法,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的本质。林先生发表《文学现象之数学抽象》一文,用集合中交集、补集、空集等模型,模拟韩愈《杂说四》、颜驷为郎等。用映射模型模拟《谏逐客书》、《黄冈竹楼记》、《汉高祖还乡》等。用函数自变量、因变量、常数的模型模拟《芋老人传》、《战国策·庄聿说楚襄王》、《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
     又如物理模型方法,以横型和原型之间的物理过程相似或几何相似为基础的模拟方法。林先生发表《起承转合节律试探》一文,言内燃机工作、地球海陆水循环的升移降归、径赛的起跑全速调息冲刺、排球运动的发球一传二传扣杀、京戏唱段的原板慢板、流水或快三眼、“答、答”鼓板、叫散或斩截,等等,都是四部动程,与诗文的起承转合、运笔的起行转住、均为“理一分殊”。中国古人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或五行与数字为模拟宇宙与生命的演化。《红楼梦》用象似符号模拟人物和情事,用药方为模型模拟人物性格或婚姻配方;用戏目系统模型模拟贾府或曹家的盛衰流程。林先生认为阴阳互斥互补的文化基因,渗透在中国文化和文学各个领域,也体现在文学形象和人物身上,如贾宝玉和甄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贾雨村和甄士隐,都是互补人物。
     三、揭示艺理,总结规律
    林先生常讲,研究文学,是从文艺理论教科书的条条出发,还是从作品实际出发?当然是后者,尤其在有人感叹“中国没有理论”、“患了失语症”的时候,更应从《红楼梦》等优秀作品中总结自己的理论。
     1.人物互补与作者分身。通过考证“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发现上句隐有“曹”字,下句隐有“霑”字,林黛玉占了作者的曹姓,薛宝钗占了作者的霑名。按原来的造字结构,曹字是有玉带之林字,林字是失玉带之曹字,玉带是官爵的象征,故曹林之间的变化,就是世家盛衰的变化。霑字是雷溉皇家恩泽之意。曹霑二字是对立统一的,故其相关人物黛钗也是对立互补的人物,同时又是作者将自身的不同性格要素分赋给黛钗的结果。同时论证了贾宝玉和甄宝玉也是作者分身的产物。
     2.符号化人物。虽然文艺理论教科书反对符号化、概念化、标签化人物,但在《红楼梦》中却是个显著的存在,是有其艺术生命和价值的存在。一类是谐音寓意的人名符号,霍启、娇杏、冯渊、甄士隐、贾雨村等前人已指出,新发现是:冷子兴、(下冰雹)余信(愚信)、于老爷(愚老爷)、戴良(贷粮)等。一类是不用谐音,如象形的卍儿,是生殖符号,会意的茗烟,也是生殖符号,会意的灯姑娘,具有灯的照察意义。石呆子,石符号意谓顽而不驯、坚而不屈、刚而不挠的性格。
     3.从属人物。如林黛玉的紫鹃(子鹃)、雪雁,薛宝钗的黄莺儿,贾宝玉的焙茗、锄药、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刘姥姥的青儿、板儿等等。从属人物之名(及其文化内涵)都是中心人物某种本质特征的符号化表征。如果说中心人物是全形人物,那么从属人物就是补形人物。犹如表现主义戏剧的人物结构,补形人物的作用在于贴补中心人物的特性和性格侧面。4.复式编码。事物的结构是由多要素、多层次、多系统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组织起来的有序复合体。一个事物的秩序,可能有多种,从这个层面看是一种秩序,一种构图,从另一层面看会有另一种秩序,另一种构图,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就物自体而言,如果就认知主体而言,还有认知程序的不同。改变一种认知程序,就会得出一种形象来。如《易》学里讲的互体之象,同一卦中的六爻,只要改变组合,就会重组成多种互象来。《红楼梦》中多处可见这种复式编码,间隔编码仅是其中一种。
    5。实象与假(借)象。孔颖达《周易正义》提出此范畴,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正义净实象假象之辩,殊适谈艺之用”。林方直著文云:实象近似典型,假象近似意象。曹雪芹为了我神寓客形,假借人物形象,他们虽是实象,但有时兼作扮相、假象,充当作者寓意之外物,传神之客形。如黛玉骂“臭男人”,是作者假借其口对皇权不敬。鸳鸯骂嫂,借其口骂“皇亲国戚”。刘姥姥“泻肚”,借以“亵渎”皇权。映象是投映在实象上的前文本,即是假(借)象。如比干、谢道蕴之于黛玉,蕉下客之于探春,嫦娥、织女、樊姬、兰因絮果之于湘云。又如“雪雁”和“紫鹃”的文化意蕴对黛玉的塑造;宝钗(饰物)的夫妻分离、泥古守旧文化内涵之于薛宝钗的性格和命运,等.(该论文刊于《文艺研究》1982年3期)
     6.实境与借境。实象与假象是就人物形象而言,此就艺术境界而言。诗歌可以使事用典,即用借境来丰富凝重实境;本文主张叙事体小说也可在实境上投映借境,实际是小说的诗化。《借来诗境入传奇》一文宣读于美国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于1983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
    四、心锦口绣,玉蕴山辉
     林先生的《红楼梦评注》于1975年见书,受到红学家吴恩裕先生赏识,同时受到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奖掖,为《红楼梦符号解读》作序,并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序中说理论文章“不但不简单枯燥,反而正是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开心益智,获得莫大的美学享受”。这是林文的风格特色:注重炼意炼句,喜好简古骈偶,读之含英咀华,琅琅上口。以为美的评论对象加诸粗窳的评论文字,那是作践美的对象。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词,林先生的评论确有特色: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景旧曾谙,流露了先睹为快.谙熟为荣的心理。自己虽是北方人,却不愧为江南风景通、山川迷,颇有不到江南雅士、曾谙风景资历高之潜意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前句言太阳作用于物产生的效应,诸如:日在人而舒泰,日在云而多彩,日在岩而竞秀,日在宇而明媚等,曰在花而为红仅其一端而已。后句写春天作用于物产生的效应,诸如:春在地而温馨,春在树而花发,春在莺而飞鸣,春在壑而争流等,春在江而成绿仅其一端而已……花红与日出辉映,水绿与春来融会,两两相乘,其积必大;士下相交,自成立体。这里,江水是春之令爱,江花乃日之娇娃。日之精神写不出,以江花写其火红;春之精神写不出,以江水写其蓝绿。日借花以泛彩,花因日以崇光;春借江以具象.江因春以传神。如是两极摩荡,境界全出,词意尽矣。
    行文饶有诗赋意味,原来林先生就能写一手格律诗和骈体文。这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中,也不是普遍擅长的。林方直先生是那种望之俨然、接之也温的学者,一生倾心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知识渊博,造诣深厚,视野开阔,陶钧文理,杼轴中西,治学有道,自成…家,发前入之未发,道人之未道,在文学、美学、哲学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绩,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
    原载:《古典文学知识》1999/02
    
    原载:《古典文学知识》1999/0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