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高鹗的《 红楼梦 》是以贾宝玉为主人公,以贾府为背景描写个人性格与家庭命运的长篇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 林黛玉进贾府 》是小说的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恤孤女”的节选。本篇课文是小说第一次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的,而这些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下,是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借她的视线一一展现出来的。让人惊叹的是如此恢弘的场面、典型的环境、重要的人物,作者却以极自然、极平实的语言不急不缓地娓娓道出。《 红楼梦 》语言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自然:“没有一点润饰,没一点纤巧,并且也不用比拟,也不加辞藻,老老实实,朴朴素素,用最直接的文字,表现事物最主要的性质。”这种自然、平实的语言可以坐实到一种特殊的句式上,那就是存现句。存现句是表示某时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人某物的句子,是由“处所词语或时间词语+动词语+名词语”组合而成。存现句表意简洁,结构简单,短小明了,通俗易懂,与小说描写、叙述性语言的特征正好吻合,并且撰写《 红楼梦 》的时代正是存现句发展的鼎盛时期,运用存现句写作也是一种时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 红楼梦 》中的存现句可谓俯拾皆是。这些活跃在各个章节中的存现句,在小说中产生了巨大的原动力,成为《 红楼梦 》语言的突出特色。下面就以《 林黛玉进贾府 》为例分析存现句在《 红楼梦 》中的语用价值。 一、运用存现句说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现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打下铺垫 贾府分宁荣二府,二府“中有花园隔住,东首为宁国府,贾赦、邢夫人所住也;稍西黑油大门,乃荣府之旁院,再西为荣国府大门,其正堂之东一院,贾政、王夫人所住也;其正堂之后,王夫人所住之西者,凤姐之所住也;其自仪门内西垂花门进去,一所院落,贾母之所住也。出贾母所住后门,与凤姐所住之院落相通,故凤姐入贾母处,从后门来”。小说对贾府的介绍清晰、井然有序,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小说对众多的房舍并没有运用均等的笔墨,有的一笔带过,有的详细描述,其中较详的有两处:一处是介绍贾府的地点、外观以及进入贾母处所见的事物,一处是介绍荣国府的陈设。两处大都是运用存现句式展现的。第一处用到的存现句有:“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屏风,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 林黛玉在进贾府之前就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小说利用存现句把她看到的一一作了描写: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荣国府门边有大石狮子,门上有大匾,匾上有大字,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进入贾母住处的路上有垂花门、游廊、穿堂、插屏、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又有穿山游廊厢房、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存现句重在存在的主体,也就是句尾的人或物,这是语句的核心,是说话人想要突出的信息。此处通过存现句主体信息的提供,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显示了贵族之家的威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一信息从第二处工笔细描荣国府时进一步得到了印证: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前一段描写正内室,后一段介绍东耳房起居室,两处陈设的描写都是用存现句完成的(除括号内的都是存现句,以下相同)。存现句的运用不仅把室内摆放的物品凸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把物品的相对位置有条不紊地作了介绍。正内室堂屋的陈设围绕着匾、案、交椅进行:匾在堂屋的上方,匾上有大字和小字;案在匾的下方,案上有古铜鼎、大画;交椅在案的两溜,还有对联,对联上写有字迹。东耳房的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炕上有猩红洋罽、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梅花式洋漆小几,几上有文王鼎匙箸香盒、插着花卉的汝窑美人觚、茗碗痰盒等物;地上有椅子,椅子上有银红撒花椅搭,椅子下有脚踏,椅子两边有高几。这宏伟豪华的府第,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金匾,郡王手题的乌木錾银对联,的确与别家不同。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与有形的豪华气派的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相对应的肯定是无形的森严等级、为了地位和金钱的尔虞我诈,林黛玉、贾宝玉等弱男幼女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读者不难想象他们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行为肯定是会被扼杀的,命运也肯定是悲惨的。贾府就是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一个典型缩影。 二、运用存现句描绘人物服饰,刻画人物身份、特征,推动情节发展 “《红楼梦》服饰是小说人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体现,是与整体艺术氛围和结构息息相关的。”《红楼梦》在人物的服饰描述上相当详细和地道,不同人物在不同季节都具有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服饰,表现着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所处的地位,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林黛玉进贾府》对王熙凤、贾宝玉两个重要人物的服饰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而服饰语言的风格也是通过存现句的媒介作用体现的。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作者巧妙地运用存现句,对王熙凤的服饰进行了细腻而铺陈的描绘:先写头上、项上和身上讲究而名贵的首饰和佩饰: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璎珞圈、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再写色彩明丽、质地华贵、样式时髦的服装: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翡翠撒花洋绉裙。从服饰的整体色调上看,以金色为主:“彩绣辉煌”,显示出她的富贵与奢侈,暗示了她在贾府中的显赫地位和咄咄逼人的好强性格,表现了她的虚荣和贪婪;而服饰色彩的鲜艳庞杂,装饰的繁多,在折射出凤姐志得意满的心态的同时,也泄露了她文化修养低下和庸俗的审美情趣。穿着极为奢华,过于修饰,是俗气,不是美丽,真正的美丽应该与人的品行、人的面庞相匹配。 较之王熙凤的服饰描写,男主人公贾宝玉的服饰描写更为详尽,所用到的存现句也更多,存现句的结构变化也更为多样:有时间处所词语、动词语、名词语三部分都出现的,有出现动词语、名词语或时间处所词语、名词语两部分的,也有只出现名词语一部分的。几种结构不同的存现句交替使用,使文章的句式具有灵活变化之美。如: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脚;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对贾宝玉的服饰描写是以高贵、华美为表现特征的,他的冠服着装有:头上的束发嵌宝紫金冠、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的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脚上的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的金螭璎珞、美玉,这是清初贵族正式场合的礼服形式,是《红楼梦》中的同龄人无人可比的;他的便服着装是:头上的辫子上一串四颗大珠,身上是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是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冠服极显其贵族气派,便装也不失富丽,而两次着装均不离通灵宝玉,深化了“玉”对人物的独特意义。 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由于他在宁荣二府的特殊地位,因此宝玉出场后,对其服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甚至一次没有写够,又补一次,其目的是让黛玉、让读者看明白,宝玉并不是什么“混世魔王”“孽根祸胎”,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他是一个穿戴高雅、神韵和气质高贵、地位尊贵的年轻公子。也正因如此,黛玉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并产生亲切感,在精神上碰撞出一种相通相应的认知,推动了宝黛爱情故事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衣着和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个性、爱好和价值观等。衣着打扮可以起到美化自己、表现内心世界和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可以体现人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周围世界的不同态度”。王熙凤、贾宝玉服饰的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可见,服饰与心理密切相关,是心理的一种反映,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人的情绪动向、性格特征、独特气质、社会地位,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三、运用存现句安排人物出场,营造听觉音响效应,使小说情节精妙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也颇为读者所关注。《 林黛玉进贾府 》是《 红楼梦 》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最集中的一次主要人物出场描写。作者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或详或略、或实或虚地先后描写了林黛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姐妹、王熙凤、贾赦、贾政、贾宝玉等众多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方式各不相同,有单独进行的也有群体亮相的,有不言不语的也有高声大语的,有未见其面的也有细腻描绘的。而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头号人物的出场作者只以一个简单的存现句就活画出人物各自的鲜明性格特征,真可谓匠心独运,精彩绝妙。 王熙凤的出场是这样写的:“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众所周知,王熙凤的出场采用的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即人未亮相,而笑声、说话声已然传到众人耳中。在传递这一信息时作者用了一个常见的存现句“后院中有人笑声”。人们在分析王熙凤出场时通常只强调她所说的话“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殊不知在话语之前还有笑声。贾母所住后门,与王熙凤所住之院落相通,故凤姐入贾母处,从后门来,句中“后院中”说明王熙凤到贾母处的路线,点明笑声、语声发出的位置,亦即王熙凤所处的位置;而笑声、语声则是存现句以及由存现句延伸的句子所陈述的重点信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声就是王熙凤的笑声和话语声。《 红楼梦 》的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此处只是一个寻常的存现句,一个再平实、自然不过的话语却内藏乾坤,意蕴深刻,它不仅造就出精品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经典亮相,而且形象地反映了王熙凤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有着特殊地位及其有恃无恐的心态,折射出她刁钻泼辣的性格。这一精彩的出场描写曾被脂砚斋评为神来之笔:“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栝耶?” 林黛玉进贾府后,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在贵族家庭的贾府里,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整个气氛是静止的沉闷的,而王熙凤的到来使气氛瞬间由静到动、由沉闷到热闹,她的大笑大嚷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营造出立体的音响效应。在本文中此类描写还有一处,即宝玉出场的前奏曲:“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虽然没有出现表示存在的动词,但也是一个带有音响效果的非典型存现句,从这一句中的脚步声中我们听出了宝玉在贾府中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听出了宝玉那颗年轻欢快的心,听出了他那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勇于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精神。在这里存现句好似点睛之笔,使人物性格鲜活、立体,让小说情节精妙。 本文中除以上作用的存现句外,还有一处较为重要的就是对黛玉外貌的描写:林黛玉是《 红楼梦 》中的女一号,在本回里她更是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对其外貌的描写话语很多,其中有两句用的是存现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两个时间处所词语和动词都没有出现的非典型存现句,它把要传递的信息焦点“眉毛”、“眼睛”直截了当地、毫无遮挡地呈现给读者,她的眉毛“似蹙非蹙”,有清秀之神,她的眼睛“似喜非喜”,有性灵之光,读者从这一双奇眉妙目中不仅感受到这位集倾国倾城貌与多愁多病身于一体的形象的病态美,而且感受到了她多愁善感的独特性格和悲剧命运的某些迹象。黛玉的美、黛玉的性格是从宝玉的眼中折射出来的,这正如脂砚斋所批的那样:“若不是宝玉,断不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成功源于作家严格淘洗和高度提炼而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原生态的最自然最平实的语言,阅读鉴赏时只要我们善于体察语境,细心玩味,就能汲取到文章的精华,领略到自然中见精妙、平实中见匠心的语言美。 参考文献: [1] 李辰东.红楼梦研究[M].台湾:正中书局,1946. [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三家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 缪良云.衣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4] [美]朱利安·鲁滨逊著,胡月译.人体包装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批语[A].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原载:《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原载:《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