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试论林黛玉的语言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影 参加讨论

    一
    林黛玉,这位作为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其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 孤高乖僻,幼稚天真。她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嘴,话中带刺,出口伤人,以致被周围人认为是 “小性儿”、“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首先,林黛玉突出的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口齿伶俐。 如:一天中午,贾宝玉到梨香院看望薛姨妈,与宝钗相互鉴赏了彼此佩戴的宝玉和金锁。贾宝玉闻 到满屋子的香气,当听说宝钗吃的冷香丸的香气时,就闹着也要吃一丸。正在这时,林黛玉摇摇摆 摆地走进来。一见宝玉,就说:“哎哟!我来地不巧了!”宝钗问她怎么说,她说:“早知他来, 我就不来了。”宝钗又追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什么意思呢?来呢一起来,不来一个也不来, 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了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 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1>这里,反映出林黛玉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的语言特色,她的语言飘散 着智慧的芬芳,这个寄人篱下的、令人怜爱的孤女,唯有依仗她的伶牙俐齿捍卫尊严,戳穿虚伪和 反击丑恶。短短数言,既化解了尴尬的局面,扭转了紧张气氛,又真实地表现了“喜散不喜聚”的 人生哲理,也并非虚言套语,妙哉妙哉!八个“来”字,说得圆滚滚,滴溜溜,真如滚珠走盘。分 明是贾宝玉来了她才来的,却又故意说来得不巧,掩饰自己的行动。薛宝钗的质问,也是有意识的 。她听出了黛玉语言中的微讽之意,因为不满,才追问的。而林黛玉的回答,对自己的匆忙来访, 明明是遁词,对宝玉宝钗的交往都是一种讽刺,好像是说:“我不该来打搅了你们俩亲热谈话。少 女初恋时的微妙心理跃然纸上,而她的话又说得多么灵巧、生动。
    此外,林黛玉的语言又常常不脱 小女子的俏语娇音。如第22回,她模仿史湘云讲话时口齿不清,把“二哥哥”叫成了“爱哥哥” ,此时凄婉哀怨全无,娇憨之态可掬也!论口才,林黛玉与王熙凤不相上下,这在大观园中是有定 评的。所以贾宝玉说:“……要说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姐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2>当然,贾母是不会以会不会说话来决定疼谁爱谁的,因为她听了宝玉的话后,立刻夸赞了 “罕言寡语”的薛宝钗。但是,贾宝玉的话说明了一点:林黛玉口齿伶俐,有辩才,长于辞令。这 是构成林黛玉语言的突出特点之一。第十九回中,林黛玉有一段讥讽宝玉的话,较之王熙凤元宵家 宴上说的绕口令,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奇香,也没 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3>
    其次, 林黛玉的口才还表现在联想快捷,反应机敏,善于暗语影射,咏桑寓柳,设言托意,借题发挥,这 也是包括薛宝钗在内的其他人物所少有的。第29回,贾母看到张道士给宝玉的一个赤金点翠的麒 麟,便拿起来笑着说:“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 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黛玉冷笑道:“她 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顿时,一个灵心慧舌,聪明过人的黛玉形象 跃然纸上。再次,林黛玉是个聪明伶俐的少女,不仅有个卓越的口才,且能夠察言观色而知其意, 大观园的的任何一件事,总逃不过她那敏锐的心,但由于常常逞一时口舌之快,不留情面給他人, 道破別人的心病,而常常得罪人,以致后來賈母、王夫人等人在讨论宝玉的婚事时,沒有人肯出来 支持黛玉。
    另外,黛玉对大观园所发生的事,事事记在心里,但她不攻于心计,因此常常使人感受 到她的气量?小、爱耍小心眼。就如在<第七回>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順便把宮花带回賈府送給其 他姊妹,而周瑞家的只是依順路的远近來分送,而黛玉又是住在最偏远的潇湘馆,因此,最后才送 給她,但此时黛玉偏偏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別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 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別人不挑下的,也不给我呀。」周瑞 家的听了,一声儿也不敢言语。<1>黛玉的口才很好,但她的口才在讽刺別人的同时,也带给了 別人的反感,撕裂了別人的顏面,也撕裂了自己与別人的关系,就连那个性豪爽的史湘雲批评她: 「专挑別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丫头小紅也说:「嘴爱刻薄別人,心里又細」,显露 出別人对黛玉的观感。但客观的看来,黛玉之所以会显出气量狭小、爱耍小心眼,是黛玉对自己在 贾府寄人篱下的自卑心态所为,为了保护自己,把自己武装的像刺蝟一样,但也由于这样,注定她 一生的悲剧。
    二
    作为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林黛玉的语言中带有着强烈的叛逆色彩和浓厚的悲剧情调 。表面看来,林黛玉语言中看不到贾宝玉那种大声疾呼直接抨击封建制度的言辞。她的反抗主要表 现在对贾宝玉反封建的精神支持上,表现在她对世俗社会的蔑视和抗击上,表现在她对贾宝玉的不 顾封建礼教束缚的真挚的强烈的爱情上。黛玉在爱情的问题上,比宝钗要强得多,她是主动地追求 自己的爱情,她惟恐失去宝玉。所以听说宝玉得了个麒麟,史湘云也有一个麒麟,可是湘云来了, 所以她急急忙忙要去看了,别两个人有个小东西,咱们中国这个记那个记的,两个小东西就撮成婚 姻了。
    反封建的爱情照亮了林黛玉的生命,她用整个生命抵抗着破坏她真挚爱情的封建势力和封建 礼教的重压。但这种叛逆性格色彩在她的语言上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形式:曲折内蕴,日常生活化的 。她不是在重大事情上,重大问题上直接表达自己的反抗意志,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中流露出一 星半点,看起来淡如水,实际上浓如酒。宝玉好心将北静王赐的香串给她,她却鄙夷道:“什么臭 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4>极平常的语句中蕴藏着她对高高在上的封建贵族官僚的极端轻蔑 ,这种观念是很不同于流俗的。她的观点与宝玉的“须眉浊物”论,“泥水骨肉”说是同调,说明 他们两个叛逆思想性格的共同性。这是她最富于性格特色的语言之一。
    对于贾宝玉的一些在封建统 治者或染有浓厚封建思想意识的人看来的怪僻言行,林黛玉从来没有规劝过,相反却会在精神上给 予支持。而对贾宝玉的上学,她却说出微带讥讽的话来:“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官折桂’了。 我不能送你了。”<6>她对贾宝玉的言谈行动,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已很清楚了。贾宝玉因贾 政加给的“在外流荡优伶,表赠和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的罪名而挨了打,林黛玉偷偷地 去探望时这样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7>从表面看,似乎不符合黛玉地性格。这是她在此 时此地此情此景中复杂心理的流露,是呕心沥血的语言。从林黛玉的语言看出,也有与贾宝玉一样 的浓厚的悲音哀调。在感慨身世、缅怀乡土的语言中,在对未来命运的悲观失望中的词语中,隐约 地流露出她悲痛哀伤的心情,是那样如泣如诉。四十五回中,与薛宝钗谈到自己的病情、身世和处 境时说:“不中用,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时候我是怎么个行影 儿,就可知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
    林 黛玉的语言与叛逆性格相联系的是她的悲伤情调。好哭、多愁善感,时时泪眼不干,是林黛玉突出 的性格特点之一。黛玉的性格,很大部分体现于《葬花词》中,在贾府这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 刀霜箭严相逼”的环境下,她渴望“出漪泥而不染,更渴望随花飞到天尽头”的自由。她感慨于落 红的短暂联想到自己凄凉的寄人篱下的生活,“侬今葬花人笑痴,它日葬侬知是谁”,词尾又道出 其悲凉的心境“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成为千古绝唱,无不催人泪下,感叹韶华易 逝年华短暂。她将自己满腹的才情化成词控诉着那个时代的黑暗,又将自己渴望自由渴望摆脱封建 束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真切的表达出来。由于那样一种处境和病态,甚至使林黛玉陷入了 悲观的宿命论之中。四十九回,当她说起宝琴,想到自己没有姊妹,不觉又哭了。贾宝玉劝她,她 回答到:“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林黛玉的语 言真诚直率,表里如一,任情任性,净如秋水,清似明境,是自然天性的尽情流淌,她说话无所顾 忌,也不考虑后果,是真性情的体现。就是对待与贾宝玉之间地爱情问题上,有的时候也是直截了 当表露的。对象征着封建婚姻的“金玉”良缘,她曾多次直接提出反对,时时讥讽着贾宝玉,说: “我没有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哪‘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 <8>反抗精神和悲音哀调形成了林黛玉性格化语言的一大特色,使她与《 红楼梦》中的其他女性 的语言不同。“为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知不肯自惜,遂不得已千方百计代其人惜之!”是万 苦之源,是黛玉的“不怨之苦”,其苦铸成了黛玉悲剧化的一生,也就酿成了她那别具一格的性格 化语言。
    1(清)曹雪芹,高鹗,俞平伯校点.《红楼梦》(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蔡义江等著,傅光明编.《新解红楼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张庆善,刘永良.《漫说红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吉村尚子.《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厉害语言特征》.《中京大学文学部纪要,》1966.12
    <1><6>第八回
    <2>第三十五回
    <3><5>第十九回
    <4>第二十五回
    <7>第三十四回
    原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原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