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学索隐从旧到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沈治钧 参加讨论

    在《红楼梦》研究领域,近年来频繁见到一个新奇的术语,即“新索隐”。同时,有的学者指称,周汝昌、霍国玲、刘心武等人为“新索隐派”。在此,简要梳理有关情况,藉以了解新旧索隐派的血肉联系与突出特点。
    索隐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知名派别,其由来已久。索隐本义为探索隐晦的意趣或本事,范晔《孝顺帝纪》:“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隐者,各一人。”(《后汉书》卷六)从这个角度讲,索隐的意思略同于考证,如唐代司马贞有《史记索隐》三十卷。因为《红楼梦》开篇“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之类的表白,所以,自红学诞生以来,便不断有人试图索求隐藏在小说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与真实本事。他们的基本思路是,认定《红楼梦》是影射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据传,乾隆帝曾说,“此盖为明珠家作也”。于是,有人又附会出贾宝玉的原型即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明珠之子)的说法。乾嘉之际及其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提出“张侯家事”说,舒敦《批本随园诗话》提出“傅恒家事”说,佚名《谭瀛室笔记》提出“和珅家事”说等,均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康乾盛世的豪族勋贵身上。清朝中后期的读者谈论《红楼梦》,此类捕风捉影式的“探赜索隐”,是一个热门话题。
    到了清末民初,文网废弛,国事扰攘,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此时,在读者眼里,《红楼梦》又凭空罩上了一层神秘的政治面纱,宫闱秘事之说遂大行其道。孙静庵《栖霞阁野乘》说贾宝玉象征传国玉玺,《红楼梦》不仅影射康熙朝后期诸王争储与雍正篡位,而且,“盖顺康两朝八十年之历史皆在其中”。其后,王梦阮、沈瓶庵刊行《红楼梦索隐提要》,指出贾宝玉影射顺治帝福临,林黛玉影射董鄂妃即秦淮名妓董小宛,薛宝钗影射吴三桂爱妾陈圆圆等。再后,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指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他认为,金陵十二钗均影射康熙朝文人名士,林黛玉即朱彝尊、薛宝钗即高士奇、史湘云即陈其年、贾探春即徐乾学、妙玉即姜宸英。另有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直认《红楼梦》乃一部“明清兴亡史”,其原作者为明遗民,曹雪芹只是个改订者,书中寄寓着“河山破碎之感,祖国沉沦之痛”。至于原型人物,则越发奇特,林黛玉一人竟影射了秦淮艳姬董小宛、乾隆孝贤后富察氏及“桐城派三祖”之首方苞共三人。正可谓,有一千个索隐派,便有三千个林黛玉的原型。
    索隐派愈出愈奇,且莫衷一是,那是其非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所决定的。他们在论证过程中,主要采用拆字、谐音、意会、比附、分身、化身、合成、物化、拟人等类似猜测谜语的办法,极尽牵强附会之能事。比如,蔡元培说李纨暗指礼部,那是因为“李、礼同音”;说贾宝玉隐射康熙朝废太子允礽,那是由于两人都曾遭受过魇魔法的暗算。草率武断,无过于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他们在方法上的明显错误,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视而不见,即看不到《红楼梦》是部小说,硬把文学作品等同于历史文献;二是疑神疑鬼,即以高远的想象代替缜密的论证;三是先入为主,即主观成见永远大于客观的文本实际与历史实况;四是随心所欲,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天马行空,信口开河;五是耸人听闻,即追求社会轰动效应,哗众取宠,欺世盗名。凡此均表明,红学索隐属于求真务实的乾嘉朴学的对立面。
    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问世,红学面貌为之焕然,故有“新红学”之说。它所反对的“旧红学”,就是索隐派。因而,胡适直斥《红楼梦索隐提要》和《石头记索隐》为“猜笨谜”。同时,他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著者”和“本子”问题的考证方面,确认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为曹雪芹,并通过《四松堂集》等文献资料对曹氏家世进行了初步探讨,使学界掌握了曹家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胡适提出了“自叙传”说,指出:“《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这项论断有一定的考据成果作支撑,与索隐派的凿空之谈是迥然不同的。
    但是,胡适对“自叙传”说的表述也有不尽科学的一面,亦即依然难免混淆小说与历史的界限之嫌。俞平伯早已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其《红楼梦辨的修正》质问:“何以说宝玉影射允礽、顺治帝即为笨伯,而说宝玉为作者自影则非笨伯?”继而,他对比“自叙传”说与索隐派,说:“我们和他们实在用的是相似的方法,虽然未必相同。老实说,我们还是他们的徒子徒孙呢,几时跳出他们的樊笼。我们今天如有意打破它,只有把一个人比附一个人,一件事比附一件事这个窠臼完全抛开。”此类自我反省是十分可贵的。正是由于胡适的警觉,俞平伯的彻悟,以及小说创作普遍规律的提示,“自叙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尚能保持学术理性,从而引导“新红学”逐渐走向深入,至今硕果累累。因此,尽管后来索隐派仍旧相当活跃,陆续推出了阚泽的《红楼梦抉微》、寿鹏飞的《红楼梦本事辨证》、景梅九的《红楼梦真谛》等猜谜之作,但在学术上已无足轻重。换言之,索隐派被“新红学”逐出了正统的学术领域,已然沦为茶馀饭后的文字游戏。
    旧索隐派成了行尸走肉,不幸的是,新索隐派居然将“自叙传”说肆意发挥到了非理性的极至,从而苟延残喘了半个多世纪。1953年,周汝昌印行《红楼梦新证》,其中的一章将贾府与曹家逐一比附,还堂而皇之命名为“新索隐”,可谓有恃无恐。其实,此前周氏曾在与胡适通信时表示,打算写一部《红楼家世》,还列出了曹贾互证的“年表”。那就是《红楼梦新证》的雏形。对于周氏的极端之举,胡适当即回信表示反对,不仅在“年表”上画了两个大叉子,还明确表态:“我劝你暂时把‘年表’搁起。专力去做一件事,固然要紧;撇开一切成见,以‘虚心’做出发点,也很重要。”但周汝昌最终还是没听劝告,遂有了《红楼梦新证》中的“新索隐”。此书罗列了一些资料,却没有在此基础上得出多少正确的结论。所谓史湘云是脂砚斋、贾元春是乾隆帝的妃子、北静王水溶是慎靖郡王允禧与质庄亲王永瑢的结合体、曹家在乾隆朝初期一度“中兴”……尽皆游谈无根,属于典型的索隐派套路。胡适主张“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而周氏却随意到了没有任何证据也能振振有辞的地步。
    周氏做了一些材料的搜集与考辨工作,长期以红学考证专家名世。其实,对他所提出的各种观点稍加分析,便可发觉,他骨子里是个坚定的索隐派。由于以“自叙传”说为基础,毕竟不同于王梦阮、蔡元培诸公,才自称“新索隐”。近年来,周氏对此已不加掩饰。《红楼十二层》便弃中规中矩的考据为敝屣了,想象力丰富而高远,堪称新索隐派的代表作。在周氏的带动和激励下,新索隐这些年风靡一时。霍国玲“解梦”说雍正帝乃曹雪芹伙同恋人竺香玉所弑,刘心武“揭秘”说秦可卿乃太子允礽所出、雪芹生父所养。孰料,这两位宫闱女性竟完全是向壁虚造的产物,在文献史料上毫无根据。周氏却大加赞赏,在与刘心武通信时宣称:“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通过相互启发切磋和共识,已然逐渐显示清晰,可说是红学史上一大‘突破’。因为,这实质上是第一次把蔡元培和胡适两位大师的‘索隐’和‘考证’之分流,真正地汇合统一起来,归于一个真源,解开了历时一个世纪的纷争,而解读破译了红楼奥秘。”那就是说,他们的“红学”是索隐与考证的“汇合统一”。难道水火也能相容吗?由此可知,恐怕考证只是羊头,索隐才是狗肉。
    鲁迅曾说,在《红楼梦》里,“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那是针对旧索隐派讲的。今天,新索隐派的衣钵未换,我们却不好意思叫他们“流言家”了。有两句话不妨直讲——旧索隐派囿于历史局限,尚可谅解;新索隐派则属有意以伪学术巧取名利,理应接受批评。
    原载:2008年9月13日《中国文化报》
    
    原载:2008年9月13日《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