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亲情缺失的背后——秦钟和秦可卿亲情关系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秀玲  参加讨论

    摘要:在《红楼梦》中,秦钟是个小人物,是一个生命短暂稍纵即逝,引不起读者重视的小人物。但我们通过对他和姐姐秦可卿之间非正常的亲情关系的分析,看出秦钟在小说中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照应了秦可卿的身世介绍,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从社会意义和文学作用两个方面来看,秦钟他在小说中的存在十分重要,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秦钟是《红楼梦》中从第七回到第十六回中出现的一个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画卷中,秦钟可以说是一个小人物,是一个轻描淡写、稍纵即逝的小人物。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红楼梦》中却也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内涵,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使命。
    一、解读秦钟和秦可卿的社会关系
    在小说中秦可卿和秦钟是姐弟。可是他们之间的姐弟之情却不同寻常。这一方面表现在作家的着墨上。我们知道作家曹雪芹以细致描写见长,他对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亲情关系的描写在小说中可谓是细微入情,随处可见的。可是在小说中有关秦可卿对弟弟呵护之情的描写却不多。另一方面,我们再从秦钟对待姐姐的态度上看,也能够发现他们姐弟关系的不寻常。《红楼梦》第十四回写因秦氏染病不治身亡,贾珍为办理丧事忙里忙外忙不过来,于是请求凤姐帮助料理宁国府的内务。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时登记交牌。秦钟因笑道:‘你们两府里都是这牌,倘或别人弄一个支了银子跑了,怎样?’凤姐笑道:‘依你说,都没王法了’。”再有,第十五回写贾府给秦氏送殡,途中凤姐、宝玉和秦钟来到一茅堂歇息,“一时凤姐进入茅堂,因命宝玉等先去玩玩。宝玉等会意,因同秦钟出来,带着小厮们各处游玩。……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来乱嚷不让他们乱动纺车,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 按说自己的姐姐病逝还未下葬,接连不断有人前来祭奠哭丧,堂上路上哭声不断哀乐声不绝,作为弟弟的秦钟理该悲戚不止,哀叹难过才是。可是他竟然能“节哀”到在后堂和凤姐闲聊玩笑,在村庄和宝玉打情逗趣的程度,这实在让人不能理解。更可气的是,给姐姐送殡到了水月庵以后,秦钟遇到了在荣国府结识的相好小尼姑智能儿,于是他更加追欢逐爱放纵起来。白天调笑玩乐还不算,夜晚趁黑无人,又寻智能儿偷情,直至被宝玉发现。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出,秦钟对于姐姐的逝去,没有符合常理,表现出弟弟对姐姐死去而悲哀难过之情。相反他还游玩兴浓,谈笑纵情,这样的举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那么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段不正常的姐弟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答案在小说的第八回。小说第八回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其结尾处介绍了秦可卿的出身。其中说到“她父亲是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死了,只剩下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婀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这段描写向我们说明的是,秦可卿不是秦业的亲生女儿,她是秦业在养生堂抱养的;秦钟和秦可卿也不是亲姐弟,他是秦业至五旬上方生的,因此,姐弟俩人没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这一点应该说是秦氏姐弟关系冷淡的原因之一,但我们也知道这还不足以成为影响他们姐弟之间关系的绝对原因。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亲生胜是亲生,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例子并不少见。那么他们姐弟不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进一步分析,在秦可卿的身世介绍中说到秦业年近七十,秦钟是秦业年方五旬上方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秦钟年龄较小,据小说相关情节的推算,秦钟去世时也不过十二三岁。而小说中写道秦可卿的丈夫贾蓉的年龄是二十岁,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秦可卿的年龄也就在十七八岁左右。由于在我国古代,女孩普遍出嫁较早,通常情况下女孩大约十三四岁,最多十五六岁就嫁人了,所以正常的情况下秦可卿出嫁时也不过十四五岁。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从秦可卿长大成人嫁到贾府,到秦钟出生直至长大成人,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期间很可能存在着两种状况,一是秦可卿对秦钟爱护有加,只是因为秦钟那时还小,不通人情事理,因而不能够理解姐姐对他的那份惜弟真情。二是秦可卿对秦钟厌恶有加,因为秦业老来得子对秦钟溺爱骄纵,使秦钟养成了冷漠自私的坏毛病,作为姐姐的秦可卿在规劝无力的情况下,也懒得管他。上述两种情况,不管哪一种情况存在,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共同的结果,那就是姐弟之间感情交流是不顺畅的,姐弟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相互亲近的感情。感情交流不畅,难以建立起真挚的姐弟之情,想必这才是姐弟亲情疏远的真正原因。再有,在秦可卿的身世介绍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秦业虽然愿意秦钟和宝玉一起去贾家的学堂读书,但怎奈他宦囊羞涩,有心向贾府去借,又觉得“那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所以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秦业少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亲自带了秦钟,去给老师见礼。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虽然贾府和秦业素有瓜葛,以致两家结成儿女亲家。但此时秦家和贾家两家的关系,大不如从前,不仅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亲密,而且秦业还对贾家人有了看法,认为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势利眼。而对于秦业本人来说他的自尊心又很强,所以他不会低三下四去巴结讨好贾府的人,也不会让儿子主动去贾府走动。由此可见,在这种微妙复杂关系的作用下,父女之间、姐弟之间的相处就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亲情疏远感情冷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找到了秦氏姐弟关系不正常的原因后,我们就不难理解秦钟和姐姐关系的非正常的状态表现。姐姐对弟弟少有关照,对家里的事不上心;弟弟对姐姐不亲近,甚至没有感情。作家曹雪芹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让人们去品味,让人们去体会,让人们去探究。由此可见,作家的这种大手笔创作中的小的细节的把握,可谓别具一格。
    二、解读秦钟的文学作用
    首先,作家设伏铺陈前后照应的艺术手法,也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有关姐弟亲情种种不正常的外在表现的疑虑,我们最终都在秦可卿的身世介绍中找到了答案。而明白了答案后,我们也才更加强烈地体会到作家的创作意图,即作家描写秦钟和姐姐的不亲关系,其目的就是要使小说描述的相应情节与秦可卿的身世相一致,是要与据此可能和应该出现的姐弟亲情疏远相一致。我们看到,作家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设计,不仅实现了对秦钟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也实现了对小说社会背景进行拓展的目的。
    其次,秦钟的出现还为进一步展开情节,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环境。可以说没有秦钟的活动,就没有后续相应情节的展开。在小说中先是因为秦钟和宝玉相识,才出现宝玉和秦钟一同到学堂去读书的情节。又由于两人一同到学堂去读书,才会出现茗烟大闹学堂的情形。又由于学堂闹事中秦钟受了金荣的欺负,才会出现秦钟到生病的姐姐面前告状的可能,由此又为秦可卿病情进一步加重的结果出现提供了可能。正是由于病情加重,才使秦可卿最终命丧黄泉,之后因为给秦可卿送殡才又出现宝玉路谒北静王和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等众多的故事情节的展开。由此可见,秦钟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他却对小说主人公的塑造起到辅助和铺垫的作用。没有他,主人公的活动线索就不明确;没有他,人物的活动场所和背景环境就没有依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秦钟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秦钟和秦可卿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看到秦钟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他却是个有血有肉,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秦钟他的感情是真实的,他的行为表现是自然的。在小说中秦钟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照应了秦可卿的身世介绍,所以从社会意义和文学作用两个方面来看,秦钟他在小说中的存在既十分必要又十分重要,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所以,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就是对秦钟这样的小人物,我们在阅读和分析小说作品时既不能忽视更不能轻视,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文学创作的高度,对他们的言行进行充分审视,从而使这些人物的存在价值,得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俞平伯著《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团结文艺出版社,2003年。
    [4]孙逊著《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6]冯其庸 李广柏《红楼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7]郭豫适《红楼研究小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版。
    [8]冯其庸 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9]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东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
    原载:《时代文学》 2008年第02期
    
    原载:《时代文学》2008年第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