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对用典这一修辞手法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人对用典的称谓有不同观点,有“引事”、“用事”,而刘勰则称之为“事类”,他在《文心雕龙》里将其阐释为“据事以类义,援故以证今”,现在修辞书一般把用典称为“引用”。罗积勇将其定义为:“为了一定得修辞目的,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典[1](P2)。总而言之,但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来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均为“用典”。冯其庸评价《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株仙苑奇葩[2](P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文中有大量用典,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传统,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本文就《红楼梦》文中用典的来源、及用典的修辞效果做一初步探讨。 二、用典的来源 根植于中国丰富的文化及文学土壤,《红楼梦》以高超的艺术向世人展示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说中多处引经据典,涉及历史、文学、社会风俗、民间神话等多方面。 (一)典故历史 曹雪芹善用历史典故,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之多是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部作品都难以企及的。据《红楼梦》大辞典统计,作品中出现的文史人物就有多达156人,本文略举几例。第五回描写秦可卿卧房时作者就引用多位历史人物,有“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杨贵妃”、“寿昌公主”、“同昌公主”[3](P70)等。其中每一处用典都有历史故事。作品中还有许多用典,如“请君入瓮”、“假周勃以安刘”、“宋太祖灭南唐”、“得陇望蜀”等。他们都是明引或暗引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 (二)典出传统文学 中国文学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丰富的文学传统为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中大量典故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和戏曲,其中在描述宝黛爱情时大量引用了《西厢记》中的素材,如 “我就是那个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3](P315)。另外作者还多处引用《牡丹亭》、《长恨歌》等古典文学作品来描述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红楼梦》还多处引用戏曲曲目来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曹雪芹还喜欢引用文学史上的人物来比喻作品中的人物,如大阮小阮、温飞卿、陶渊明、范仲淹等。 (三)典故民间故事 《红楼梦》多处引用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就很富有神话传说的色彩。作品中来多处明引或暗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会七夕”、 “中山狼”、“雪窗萤火”、“临潼斗宝”、“蛇影杯弓”、“刻舟求剑”、“寻得桃园好避秦”等等。 《红楼梦》用典来源十分广泛,还有的用典来源于民间风俗,如“这鬼抱住钟馗褪”、“许结朱陈(联姻)”等。但很多情况下,典故的来源并非界限分明,如“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3](P520)”,就同时典出文学、历史和民间故事。 三、用典的修辞效果 曹雪芹在小说中多处用典,或暗喻,或佐证观点,或塑造人物,或暗示人物关系,或对比反衬,这都起到了非平常语言所能起到的修辞效果。 (一)含蓄隐晦性效果 古人表达爱情都很含蓄,小说描写宝黛爱情也很含蓄,贾宝玉多借用《西厢记》中的素材含蓄地向林黛玉表达爱慕之意,如小说中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就借张生的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3](P315)”含蓄地向黛玉表白,之后曹雪芹又多处引用《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内容来描写黛玉的思想活动。第五回金陵判词中的用典也很典型,起到了隐晦暗示人物命运的效果。如“可叹停机德,堪称咏絮才”暗指薛宝钗和林黛玉,“子系中山狼”暗喻迎春的丈夫是一个残忍且忘恩负义的人,“一载赴黄粱”暗示迎春被折磨致死。 (二)典雅性效果 顾名思义,用典中的“典”暗含“典雅”的意义。典雅的效果历来被看做是用典的主要修辞效果[1](P257)。用典可以使被描写的对象显得典雅。比如第五十八回关于宝玉想到刑岫烟已择夫婿,看到杏树,触景生情,不禁感叹 “绿叶成阴子满枝”[3](P800)的描写,这里喻指“少女已嫁并生育儿女”,用典的修辞效果相当典雅。《红楼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用典,如第三十七回探春写给宝玉的花笺(信笺),建议成立诗社。信中有多处用典来取得典雅性效果,如“采薪之患(患病)、“莲社之雄才”、“东山之雅会”、“扫雪以待”等。文中还有一些现在已经词汇化了用典,如“云雨”、“附骥”、“芹意(送礼或请客的谦词)”等。 (三)鲜明性效果 用典往往使文章形象鲜明,更容易为读者所感受,从而产生鲜明的、强烈的效果。宝玉这样描写海棠“出于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3](P493)”,这里借两位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杨贵妃和西施不同的美来描述海棠的美姿,用典典型,给读者留下非常生动、鲜明的印象。小说第一百二十回描写贾家落败,贾宝玉出家,袭人另嫁蒋玉菡时作者做了这样一句评价“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3](P1601)”一句话。息夫人是春秋战国时息国国君夫人,楚灭息时,被楚文王掳走为妾并为其生了两个儿子,但整天郁郁寡欢,始终不和楚文王说话。曹雪芹以息夫人来比袭人,暗示其婚姻爱情的不幸,言简意赅,对比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趣味性效果 《红楼梦》中有一些用典,典故和某种场景联系在一起,有时能够达到一种幽默的效果。在第五十八回写小戏子芳官的干娘大芳官,袭人让麝月去阻止,麝月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3](P804)“红娘”是《西厢记》里崔莺莺的丫头,为莺莺和张生穿针引线,被老夫人发现后拷打了一顿。这里麝月把挨打后的芳官比作挨了打的红娘,语言生动形象且诙谐幽默。文中不少典故都能起到幽默的效果,王熙凤善用民间典故说一些诙谐幽默的话自不必说,就连贾政这一不拘言笑的封建家长也偶尔会运用典故来幽默一下以讨好贾母。 (五)言简意赅的效果 典故是一种文化速记,仅仅是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就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唤起一种场景,这种场景往往象征某种情感或是某种事物状态,因而能达到一种言简意赅的效果。广义来讲,所有的用典都会取得言简意赅的效果。比如第六十二回描写宝玉生日时和众人行酒令,大家抓阄选了“射覆”(古时的一种猜谜游戏),湘云不同意,偏要划拳,结果输了拳,文中这样描述“宝琴就笑道:‘请君入瓮’。大家都笑了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3](P852)不难看出,“请君入瓮”是一历史典故,意指用一个人的法子来惩罚他自己。这里宝琴语言简练,但表达的内容却相当丰富。 四、结论 用典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可以使语言表达言之有据、简洁凝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曹雪芹的大量用典展示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其作品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就其文中用典的来源、用典的效果两个方面做了一初步探讨,这无论是对于用典研究来讲还是对于红学研究来讲只是冰山一角,仍有许多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和余地。 注释: [1]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3]曹雪芹,高鄂:《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吴礼权:《“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评〈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 [5]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陈瑞玲 河南省许昌学院外国学院 461000) 原载:《现代语文》(上旬刊)(文学研究)版2009年7期 原载:《现代语文》(上旬刊)(文学研究)版2009年7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