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 红楼梦》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戴志昂 参加讨论

    《 红楼梦》 是一部古典义学中的杰出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位置。
    二百年来《 红楼梦》 一直是人们热爱喜读的长篇小说。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热爱喜读的原因,是由于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以描写贾家及其亲戚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生活的奢侈腐朽及封建制度的黑暗罪恶,指出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它以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塑造了封建社会两个倔强青年坚持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传统礼教的束缚的典型,显示他们渴望自由和幸福人生的理想。在另一方面,《红楼梦》 还反映了清王朝兴盛时期生产力的水平和文化艺术的情况,可以作为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借鉴。
    《 红楼梦》 书中,经纬纵横,包罗万象。对于文艺、医药、工艺、绘画、造园、建筑等都有反映。最突出的是作者曹雪芹塑造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形象,那样具体精细,瑰丽动人,正象一幅美丽的园林建筑图案。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上半期的园林建筑的典型。有关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传统乎法和规律,也有一定的反映。看过《红楼梦》 的人,对于大观园都感兴趣,无不喜爱。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形象,已经成为人们理想的园林艺术形象了。清末一般造园的官僚、富商、地主把大观园当成蓝本来参考的,不在少数。《红楼梦》 反映园林建筑艺术部分对于过去造园起的作用,不下于《 园冶》 一书 。
    颐和园内知春亭是1888 年后修建的,在修建以前,那里未闻有过建筑。知春亭建在那里作为进园观景点的作用,与大观园的沁芳亭大致相似。北京故宫长春宫内院墙壁四周都有多幅以大观园为背景的《红楼梦》 人物故事的壁画,现在尚存,可以看到。据说那拉氏很欣赏这些壁画,因此没想当时负责修复颐和园的人为取得那拉氏的欢心,可能也参考过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布置的手法。颐和园内知春亭的修建,作为进园后的主要观景点就有人观园沁芳。俗对园景观赏起的作用的意味。颐和园有藕香榭建筑,大观园也有,虽然两个建筑形式不一样,但其题名寓意是相同的。
    我们从阿英编的《 红楼梦》 版画集中,看到大多数的版画都是以大观园为背景,这都是劳动人民把自己喜爱的题材制作出来供给人们欣赏的,当然这不过是民间流传的版画一部分,但已能说明人们一向是喜爱《红楼梦》 大观园的。
    正因为大观园得到人民的喜爱,深人人心,所以“大观园”这一名词也成为人们乐于借用的专门名词了。民间常把内中有多种娱乐设备供给人们游玩的场所取名“大观园”,如现在过春节时把临时组成供人们游玩的游戏场所取名叫“大观园”,就是一例。的确,人们一看到“大观园”这个名词,好象就很熟悉亲切,就知道里面花样很多,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场所,也不知不觉会受它吸引了。
    大观园是贾家的私园,是封建社会的贵族、官僚、地主游览、娱乐、赏玩的场所,为他们的奢侈荒淫腐朽的生活服务。大观园既然为这些人服务,园林建筑规划,就不能不是按照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来布置处理,以满足封建社会贵族、官僚、地主的奢侈荒淫腐朽的生活,这无疑是大观园的糟粕。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传统手法和规律,还有一些能够作为我们园林建筑研究的参考和规划的惜鉴,这是它的精华。试把颐和园和大观园来比较:它们都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遗产,其区别在于一是园林建筑的实物,一是用文学语言反映出来的园林建筑口颐和园是皇家御苑,是为封建最高统治者服务。解放后到了人民手里,成为人民游览欣赏的胜地,为人民所喜爱,仍然能够很好地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大观园由于是文学语言反映出来的园林建筑,不能为人民物质生活服务,但能够为人民精神生活服务。如果我们把它们作为文化遗产来看,都是我国过去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劳动成果,是很宝贵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大观园只是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官僚、地主服务的私家园林,认为全是糟粕,一概否定;它反映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传统手法和规律方面,也有一些精华。我们应该研究它,“剔除其封建性的糟柏,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批判吸收,古为今用。
    本文为此试图根据《 红楼梦》 书上的描写来看大观园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古典园林建筑,它反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哪里,予以分析批判,分出精华糟粕。作者限于水平,不够深人,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一)大观园在哪里?
    大观园在哪里?这是人们常常提出来的问题。
    过去旧红学家曾经想为人们解答这个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他们认为曹雪芹塑造大观园的形象,那样精细具体,决不是空中楼阁,必有园林实物作为他写作的对象。既是园林,就不会荡然无存,而是可以找得到的。因此他们想到北京和南京两地都与曹雪芹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若在这两地的唱有名园或其遗迹中去找寻,是可以发现的。北京和南京确有人去找过。有人说南京的随园是大观园的实物。我们知道清人绘的《戴酒访随园图》 ① 是一幅写实作品,但从那图上看,图上画的园林,有山有水也有建筑;园的轴线上是一座楼房,高三层.楼前水池环绕,有堤有桥,池边岸上分建亭榭;楼后是走廊复道分隔成的几个小院,各有正房,气魄很小,没有大观园的规模,也看不出一点象大观园的地方。有人说北京城内西北角上恭上府内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这一说由于花园在恭王府后,恭王府侧又毗连另一王府,与《红楼梦》 书上所说大观园在宁荣二府之后,正为相符,因此得到很多人同意。
    1962年吴柳同志特亲自到那一地区作过调查访问 ,并巳写了《 京华何处大观园》 一文(见1962 年4 月29 日《 文汇报》 ),认为恭王府内后花园可能就是大观园。前面两个王府,可能就是宁荣二府。并附有平面图说,说明园内西北角上有泉水流人,沿着东墙下面一直通往东南角,转向正西,与《红楼梦》 所写全同,还说园内有儿处旧房院落遗迹象潇湘馆的景色,怡红院的遗址,李纨的住处等等。
    北京恭王府后花园是不是大观园的实物呢?我们只要把《红楼梦》 书上关于大观园的描写情节,略为核对一下,就易明白了。大观园的水源是利用宁府后院会芳园北墙角引来的活水,由于会芳园是大观园东部组成部分,因此水源是在大观园的东北角上;这水的流向是从东北凹里引至西南上再流到东面怡红院附近,可以看出大观园的水源流向与恭王府后花园的水源流向是完全相反的。从大观园的规模来看:大观园进门一带的翠障假山,使人感觉“好山,好山”,气魄就不小。园内主要建筑有殿堂楼阁、佛寺尼庵、庭院馆庄等,还有亭、榭、长廊穿插其间,规模宏大不下于北京的皇家御苑,恭王府后花园的规模是远远不能相比的。大观园中轴线上的建筑是省亲别墅,恭王府后花园内就没有这样的建筑。园内有几处旧院遗迹,说是象怡红院、潇湘馆、李纨住宅等建筑,这些建筑不仅看不出来象《红楼梦》 书上所描写的那样,而且它们相互的连系更是毫无相同之处。大观园内的建筑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有清凉瓦舍连着卷棚的厅侧房”,大门屋盖是筒瓦泥鳅脊,都象江南的建筑风格,不象北方的形式。再看大观园内的花草树木,都是江南园林中的景物。如园中室外种有梅花及桂花,并有几处种芭蕉。这都是江南园林室外常种的花木,北方的梅花桂花,都作盆景,冬日太冷,不宜种在室外,芭蕉可以种在室外,但其成长远不如在南方园林中所见。由此看来,大观园的规模布局颇象北京的皇家御苑,而园内的建筑风格和花木的种类,却南多而北少。北京恭王府后花园绝不是大观园的实物,是无可疑惑的。旧红学家企图在北京和南京两地去找寻大观园的实物,都是徒劳的。但随园和恭王府后花园是否与曹雪芹生活有关,曹雪芹生前是否游览过这两园,曹雪芹写《红楼梦》 大观园时,这两园是否给予了一定的影响,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曹雪芹出生和生活那一段时间(1715 一1763 )正当清上朝兴盛时期,我国园林建筑的发展正到高峰。在北方的皇家御苑如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和北京西郊的清漪园、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都是先后在那一时期建筑起来的;同时在江南扬州、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官僚、富商、地主也在大造园林,极一时之盛,为数甚多,数以百计。曹雪芹十二岁以前生氏在南方,过着极其富庶繁华的生活。在他幼年当然游览欣赏过不少江南的名园。十三岁后,因家被抄,移住北京,生活有一定的改变。一说他到北京枯,详情不知.一说1735 年弘厉继位,政治改变,他家又曾复兴一下。从后一说看来,那么他二十岁后还有一段时间生活是好的。他的生活既然有一度转好,虽不如南方,而由于旧有的社会关系,他在北京还是会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北京封建贵族官僚的私家园林,他是有接触、游览、欣赏的机会。岁月日久,耳闻目叱,使他对当时北京的私家园林具有一定的熟悉,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曹雪芹对于南方的园林建筑印象是深刻的,对于北方的也有一定的熟悉了解。
    文学艺术形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文学艺术的形象。文学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是文学艺术家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创造,是他头脑里的艺术形象的反映。正如毛主席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②由此可知,大观园是文学语言反映现实的古典园林建筑,是作者曹雪芹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吸收当时的一般园林建筑的素材,经过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园林建筑艺术形象,运用文学语言反映出来的,但不是反映某一个具体的古典园林建筑。大观园应比客观现实的具体园林建筑更美,史典型、更理想。因此大观园虽是文学语言反映的古典园林建筑,它却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比一般现实的私家园林,更加吸引人们欣赏,更加使人们喜爱。毛主席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③ 园林建筑虽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毛主席说的真理是指文学艺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而言,但对于文学语言反映的古典园林建筑,司样是适用 的。
    正因为大观园是文学语言反映的古典园林建筑,是曹雪芹的创造,来源于当时客观现实的园林建筑而又有别于当时客观现实的园林建筑,所以我们要在现存的古典园林建筑实物或遗迹中去找出和大观园一模一样的,是找不到约,但是可以找到似是而非又象又不象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却是很多的,就象施耐庵在《水浒》 中描写的勇敢而又鲁莽的李逵人物那样,在现实中确是有过这样的形象,但要找到这样具体一模一样的人物,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二)大观园形象的想象
    《 红楼梦》 大观园全图,过去有人绘出印行过,亭台楼阁,画得很精细,也有一定的想象,但多以意为之,不能正确反映大观园的形象。如上海同文版石印本《大观园全图》,是以人物为主园林建筑为背景绘出的,没有考虑到园里建筑的关系。又如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 增评补图石头记》 的大观园总图,虽然考虑了一些建筑与建筑的关系,比较深入,但细看起来,仍与书上所描写的不符,图上的栊翠庵靠近大门的右边,不合书上的描写,图上大门三间,又不符书上的“正l门五间”,显然均是以意为之。
    《 红楼梦》书上反映大观园的形象是很具体的,但不是一下就反映出来,而是在书中各章回里前前后后交错地锻写,我们要把书中描写不同的人物在大观园中生活的活动和他们所看到大观园园景的片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研究,想象,才能得出大观园的正确形象。单根据一二章的描写,是很难看出大观园整个形象的。
    ( 1 )园地位置:大观园园地是贾宅基地的一部分。《 红楼梦》 第十六回(以后简称第……回)说:“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由此可知大观园园地是宁府的会芳园加上荣府的东大院拆去旧房的基地拼合而成。因为宁荣二府同在街北,宁府在东,荣府在西,中隔一私巷,并非官道.故两府让出来的地面,能够含成一块作为造园使用的基地。第二回里贾雨村和冷子兴谈话中曾提到贾家花园的位置:“……就是后边一带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这里所说的花园,可能是指会芳园。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大观园位置是在宁荣二府后边,介于两府之间。
    ( 2 )园地大小;园地有多少大呢?据书中人物贾蓉说:“一从东边一带,接着东府里花园起,至西北,丈量了,一共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我国旧日量地叫“步亩圈丈”,上面所说的三里半可能是指园地四周边一眨。那时计长度的“里”,要比现在市里大一些。我们姑且用现在的市里长度来折合,三里半节里正等于1750 米。大观园基地既是宁荣二府各划一块地基组成的,园的地形可能不会是太狭长的长方形,假定它的形状接近于正方形也是有可能的。尽管长方形的周围有1750 米长,但而积的大小是随着长方形的宽窄来变,愈接近于正方形,面积愈大。我们不妨假定大观园的地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狭长的长方形,而是一个接近于正方形的形状。因此姑且一其休地假定大观园园地东西长47 石米,南北长400 米,由此得出园地面积是190 ,。00 平方米,约合285 市亩,比北京北海静心斋面积大24 . 6 倍,相当于北京中山公园而积的89 % ,作为私园看,是很大了。
    ( 3 )园林山水:大观园的修建,虽然利用了会芳园原有的一些山石花木,但整个的叠山凿池,种花栽树,以及架桥修房,都是重新修造起来的。园内的山,有大山,也有小山,一般是反映了我国园林叠石成山的传统手法,即小山用石,大山用土,石山并非全全石,兼用薄土以植树生藤,土山亦非全土,有时也用石块稳土或作点景。
    大观园大门内的翠嶂,“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赏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显然是山石造成的景象。山上苔藓,可以附石生长,而藤萝则不能不借石隙中的薄土生根,可见石山上还是用了一点泥土。
    从潇湘馆向稻香村前进,先见青山;这青山山脉可能是逶迤北去经过稻香村屋后,形成茅屋土墙隐在口隈中的形势及村前山坡菜地的局面。这一带的山,只有土筑,才能把山野农家的天然风景体现得逼真,如用石叠,所成形状,即使并不玲珑剔透,也不会象土山那样来得自然。
    芭蕉坞花溆一带,水出石洞,萝薜倒垂,如再前进,就要“攀藤抚树”,经过山上盘道。这是山水风景,主要依靠山石的构成,才能有巉岩幽壑,水出于石洞的风景。由此可知,这一带的假山是叠石为主。
    从远处遥望省亲别墅,只见楼阁隐于山坳树秒之间,山较屋高,显然是一脉大山隐在楼阁之后,形成主要建筑群组的背景.西走蘅芜院,造成院墙跨山而筑;东走沁芳闸,似断如续,形成山隐佛寺。这一山脉,横亘大观园的北边,对园内主景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沁芳闸过来不远,便是以山景胜的风景区。山下有深幽的石洞,能容人出人。这是土石并用的大山,下用石叠,上覆泥土,再点一些石块。既是山景区,山形各态如:秀嶂,峭壁,愧岩,丘壑,冈峦等形象,必然反映一些。
    蘅芜院入门即是“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这里的假山 , 既有玲珑山石,又有各式石块,可能是象扬州何园内的假山那样,由黄石湖石合叠而成。
    至于其它院落内或“点衬几块山石”,或“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这些石料,纯作观赏用,可能和一般园林常见的那样用湖石点景,取其峭然突出玲珑可观。
    大观园的水,有源有流。原来宁府会芳园的北墙脚下引来的一股活水,即是大观园的水源,大观园就在这水源处筑闸蓄水,管制流量,并题名为沁芳闻。贾珍在怡红院后,转过花障,看见清溪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约知大观园主要水流所经过的路线。
    由此可见大观园内沁芳溪流所经,几遍全园,对于园内各地用水的供应,和雨水的排泻,都起着主要作用,在另一方面,利用流水所经,结合地形,加以处理,造成多种多样的景致,为园景生色不少。水流的景致:有的“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子石隙之下沙。水清跃石,点缀园景更清幽;有的“青溪泻玉,石蹬穿云”,人有水声睁纵,如闻琴声之感;有的“潺潺出于石洞”,好象水源深奥,别有幽壑,有的“落花浮水,水愈清溜,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正是桃花园的溪流再现;水在闸前,则如晶帘一般奔入,宛如瀑布,银炼倒悬;水引入院内,则开沟尺许,绕阶盘林,丰富了院景。
    园内有各种池沼,有的水面开阔,有的窄小,但不孤立,各池相通,或大小池相联,或分离而通以沟渠。如沁芳桥即是跨池建筑,适在大小池沼相联的狭处;滴翠亭所在的池沼,独在潇湘馆附近,仅有溪流与大池联系。芭蕉坞后山的水池,垂柳夹岸,桃杏遮天,更是风景幽美,有世外桃源的象征。迎春住的紫菱洲,惜春住的寥风轩,从匾题写景看,似均靠近池边。怡红院前,“怡红快绿”,松下鹤舞,院后石粱卧波,池清见鱼,前后呼应,各有佳景成趣。
    为了使广阔的水面曲折多景,我国园林艺术处理的传统手法是:或在中央起岛屿,或跨水筑长堤,或筑岔堵港坞。大观园处理广阔的水面,也正是这样,大池边沿有柳叶诸,若叶洛,芭蕉坞及柳堤等景致;因为没有岛屿,故把亭榭建在池中,成为岛亭。如藕香榭,滴翠亭,作为水上风景的点缀,看起来与岛屿上建亭有异曲同工之妙。
    ( 4 )园林建筑:书中推写的大观园内的建筑,类型甚多,不比皇家御苑少。建筑可分为群组和个体两类,群组主要建筑是由游廊、厅堂或楼阁、殿堂组成的院落,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自成一个风景小区。如省亲别墅、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秋爽书斋、缀景楼(紫菱洲)、蓼风轩及佛寺尼庵等,个体建筑有亭、榭、堂、馆、廊、坞、花架及桥梁等,分建于山水林木之间,作为风景小区的点景及赏景处。各建筑的位置和相互的关系,从《红楼梦》 前后各章回有关建筑的叙述中可得其大要。
    大观园完成后,贾政入园查勘游览,从大门走到省亲别墅,“才游了十之五六”, 据此我们似可以把游程和览景结合起来看。贾政游大观园是从翠嶂的一边游进,再从翠嶂另一边出来,正是偏览园景一周,亦即是走完了园内主要风景线的全线总长。从大门到省亲别墅,才游了十分之五六,亦即是说走完了主要风景全线总长的十分之五六。因此,省亲别墅所在地不是主要风景线上的中点;它坐北朝南,位在园地北边,与园地南边的大门遥对。由于沁芳溪是会芳园北墙脚下所引进的活水,应在大观园的东北边上,因此为管制这股活水使它为大观园服务而修建的沁芳闸也应在园的东北边上。由此可知:省亲别墅的左边,是大观园园地的东部,右边是它的西部。贾政游园,开始从曲径通幽到省亲别墅,这一边是园的西部,后从省亲别墅经沁芳闸到怡红院,再经翠嶂出来,这是园的东部。
    大观园基地在宁荣二府后部,介于两府之间,南边有两府之间的夹道。园的大门位置如果要便于两府出入而又能直通外街,那么放在正对夹道处的可能性最大。第七十一回说贾母八十大庆在园内大宴宾客,安南太妃要走,贾母“送至园门,坐轿而去”,这正说明了大门位置是正对夹道,因为出了园门,经过夹道,即可以与外街相通,故贾母送贵宾到了园门,就不前进了。
    由于大观园正门外向夹道与街相通,故其形式不得不堂皇大观,“正门五间”,左右各有便门一道,略似颐和园大门的格局。但其外形,“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近似江南建筑风格,不象颐和园那样,筒瓦卷棚,菱花槛窗,朱漆彩画,金碧辉煌。大门两边围墙是雪白粉墙,下砌虎皮石墙角,甚为淡雅,“不落富丽俗套”。
    大观园除南面有正门外,大门两边有侧门,东西院墙均有角门,东通宁府,西通荣府,为平时两府进园通道。后门在北边,有房五间,园内专用厨房,即设在那里。
    大观园内的建筑位置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反映在贾政游园的路线上。上面已说过贾政游园是先从园的西部开始,到省亲别墅,然后再从别墅游园的东部,直到走出翠嶂,因此按照他游园经过的建筑先后,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些建筑相互的关系和其位置了。位在大观园西部的建筑是:潇湘馆、稻香村、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蘅芜院等建筑,均在省亲别墅的右边,位在大观园东部为建筑是:佛庙、尼庵、长廊、怡红院等建筑,均在省亲别墅的左边。但是探春住的秋爽书斋、惜春住的蓼风轩、迎春住的缀锦楼和其他的卒榭等建筑都在贾政游园路线之外,其位置应在何处呢?
    据七十四回说李纨与惜春是紧邻,又和探春相近,稻香村是李纨所住,因知蓼风轩,与稻香村紧邻,秋爽书斋与稻香村相近。再按凤姐抄检大观园的先后次序是先黛玉,次探春、李纨,再次惜春,最后迎春,由此可知秋爽书斋似在稻香村之南,蓼风轩似在稻香村之北,缀锦楼似在蓼风轩与蘅芜院之间。从蘅芜院走不多远,就是省亲别墅,当中距离不大,可能不会另有院落。
    缀锦楼与缀锦阁名似相同实为两个不同的建筑。缀锦阁是省亲别墅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在大观园的东边,迎春不可能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这样大群建筑组成的别墅中的一个楼阁里。第四十回说李纨“站在大观楼下,往上看着,命人上去开了缀锦阁”,可见阁门是锁着,没有人住。凤姐因为贾母要在那里和刘姥姥一起吃酒,事先带着人在那楼下安放家具,把屋里摆得整整齐齐的,好象没有人在那里住,是临时才去收拾起来的样子。可见迎春是不住在那里的。第三十七问秋爽书斋偶结海棠社,宝玉和他姊妹们各取别号,宝钗因迎春住在紫菱洲,就叫迎春名“菱洲”,大概紫菱洲就是缀锦楼所在地,是迎春住所,近边有长着紫菱的池沼。
    惜春住在蓼风轩,第五十回说:贾母从芦雪庭到惜春那里去,“过了藕香榭,穿入一条夹道,东西两边皆是过街门,门楼上里外都嵌着石头匾”。穿过西门,“来至堂中,进了向南的正门”,从里面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厦檐下挂着暖香坞的匾。由此可见蓼风轩院落,进人大门,有游廊直接正房。院墙外是山地形成的夹道,东西两头,各有门楼一座。因门楼上里外都嵌有石匾,故门楼下层不得不是砖石砌成,上面再造搂令。这种形式和颐和园的“赤城霞起”建筑有些相似,是园林山地夹道中点景建筑的传统处理。
    秋爽书斋分前后两院,前院是晓翠堂,后院是三间住房,住房和厅堂之间当然有可森联接。住房后院空地种有梧桐芭蕉。
    大观园内的个体建筑,均分散建造在观赏娱乐风景区内,作为风景点景,也是园内的观景点。有些个别的建筑,结合风景,建在其他小区的路旁水边。
    滴翠亭盖在池中水上,四面装有雕镂格子的窗子,外面俱是游廊栏杆。第二十七回上说:宝钗原是去找黛玉的,因见宝玉去了,她抽身同来想到别处云,“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 迎风翩跹……来来往往……引的宝钗……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由此可知这亭子的位置似在距离潇湘馆不远的池沼上面。地点是在僻静处,不当正道,而且少有人去,因此小红和坠儿才选择到这里聚会谈话。在封建社会里,她们是被压迫的,没有谈话的自由,不可能在当道的地方随便谈话,这是可以理解的。
    “芦雪庭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上壁,横篱竹墉,推窗便可垂钓”,看起来这庭的外形与稻香村的建筑很类似,而与园内其他建筑迥然不同。芦雪庭很可能是建在稻香村前山边池岸之上,与稻香村的建筑成为那一区山野农家风景的点景,如果芦雪庭盖在别区,就不如建在稻香村那样协调合适。
    “藕香榭盖在池上,四面有窗,左右有回廊,也是跨水接峰,后面有曲折桥”。桥是竹制的,人走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亭榭建在池上,用曲桥联接,在园林中是常见的形式,但用竹材造桥,在园林中却不多见,在北京还没有见过,杜甫有《观造竹桥》 诗。从芦雪庭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竹桥。贾母从芦雪庭到蓼风轩去,先经过藕香榭,再前去不远,才到蓼风轩,可见藕香榭靠近蓼风轩又距稻香村不远。
    在大观园内个体建筑中榆荫堂与嘉荫堂两座建筑的规模都是较大的。尤其嘉荫堂室内宽敞,贾母做寿曾把它当作招待贵宾处,过中秋节时,秉烛焚香,和家人在一起拜月,也在那里举行。从嘉荫堂逶迤不过百余步到了土山峰脊上,便是一座敞厅凸碧堂,前有平台,再从这里“下山坡到山四池边就是凹晶馆”。可知这三个建筑相距不远,同在一区内是不成问题的,它们究竟在大观园东西那一边呢?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突然发现妙玉来了,因问他如何来到这里,她回答说:“我听到你们大家赏月,又吹得好笛… … 我也出来… … 顺脚走到这里”。妙玉住在栊翠庵,能在其住处听到她们赏月,想必她的住处栊翠庵距嘉荫堂不会太远,而栊翠庵是在园的东边,因此嘉荫堂不能不同它一样也灰园的东边。又黛玉和湘云正在联诗,看见池中黑影,湘云拾了一块小石片向他中打去,“只听那黑影嘎的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白鹤受石士惊起而飞,自然是向投石相反的方向藕香榭飞去的,藕香榭在园的西面,与它相反的问晶馆不能不是园的东面,由此可知嘉荫堂这一组三个建筑都在园的东边,是无可置疑的了。
    大观园的东边既有这样一个宽大堂皇的厅堂接待贵宾,西边是否也有同样的厅堂建筑呢?第六十二回上说大观园住的姊妹们给宝玉平儿等人做寿,在芍药栏中红香圃小厅内开席,薛姨妈一人不吃酒,要让当席来到厅上去.于是大家把她送到议事厅,然后“将各色吃食拣了,命人送给薛姨妈去”。这议事厅当然不是探春、李纨二人共同处理家事远在园门口南边的议事厅,可能是距红香圃不远就有个议事厅,因此她们在红香圃开席,把吃的东西送到议事厅去才是方便可行的。红香圃这一席使大观园的姊妹们感觉很尽兴,边吃边玩,有的观花看鱼,有的围坐下棋,还有湘云吃醉了,一人卧在芍药花从中睡觉,真是每人尽兴愉快。所以次日平儿还席,还想在那里,因嫌红香圃太热,便改在榆荫堂。很有可能改屋而没有易地,榆荫堂与红香圃同在这一地区,仍然可以象昨天一样边吃边玩,各尽其兴。前一天薛姨妈去的那个议事厂,可能就是榆荫堂。再从这一欣赏娱乐风景区的建筑布置来看,这里有牡丹亭,红香圃,茶蘼架,木香棚等建筑,独缺少一个中心建筑,如果榆荫堂在这里,作为这一风景区的中心建筑,能供较多人的聚会作乐是需要的。因此设想榆荫堂在大观园的西面欣赏娱乐风景区内与大观园东面欣赏娱乐风景区内的嘉荫堂相应遥对,是很有可能的。
    大观园内的桥粱不少,有沁芳亭桥,沁芳闸桥,朱栏折带板桥,蜂腰桥,翠烟桥,形式是多种多样。园林中跨水造桥不只是给人越池渡水,还是重要的点景,“小桥流水人家”, “双桥落彩虹”,富有诗意的自然风景,如写人园林,美化园景,更增加了人的意境。沁芳桥是“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因为桥下有三个石拱桥洞,桥上建亭的开间,似应与三港相应。亭的形式,不会是方形,可能是和颐和园的若桥形式相似。沁芳闸是一个大桥,又是一个通外河的闸,桥与闸是合建,或是分建?桥闸分建,人在桥上能看到闻水象珠帘一般流入,如北海后门桥与闸的关系那样,美化风景,更为有利。沁芳闸的大桥也可能是桥闸分建,与北海相似。大观园有两座木造的桥,即朱栏折带板桥及蜂腰桥。园林中的桥,长者多折,这里朱栏折带板桥,谅是一座长桥,栏施朱色。蜂腰桥在那里呢了据第二十六回说,小红从怡红院到蘅芜院去,“刚走至蜂腰桥门前,只见那边坠儿引着贾芸来了”。第四十九回说,宝玉从怡红院到芦雪庭去,过栊翠庵后“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执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因此得知:蜂腰桥可能在稻香村与蘅芜院之间,并且在牡丹亭、红香圃所在的这一娱乐风景区内。这区是大观园姐妹们常来观赏娱乐的地方,又是通蘅芜院的要道,确是她们经常走的桥。翠烟桥在园内什么地方呢?据第二十五回说:小红从怡红院出来到潇湘馆去,“到了翠烟桥,抬头一望,只见山坡高处都拦着帷幕……”。由此可知翠烟桥在怡红院与潇湘馆之间。第二十六回说:“宝玉出至院外(指怡红院),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儿箭也似地跑来”,小红和宝玉都是往潇湘馆去的,他们出了怡红院大门不远,看见的山坡,假定宝玉在沁芳溪上看见的和小红在翠烟桥上望见的是同一个山坡的话,那么翠烟桥在距怡红院不远的沁芳溪上是很有可能的了。
    (三)大观园如何反映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大观园反映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我们可以从下述的几方面来看。( 1 )园林建筑总体规划及布局:我国园林是改造自然,再现自然美。园林的修建,有的就自然山水加以人工改遣,有的在一片空地上全用人力叠石凿水而成。人们对它的要求是:“虽由人作,宛日天开。”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尤其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要求。
    山水、花木、建筑都是园林的必要组成要素,但在园林规划布局中,有轻重之分。一般规划是:山水为基础,建筑为主导,花草树木为美装。由于人与建筑关系最为密切,建筑体现了人的需要,也代表了人的要求,故园林平面布局对建筑位置的选择,从不忽视。主要建筑一般南向与园林的山水有机结合,构成全园的主要轴线及其风景中心。正如《园冶》 说:“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取于景,妙在朝南。”私人园林,规模不大,厅堂即是主要。我国古典园林的总体规划布局,如上所述,是很多的。颐和园是利用天然山水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园林,原是皇家御苑,为封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全园总体规划分为观赏、居住、理政三区,更着重于观赏方面。这是满足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要求,不能不是这样规划。为了观赏,把排云殿、佛香阁一群组建筑作为主要,背靠万寿山,面向昆明湖,构成全园的南北主要轴线,形成园林观赏风景的中心。至于居住、理政以及其他的建筑都是作为从属,分布在主要轴线的两旁或前后,结合局部风景,自成一区,组成一个整体,成为颐和园总体布置的格局。北海静心斋是一个附属于大园的小园,原是清朝弘历为其太子读书修建,环境清静,风景幽雅,富有江南园林的风味,极为适合读书养心的佳地,现在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喜爱。园内假山池沼都是人为的,主要建筑静心斋在园南,结合池沼,北对假山,成为全园南北主要轴线;其他建筑,结合局部风景,作为从属,分布在轴线东西两旁,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园。苏州拙政园的布局是不规则的,水面占全园面积五分之三,建筑临水起造,错杂环列,乍看起来似无主要轴线可寻,但这园林是由两区组成,每区仍有轴线,东区部分以远香堂为主,西区部分以三十六鸳鸳馆为主,均背南向北,前面水池,遥对山石岛亭。两区部分的主要轴线仍然很容易看出。
    大观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和上面的例子一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传统布局。大观园是封建社会贵族、官僚、地主的私园,是贾家剥削劳动人民建筑起来为迎接封建最高统治者的妃子贾元春还家省亲之用。园建成后,元春只用了一次,随后就成为贾宝玉及其姊妹等日常居住游嬉赏玩的地方,这是后来使用上的改变。由于大观园的兴建是为着封建最高统治者的妃子回家省亲和家人团聚欢宴游览的需要,园林总体规划布局不能不照省亲的要求来处理,它之所以近似皇家御苑,原因就在于此。园内山水花木、楼阁馆院,尽天然人工之美,均是为了元春游览观赏,精心擘画。“琳官绰约,桂殿巍峨”,庄严宏伟,极豪华之风,这就是省亲别墅,是为了贾家向元春行礼称贺宴乐而建的。至于馆院村庄,则是按照封建社会文人的“琴”“棋”“书”“画”四好和息隐林泉的意图来处理,作为元春游息之所,都是有阶级性的。大观园平面图即以省亲别墅为主要建筑,结合“山环水抱”的园景,建于园北,面向工南,构成全园的南北主要轴线,也是全园风景的中心,其他山池林水、亭榭馆院等均以主要轴线为根据,环列左右前后,成为整个园林平面布置的格局。省亲别墅主要建筑面向池水,气象开展,遥对大门内的璋景假山,正如《园冶》 上说厅堂之景:“高原极望,远帕环屏,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省亲别墅的西面有翠竹满院的潇湘馆,杏花成林的稻香村,山石玲珑的蘅芜院,还有观赏牡丹芍药的亭圃,水声潺潺,阴森透骨的花溆萝港。东面是石桥水闸,山环佛寺,林隐丹房,长廊曲洞以及绿柳周垂的怡红院。对景如画,背山面水,衬出在中轴线上的层楼高阁,更加瑰丽华美。
    ( 2 )园林山水的主次:山水是我国古典园林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园林风景构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园林风景构图和平面布局中,山水可互为主次,有的以山为主,但以水为主的园林,较为常见。所谓以水为主,即是以大面积水面的池沼为园林中心,在其周围岸上叠山种树,建造亭榭,构成一个中间有大面积水池的园林。这样的园林,由于水面广阔,视线开展,倒影生辉,碧波激艳,给人感觉心胸开朗,倍增愉快。大的园林如颐和园,小区园林如谐趣园、北海静心斋,江南园林如苏州拙政园等都是属于以水为主的园林。大观园的风景,李纨做诗称道:“秀水明山泡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元春题诗云:“衔山抱水建来精”。这样看来,它的平面布局无疑是以水为主了。正因为如此,所以贾母带着刘姥姥到沁芳亭上倚栏坐下,问她这个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回答说:“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今儿进这个园里一瞧,竞比画儿还强十倍。”原来沁芳亭是一个观景点,面临广阔的水面,园内主要风景,环列在望,刘姥姥在沁芳亭上所能看到大观园全园的主景也和我们在颐和园知春亭上所能看到颐和园全园的主景一样,因为同是以水为主的园林,同样采用相同的手法来处理进园后观赏全园的主景。
    ( 3 )园林风景艺术的处理:我国园林之所以风景如画,美丽多彩,使人喜欢游览,欣赏不倦,这是与我国的独特园林艺术及园景构图的优秀传统手法分不开的。园景构图主要是采取对比手法,加强风景的美,利用风景特点引起人们的幻觉联想,增加游人请趣,亦即画家常说的:“景显情生,寓情于景。”
    应用对比手法,加强风景的美,首先是把园内主景,藏而不露,先抑后扬。一藏一露的对比,使游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快感,觉得园景幽邃,深奥莫测;看到主景,又觉得气象万千,别有天地,游兴更加浓厚。其次是分区处理园景,使它千变万化,对比强烈,在景象的高低、疏密、浓淡、繁简和景色多变上显出每区的特点,引人人胜,给人深刻印象,增加情趣。
    例如颐和园,走进东宫门,只看见一个象四合院的内景,甚感平凡;过仁寿门,看到仁寿殿及其屋后的假山丛树,稍有园林感,但仍是一般的庭院格式,穿过假山曲径出来,豁然开朗,湖山殿阁,一目在望,如同一幅青绿山水横幅,展示于前,使人心旷神怡,游兴百倍。苏州拙政园,进门也是同样的处理,人门后被山石所障,看不出园景,越过池水,前有远香堂,视野仍受局限,但走进远香堂北望,池水碧波,山石亭榭,环陈于前,就看到园景的大概。园景对比处理,在颐和园内可以看到。颐和园万寿山前和山后的风景,完全不同,有鲜明的对比。山前开朗,山后幽邃,各有特点,既给人们有不同的感受,又适应人们不同的欣赏情趣。喜欢碧波浩荡和远山堤柳的,就到前山长廊,凭栏观赏,或在湖上驾舟,乘浪荡漾;喜欢深谷藏幽和清流曲折的,就在后山去攀藤抚树,沿岸探流,或“窈窕以寻壑”,或“崎岖而经丘”,都可以使人们乐而忘返。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园狮子林,是园林风景对比手法处理最突出的例子。文园狮子林虽然已毁,只有遗迹,但从复原图中可以看到大概④ 。它是小区园林,规模不大,园地近似岛屿。从其建筑布局来看,不过是三个院落组成的一个整体;从风景上看,却是一个山水对比很强的园林。文园是水景,狮子林是山景,一水一山,截然分明。园南清溆斋建筑所成的院落实系园的门厅,西有复廊通义园,开门较隐蔽,东是一带粉墙,墙上开门到狮子林。进门分道,就成对比,引人人胜。喜欢登山远眺的就上狮子林山顶亭上去,极目远望园外的水光山色;爱看近水楼台的,就到文园纳景堂,凭栏观看池上的倒影游鱼。但文园内并不局限人只能观赏内景,有横碧轩、廷景楼均可遥望外景。
    运用特殊处理园景的手法造成游人的幻觉联想,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是常见的。
    古典园林风景能引起人们美感情趣就在于园景掇山并不高,凿水也不深,却能使人看去,冈峦起伏,水波汀洋,林树葱郁,富有真实感。还有因借外景,扩大园景,园路常曲,桥长多拆,缩小建筑比例尺度,使人有小中见大的错觉。例如江南一般私家园林,精巧玲珑,曲折幽遂,“片山多致,寸石生情”,都是采用上进手法来处理园景的。苏州狮子林园内的赏梅处,深能引起人们的联想。那一处有梅花多株,并建一屋,题名问梅阁。阁内商格尽是做成冰梅花纹格式,室内棹凳也是仿梅花形式做成。这里一年之中只有在梅花开放时的那儿天才能够对梅欣赏,长期是无花可看的。要保持这一区的独特之处,四季游人到此都有赏梅的快感,就借助于建筑上的特别装饰设备以及题名来引起游人联想。游人到此看到窗上的冰梅花纹格子和室内家俱的梅花形式,望着“问梅阁”的匾题,想到古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玩味诗情,观赏室景内外,自然就会联想到赏梅的快感,即使无梅花可赏,但望着一株株的梅树也会引起美感,觉得园景可爱。
    以上所说我国独特的园林艺术及园景构图的优秀传统手法在大观园的园景中都有反映。
    人观园的主景不是一进门就给人看见,也是藏而不露,要先经过一个曲折地带,才到开朗局面,看到主景。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贾政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更有何趣?”大观园一进大门便是“一带翠嶂”, “白石崚嶒”, “上面苔藓斑驳”, “藤萝掩映”,挡着游人视线。进人大门有两路通到园里,左是羊肠小径,右是路随山转。贾政游园是走羊肠小径,经过山洞前进的。贾元春入园是从右边前进,随路转山,到达湖边上船的。这一带风景是如何处理呢?我们看一看贾政是怎样走进去的,看见些什么,就知道了。他从“小径游去” “逶迤走进山口” , 这里便是“曲径通幽”。“进入石洞,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这里石洞可能就是两山之间,上盖石块,形似洞门,并不太深邃,所以进入洞口就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致。“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遥望“两边飞楼插空,雕瓷绣槛,皆隐于山坳树秒之间”。大观园主景,一眼尽收。从近处“倚而视之,但见清溪泻玉,石瞪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一桥上有亭”。这亭就是大观园进门后观览主景处的沁芳亭。
    进大门后看见翠嶂,对主景说来它起的抑景作用,暂时把主景隐避起来,不使入们进来就一览无余,增加了园景的层次.对大门说来,它起了障碍作用,因为它与主要建筑物省亲别墅遥遥相对,这样就使人在省亲别墅南望,只见一带翠嶂,遥隔湖水,看不见大门,使园的境界更加幽邃深远。
    大观园的园景构图富有艺术性。园景分为若干小区。每一小区风景,各有特点,互不相同,变化多端。游人每到一处都有新鲜感受和深刻印象,感觉园景很美。大观园完成后贾政进园游览检查的路线就是大观园的主要风景线。这一风景线贯串到全园的主要各区,概括起来即是:五个院落风景小区,三个观赏娱乐自然风景小区,两个庵庙风景小区,由一条曲折纡回的小径,剪接风景,联系起来成为一幅美丽多彩的空间链环画面。每一小区的独特景色,与邻区对比强烈。山石池水、建筑花木均能恰如其分的反映那一区的特点。小区之间,并不直接联系,而是以山石林木或建筑为抑景,遮挡视线,增加层次,井有曲径溪流迂回其间,似断实联,两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藏一露增加了小区风景艺术之间的感染力。
    甲、五个院落风景小区:出沁芳亭不远,便看到一带粉墙有干百竿翠竹遮映的院落,这就是潇湘馆,进门“是曲折游廊,… ”“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前院种竹,后院种大株梨花及阔叶芭蕉,有小小两间退步,还有泉水自墙洞流入,“开沟尺许,…… 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好一个“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幽静庭院。贾政看了,不禁感慨地说:“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贾宝玉心中不同意他父亲的意见,把对联下文写着:“幽窗棋罢指犹凉梦,说明这是下棋的地方。
    从潇湘馆顺道前去,有“青山斜阻”,转过山来,便发现与前山完全不同的风景,在山怀中隐隐露出稻草盖顶的黄泥墙和几百枝杏花。墙内是“数楹茅屋”,墙外有桑榆槿柘及两溜青篱。在篱外山坡下的土并旁有一桔槔,再下便是分畦列亩的菜地。由于菜地靠近池边,借了广阔池面的景,因此看起来是“一望无际”。这一小区是山野田会,富有农家风味。贾政到此又触景生感说:这里“虽系人力穿凿,却人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贾政虚伪自鸣清高的话,贾宝玉听了,心中甚是不满。他父亲说他:“… … 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他便提出“天然”二字来反问,然后批评这里的风景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表示不同意他父亲对此地的赞美,反抗父亲,然后提出自己对于造园的意见:“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恐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他认为园林艺术的处理,应因地制宜,反映自然之美,反对矫揉造作,浪费人力,这是反映了我国造园的一个重要原则,正如《园冶》 上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穿过柳荫中的折带朱栏板桥,便看见一所富有江南建筑风格的“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的蘅芜院。院墙是跨山而筑,与北海画舫斋东面的院墙相似。入院两旁都是抄手游廊,“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院中没有树木,只是“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 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藤萝引蔓,异草飘香,环境清雅,情景别致,有独特的风味,因 起贾政感叹道.“此杆中煮茗操琴,也不必再焚香了。”
    从蘅芜院向东走不多远就看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纾。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这就是园内主要建筑省亲别墅,也是主景的中心,主要风景线上的重点,不同于其他风景区,有独特的风格。它的外貌庄严富丽和御苑离官相似。我国宫殿庙宇平面传统布局是轴线鲜明,均齐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牌坊、大门、殿堂、楼阁等,依次排列的,如北海天王殿,颐和园的排云殿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就是如此。省亲别墅的平面布局,想亦不会例外,大门南对石牌坊,内朝殿堂,殿堂前两边有一东西配殿及走廊,殿堂后正对着大观楼.大观楼前东有缀锦阁,西有含芳阁,楼阁之间,联以复道,殿堂和楼前均有适当大小的庭院,院内有松树玉兰,还点缀一些山石及其他饰物。省亲别墅,门前开广,南面池水,背靠青山。它的左右与邻区接缝处没有障景,由于它是主要建筑。本身的庄严富丽的特点都要显示出来,给人远处就能看见,早有爱敬之意,故与其他区间的布局手法完全不同了。
    怡红院是“粉垣环护,绿柳周垂”,进门两边有东西厢房及游廊,上面小小五间抱厦,“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一树西府海棠”,还有松树。正是一个北京四合院布局。后院有池,“石头镶岸,…… 碧波清水,上面有块白石横架”,还有满架蔷薇,风景幽静,胜过前院。室内装修有落地罩,博古架,“金碧辉煌,文采闪烁”,与前面的院落,完全不同,显然是一所华贵的庭院,作为接待贵宾的地方。怡红院和相邻两区不是直接毗连,均有过渡地带。院前与大门之间用大山障景,分隔两区;院后有竹篱花障,清溪环绕。
    以上五个院落的规划是适合使用者的要求,在一条风景线上。每个院落平面处理和建筑格局,各具规模,都有特点。种植花木,亦各不相同,因而构成五个院落风景小仄的对比景色。探春住处秋爽书斋,惜春画室暖香坞,都不在这一条风景线上。
    乙、二个欣赏自然风景山区:从稻香村前进,“转过山坡,穿花渡柳,抚石依泉” ,就到了大观园唯一赏花娱乐的风景区了。这里壮丹有台,芍药成栏,中有亭圃,坐可观赏。牵藤引蔓的木香棚、茶蘼架与榆荫深处的榆荫堂遥相呼应,互成对景。池边绿草如菌,垂柳成行,间种桃杏,风景极为妩媚。柳荫下一带白石栏杆,是大观园姊妹们带来垂钓观鱼之处。还有秋千架,供人荡踢,是这区独有的设备。
    从这区冉前进到芭蕉坞,就是花溆萝港,以流水落花取胜的风景区。“萝解倒垂,落花浮荡,耳闻自略,如临仙境”。再“攀藤抚树”,跨越山石盘道,即到风景更清幽的地方,流水曲折,落花愈多,“池边两行垂柳,杂以桃杏遮天”,环境幽静,真是封建文人理想的武陵桃源风景的再现。
    在稻香村隔池遥对,还有一个以山景取胜的观赏娱乐风景小区。可以登高望月,临水观鱼。这区的山石峥嵘,石洞幽曲,林木苍翠,树老枝虬,正如妙玉联诗云:“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建筑有凸碧堂、凹晶馆、嘉荫堂、长廊等,均是结合山形地势起造,形成园林风景的点景,也是不同意趣的观赏处。自然山景的特点,一是天香复玉,万紫千红;一是流水落花,绿柳清池,一是洞幽石奇,山高岩危,各尽天然之美。
    丙、佛寺尼庵风景小区:佛寺庙堂是皇家御苑中不可少的建筑,如北海、颐和园内都有佛寺庙堂,而且不只一个。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把虚伪欺骗人民的工具,运用到园林中来作点景的。大观园也反映了这一点。园中有佛庙尼庵,隐在山间林中。尼庵内花木繁盛。种的梅花,高出墙外。这里的风景可能是照“深山何处钟”, “禅房花木深,均诗意来处理的。
    园林风景构图能以多种多样来满足人们的不同爱好情趣,还在于善于利用地形对比布置建筑作点景。大观园的风景构图也反映了这一点。史湘云称赞大观园造园艺术说:“……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原来凸碧堂盖在山脊上,凹晶馆建在山凹池边,利用了山脊水边,一上一卜。凸碧堂是,一所敞厅,四面临空,可以远望;凹晶馆四周装有窗格,窗外是栏杆走廊,可以倚栏观池。建筑形式的处理,有明有暗,一开一闭。两座建筑都是为赏月观景而设,“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上凸碧堂去,“有爱那浩月清波的,就到凹晶馆来。在不同的风景环境里,满足了人们同一的观月的意趣。
    ( 4 )园林题字。我国古典园林用碑碣联额来点缀装饰,虽是小品,但对风景艺术,也起了美化作用。碑碣文字和匾题对文有的指路导游,方便游人,有的即诗题景,借景抒情,既有装饰美化作用,又能帮助人们领会园景,引起对园景的美感。如苏州留园五峰仙馆,面对五峰奇石,因物得名非常现实。拙政园留听馆匾题来自于李义山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阁临荷池,这样题名,更使风景官有诗意。颐和园的知春亭题名来源于苏东波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虽不是直接题景,但能引起人的联想,对景想象,加深意境。谐趣园涵远堂前联文写着:“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蹲前”。借助佚文的诗意引起人的幻觉,对于局面不大的园景,有产生扩大感作用。北海静心斋小园建筑上的匾题都表达建筑实用的意义,如韵琴斋,褪画斋等等。
    大观园完成后,贾政说:“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正反映了封建社会之听以用碑碣匾联来美化园林建筑的原因。匾题写景的如:芦雪庭,建在池边,前是一片芦苇,芦花开放时,色白如雪,故题作为芦雪庭。怡红院内,一边是芭蕉,一边是海棠,一红一绿,因此厅前匾题用怡红快绿写出院前景色。匾题指出建筑实用性的如:“秋爽书斋”, “省亲别墅”。匾题反映封建意识的如;“顾恩思义”。滴翠亭后近秋爽书斋,题名借用古名,可能有纪念诗人的意义。因诗人黄庭坚曾读书于芜湖北褚山滴翠亭。因亭后近秋爽书斋。藕香榭的联文:“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和它的匾题同是写景。翠嶂石洞上的“曲径通幽”,有指路碑的作用,借用唐诗句,更觉到了那里,意境深远。曹雪芹文才很高,大观园内匾题联文可能他是有系统地反映一种封建社会意识,需要人们研究,才能演楚,这里不过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大观园匾题联文反映的意义。
    ( 5 )园林花木的经济性: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反映了封建贵族、官僚、地主的贾家不但欣赏园林花木的美,还认识到花木的经济意义;贾家不仅残酷剥剥农民,而且剥削园工。如李执对于衡芜院所产的香草,估计其价值说:“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又说怡红院的“春夏两季的玫瑰花,…… 篱笆上的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花、藤花……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好些钱”。他们认识了园林花木的经济价值,也在兴利除弊的幌子下,指派婆子们管理园子的工作,加紧剥削。例如一个婆子向李纨保证道:“那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娘。”我们从这个被压迫的婆子向李纨保证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婆子们在一年内用血汗换来的果实全被贾家剥削去了。造园应该看到园林花木有观赏和经济的双重价值,才能发挥花木在园林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封建社会里的园林享受者,一看到花木的观赏价值,就尽量搜求奇花异.草来满足他们的欣赏享受,一看到花木有经济价值时,就会想出更多的方法来剥削园工,曹雪芹在《红楼梦》 中借“蚊探春兴利除宿弊”一事,反映封建剥削阶级借着兴利除弊的幌子来加紧向园工剥削,是具有进步的意义。
    (四)结束语
    《 红楼梦》 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反映出来的我国十八世纪上半期客观现实中的典型园林,不是反映某一个具体的名园,它是肖雪芹头脑中间造出来的。大观园是贾家的私园,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官僚、地主服务,具有阶级性。但它反映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优秀的传统手法及规律方而,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可以做为我们今天造园的借鉴。
    贾政是封建社会官僚地主阶级的典型人物,他的言行都是极为反动落后的,但他对上园林方面的谈话,不象他本人的语言,而是作者借用他的话来反映当时一般人们对于园林艺术的要求,可以供我们研究古典园林艺术的参考。
    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的园林建设,规模之大是空前的,质量要求之高,也不是以往任何园林所能比,为了建设我们今天伟大的社会主义园林,无论中外古今的园林艺术,只要有益于人民园林建设的,我们都应该吸取。因此古典园林实物中留下来的园林艺术和古典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园林艺术,我们都应该研究它,继承其一切优秀的园林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利于人民的园林建设的东西,作为我们今大研究造园的参考和规划工作的借鉴。正如毛主席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侯的借鉴。”⑤
    ① 见于曹雪芹纪念会上展出,南京文管会藏。
    ②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第882 页。
    ③《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第883页。
    ④ 《 建筑学报》 1960 年第9 期第30 页。
    ⑤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第8 82页。
    原载:1964 年5月《 建筑史论文集》 (第一辑)
    
    原载:1964年5月《建筑史论文集》(第一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