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逗红轩 参加讨论

    清初修《明史》,因明初历史与清初历史有着某些明显的类比关系,也为清廷所忌。比如建文帝下落,如果强调“建文逊国”,在清廷眼中就有明祚不绝、正统永在的意味。所以清廷讳言建文出亡,主张焚于火,以示亡国之君无生之理。又如朱棣篡位,因清朝本为明朝建州军卫之后,如果谴责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篡位,就和谴责清朝借口“为明廷报君父之仇”而入主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篡国”二字最为清廷所忌。
    《红楼梦》是《明史》之“副史”,因遭清廷所忌无法写入《明史》的史实与观点,正是《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本回所写的就是有关“朱棣篡位”、“建文逊国”等明初历史,以及清朝未建国前臣于明的有关建州卫的历史。
    一、《石头记》来历
    详解见“红楼入门”,这里只对“红楼入门”未涉及到的部分做些补充解读。
    1、《石头记》的各种书名
    《石头记》=“反文《红楼梦》”=“正反文”+“赤反文”
    《石头记》=《风月宝鉴》=《红楼梦》(正面)+“明史”(反面)
    《红楼梦》(含“青楼梦”)=朱明之梦(含清朝之梦)=《金陵十二钗》(明清历史人物的“终身册籍”)
    《情僧录》只是更名后的《红楼梦》。
    2、“一僧一道”
    一僧一道本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但一入凡尘,“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
    “一僧”,指布袋和尚,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说四明人)。布袋和尚随缘度众,处处显示禅机,传说是弥勒佛的化身。明州即宁波,万斯同是宁波鄞县人,所以《石头记》用“一僧”代指万斯同。
    “一道”,指常州茅山道士。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泒,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称为茅山道士。钱名世是常州武进人,所以《石头记》用“一道”代指钱名世。
    “一僧”受警幻仙姑差遣,与“一道”来到青埂峰下,故意谈论“红尘中荣华富贵”,引“青埂顽石”上钩,将其幻化为“通灵宝玉”,并携往太虚幻境。“一僧”还讲述了一个“三生石畔”的故事,勾引得“一道”跃跃欲试,要与其一起“下世度脱几个”,于是“一僧”邀请“一道”同往太虚幻境。
    这里是在介绍“万钱合著红楼”的最初情景:万斯同向钱名世介绍了自己的《石头记》,从传国玺及其缺角,到金镶玉之传国玺和印泥,再到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明末清初历史人物)等等,鼓动钱名世一起合著《红楼梦》。
    《石头记》中的“一僧”早已接受警幻仙姑的安排,直接负责太虚幻境中贮有簿册的“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比如英莲、黛玉、宝钗;而后到的“一道”则负责“普天之下所有的男子”,比如甄士隐、柳湘莲、贾瑞。第二十五回僧道齐至,脂砚道:“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本回癞僧和跛道第一次现身时,也是僧因甄英莲,道因甄士隐。
    常言道:“佛修来世,道修今生。”所以癞头和尚的点化主要是预言性质的。比如本回化英莲时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第三回化黛玉时道:“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又如第七回告诉宝钗“海上方”,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而跛足道人则直接点化人出家。比如甄士隐解完“好了歌”就随道人去了。又如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剑断“万根烦恼丝”, 也随道人去了。第十二回跛道还用一把风月宝鉴直接点化贾瑞“含笑九泉”去了。
    从一僧一道在《石头记》中的分工可以看出,僧为主,道为副。“万钱合著红楼”亦如此,万斯同为主,钱名世为副。
    “三生石”,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三生石上旧精魂”,苏东坡之《僧圆泽传》道:唐朝时洛阳有个富家子弟,叫李源,他的父亲因安史之乱死去。李源顿时感到世事无常,于是将家产全部捐给了寺庙,自己也住进了寺庙的一个佛堂,平常与一个叫圆泽的和尚交往,并成为知己。后来两人相约前往四川,圆泽本想走陆路,但李源坚持走水路。船行到一个叫南浦的地方,圆泽看见了一个在河边取水的妇女,就流下泪来,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啊!”李源惊讶地询问原因,圆泽说:“她已经怀孕三年,正等着我去投胎呢!我因为一直舍不得和你分开,所以一直逃避着。但今天既然碰到了,就不能再逃避了。我死后第三天,你去这个妇女家,如果那孩子对你一笑,证明那就是我。十二年后的中秋节,我们在杭州天竺寺三生石上见吧!”当天晚上圆泽死去。三天后,李源去那妇女家,看见了出生的孩子,那孩子果然对他笑了笑。十二年后的中秋节,李源从洛阳不远千里,如期来到杭州西湖天竺寺。但并没有见到圆泽,只遇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歌,歌词为:“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知道他就是圆泽,但牧童唱完就离去了。后常用“三生石”表示因缘前定。
    北邙山,位于古都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自古被视为殡葬安冢的风水宝地,这里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古人云:“生在苏杭,死葬北邙。”苏杭可代指南京朱明(即建都南京的明朝,包括下文之“乡宦甄家”)。这正如第六十三回妙玉之所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见第五回“东岳庙”、贾家之家庙“铁槛寺”)
    二、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1、甄士隐即建文帝
    先看本回对甄家的介绍:
    “当日地陷东南”,接续女娲补天神话,进入《红楼梦》故事。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姑苏”,苏州之别称,因其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阊门”,苏州靠北的西门,始建于春秋时期,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是明清时期全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阊门”,来自于传说中的“阊阖”;“阊阖”,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又指宫门。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指苏州山塘街。七里山塘街从苏州阊门至名胜虎丘,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山塘街也是名妓们的寄身之所,比如嫁给范仲淹为妾的北宋名妓甄金莲,明末清初的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卞玉京等,都曾在此留下倩影。
    “姑苏”,脂砚道:“是金陵。”假托姑苏,实为金陵。那么金陵之“十里街”又何指呢?乃十里秦淮河也。秦淮河是古老南京文化的渊源之地,内秦淮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金陵都会之地,南曲靡丽之乡。”“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清初余怀《板桥杂记》)
    “街内有个仁清【甲戌侧批: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笔。】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甲戌侧批:世路宽平者甚少。亦凿。】人皆呼作葫芦【甲戌侧批: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庙。”
    “仁清”,“认清”也。认清什么呢?“葫芦庙”,明朝都城南京城也。脂砚道:“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明代南京城像一只向西北倾斜的宝葫芦,细腰在秦淮河凹陷处与玄武湖之间,而葫芦嘴则在狮子山。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谁在明朝首善之区的南京首推“望族”呢?明朝廷也。
    “姓甄,【甲戌眉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戌侧批:废。】字士隐。嫡妻封【甲戌侧批:风。因风俗来。】氏。”
    “名费,【甲戌侧批:废。】字士隐。”“命废,自是隐”也,其命运是被废除,从此隐居起来。此乃建文帝也。所以所谓“乡宦甄家”,乃明初建文朝也。(脂砚道:“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文之所谓“江南甄家”指南明。详见《石头记》后三十回)
    建文帝,名朱允炆,朱元璋长子朱标的次子,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后即位。朱元璋在遗诏中称赞朱允炆“仁明孝友”,但外表仁弱的建文帝继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朱元璋时的弊政,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史称“建文新政”。1、建文帝有意结束明初的尚武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被称作“秀才朝廷”。2、宽刑省狱:建国之初,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建文帝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后力图改变这种情况。3、减轻赋税。4、锐意削藩:朱元璋将他的众多儿子都封为藩王,镇守各地,以确保大明江山,第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没想到的是,后来各藩王都拥兵自重,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因此建文帝决定削藩。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从而拉开了长达四年的叔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建文三年十二月,燕王朱棣率军直趋南京。建文四年(1402)六月,建文帝将领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迎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建文帝则不知所终,一说皇宫自焚;一说逃往海外;一说出家为僧。
    甄士隐第一次请贾雨村“入小斋一谈”时,家人来报:“严老爷来拜。”脂砚道:“‘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后甄家果然毁于一场大火。“严”亦“燕”也;“严老爷”指燕王朱棣。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也引来一场大火。《明史·本纪第四》:“(建文元年)秋七月,燕王棣举兵反……(四年)六月,燕兵渡江……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而祸及“甄家”的大火起自“葫芦庙”,即南京城;“甄家”即建文朝,代指南京明皇宫。这是关于建文帝下落的第一种说法,即“皇宫自焚”。
    甄家被火后,甄士隐投奔岳丈封肃,后悬崖撒手,随跛道而去。这是关于建文帝下落的第二种说法,即“出家为僧”。“靖难之役”是叔侄之争,是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时人多作壁上观,并不在意谁输谁赢,这反映在封肃对待甄士隐的态度上。脂砚对“封肃”批道:“风俗。”又道:“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甄士隐为《好了歌》所作的注解,则为北京朱明之亡埋下了伏线。
    2、甄英莲即建文朝廷
    本回还明确主张朱棣“篡位”,并称朱棣为“拐子”。
    “(甄士隐)只有一女,乳名英莲,【甲戌侧批:设云“应怜”也。】年方三岁。”
    甄士隐即建文帝,甄英莲为甄士隐之女,代表建文朝廷。所谓“年方三岁”,指建文三年。英莲被拐时四岁左右,指建文四年(1402)。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夺取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而朱棣篡位后迁都北京,等于是将建文朝廷“拐”往了北京。这就是所谓“英莲被拐”,所谓“拐子”即朱棣,“甄英莲”即建文朝廷。
    永乐帝朱棣篡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1403),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四年(1406),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七年(1409),“营山陵于昌平,封其山曰天寿”。九年(1411),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十三年,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十八年(1420)九月,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十九年(1421)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朱棣迁都后,实行两京体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不过,南京各机构设员较少,管辖范围也仅限于南京。
    《红楼梦》因此按照都城所在地,将洪武帝朱元璋所建之朱明王朝分为南京朱明和北京朱明。南京朱明指以南京为都城的明朝;北京朱明则指朱棣迁都北京后的明朝。
    被拐子转卖的甄英莲,在被薛宝钗改名为“香菱”后便代表明朝,主要指清朝入关后的南明。(见各回之香菱)
    其实在癞僧跛道要甄士隐舍英莲时,癞僧已暗示了甄英莲(香菱)的结局:“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第一句指甄英莲,即南京朱明之建文朝;第二句预示香菱嫁薛蟠为妾。“菱花”指香菱,指南明。“雪澌澌”之“雪”即“薛”,指薛蟠,代指清朝(后金)。脂砚道:“生不遇时。遇又非偶。”第三句和第四句既预示了建文朝廷(“乡宦甄家”)的“烟消”,又预示了后来南明(“江南甄家”)的“火灭”。脂砚道:“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见第五回“香菱判词”)
    本回通过“乡宦甄家”(南京朱明建文朝)之“小枯荣”,从而引出“贾家”、“江南甄家”之“大枯荣”。(见第二回“贾家”、“甄家”)。
    三、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贾雨村即努尔哈赤
    再看对贾雨村的介绍:
    “忽见隔壁【甲戌侧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甲戌侧批:假话。妙!】表字时飞,【甲戌侧批:实非。妙!】别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甲戌侧批:胡诌也。】人氏……”
    “葫芦庙”,不仅明朝都城南京城形似葫芦,明朝中期的国土形状也似葫芦,所以“葫芦”也代指明朝。脂砚道:“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虽不十分形象,但明朝的国土依稀葫芦形状,大小葫芦肚分别为山海关内和关外,而狭窄细小处,则是山海关所在的辽西走廊一带。
    “隔壁”之“壁”,长城也。“葫芦”,亦“胡虏”也。“贾化”,“假华”也,古时有“华夷”之分,“夷”指周边的民族,即少数民族;“假华”即“夷”,与“胡虏”一致。“时飞”,“是非”也。“胡州”也并非“胡诌”,乃“胡虏之州”也。在北京朱明末世,哪个“胡虏之州”在长城外“惹是生非”呢?乃努尔哈赤之建州女真也。
    明代在辽东废州县,实行军卫制。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辽阳设辽东都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建州卫就是其中之一。永乐七年(1409)永乐帝朱棣设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八年,设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所谓“卫所”不仅是军事机构,还是行政机构。
    “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
    女真族之祖曾建立金朝,即所谓“诗书仕宦之族”。金亡以后,女真族各部纷争不已,强凌弱,众暴寡,元、明300年来,未能实现统一。所谓“生于末世”,努尔哈赤正生于女真族的末世。
    “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
    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又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明将李成梁误杀。努尔哈赤质问道:“我祖、父为何被害?你们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明朝派官员谢过说:“非有意也,是误杀耳!”明军送还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朝廷赏给努尔哈赤“敕(chì)书三十道,马三十匹”,还封他为建州卫指挥使。
    “在家乡无益,【蒙侧批:形容落破诗书子弟,逼真。】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据《明神宗实录》所载,努尔哈赤曾先后八次亲自入京进贡。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之前的二十余年间,平均每三年到北京进贡一次。他一面向明廷朝贡称臣,表示忠顺;一面又兴兵统一女真各部,称王称汗。特别是他多次到京师,“往来窥探,夷险熟知”,亲见明朝政局虚实,熟悉明代典章制度,了解中原经济文化,察访辽东明军戍守,为实现其对明廷的两面政策而往来奔走。努尔哈赤对明廷的两面政策,蒙住了明朝昏主庸臣的眼睛,不仅使明军二十余年未对建州军进行过一次“围剿”,而且连蓟辽督抚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还奏称他“惟命是从”!努尔哈赤对明朝采取两面政策的成功,为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做了重要准备。(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下同)所谓“再整基业”,乃一统女真也。
    贾雨村第一次被请到甄家时,甄士隐因“严老爷来拜”出去应酬,贾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夹道”,辽西走廊也,形象之至。(见第四回“梨香院”)贾雨村于中秋之夜第二次被请到甄家时,得到了甄士隐的银衣资助,并在酒后口号一绝《咏月》诗。据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赵匡胤亦曾有《咏月》诗道:“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时人以为帝王之兆已显。而贾雨村则诗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所以甄士隐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指努尔哈赤即将建立后金。
    贾雨村还曾高吟一联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此联语含双关。“玉在匮中求善价”,《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谓待价而沽。“钗于奁内待时飞”,《洞冥记》曰:“元鼎元年,起招灵閤,有神女留一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惟见白燕直升天去。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宋代李昉《太平御览·服用部二十》)意谓待时而飞。脂砚道:“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又道:“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前用二玉合传”指“三生石畔”;“今用二宝合传”即指此联。“玉”指宝玉,即传国玺;“钗”即宝钗,指清朝之“后金”,即清朝用来镶补传国玺之缺角的“金角”。(详解见“红楼入门之四”、第八回“比通灵”)此联意指努尔哈赤要建立后金,并将其镶嵌在传国玺上(指清朝一统中国)。“时飞”,贾雨村之表字,代指努尔哈赤。
    “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十九日”乃北京明朝灭亡之日。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经于煤山,北京朱明亡。“十九日”对后金(清朝)来说,是入主中原的最佳时机,后来的多尔衮也正是利用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打败李自成,占领了北京。(见第四回“葫芦案”)既然将来有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努尔哈赤也就不管什么“黄道黑道”,连忙“西上”进攻沈阳去了。
    第二回说贾雨村“升了本府知府”,即指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成为“后金之汗”。“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这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的写照。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经过十二次大的战役,统一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第一大恨即“害我祖、父”。尔后克沈阳、占辽阳,夺广宁、据义州。都城先迁辽阳,继迁沈阳。
    北京朱明则“龙颜大怒”,起用袁崇焕。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大败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一生经历过许多重大战役,所向告捷,攻无不克。宁远之败,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所遭遇到的最重大挫折,努尔哈赤因此忧愤而死。这就是贾雨村之所谓“心中十分惭恨”。至于所谓“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是作者顺便用贾雨村引出后文,脂砚道:“已伏下至金陵一节矣。”
    本回通过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并迁都沈阳,从而引出“清朝之梦”。第二回后之贾雨村,除代指努尔哈赤之外,还代表清朝(后金)。
    贾雨村“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脂砚道:“是莽操遗容。”又多次批道:“奸雄。”(见第四回)脂砚斋将贾雨村比作王莽与曹操,原因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篡汉”。王莽篡西汉,曹操篡东汉,而努尔哈赤之“篡汉”则指后金(清朝)取朱明而代之,即“篡夺汉族政权”。“汉”由汉朝转而指汉族及其政权。
    2、娇杏即沈阳
    贾雨村第一次到甄家时,还得到了甄家之婢“娇杏”的两次回顾,“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娇杏代指沈阳,努尔哈赤既然视为“知己”,早晚必取之。贾雨村还为娇杏(沈阳)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贾雨村升了本府知府(后金汗)之后,随即纳娇杏为妾,即指努尔哈赤占领沈阳。
    “娇杏”,脂砚道:“侥幸也。”指努尔哈赤侥幸地占领沈阳,割据东北。这与“冷香丸”的配制方法相同,就在“可巧”二字之上。(见第七回“冷香丸”)
    第二回:“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雨村便将他(娇杏)扶册作正室夫人了。”
    “嫡妻”,指后金原来的都城赫图阿拉。“扶册作正室夫人”,指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迁都沈阳。“娇杏”指沈阳及其所代表的东北。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偶因一着错”,脂砚道:“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表面上指贾雨村偷窥娇杏,而娇杏发现后虽然“转身回避”,却“又回头两次”。实际上指努尔哈赤早已看中沈阳。“便为人上人”,表面上指“娇杏”成为了贾雨村的“正室夫人”,实际上指努尔哈赤侥幸地占领并迁都沈阳。
    娇杏不“守礼俟命”却“命运两济”,英莲则“有命无运”,应了癞僧“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语,脂砚道:“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所谓“二贤之恨”,即诸葛亮和岳飞未能恢复“汉家”天下之遗恨,从中可知《石头记》“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