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贾兰“逐鹿” 贾兰即吴三桂,是李纨所代表的“李氏家族”(率部降清者)中的一员。 吴三桂(1612-1678),辽宁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人,出生于“军人世家”,从小随父兄打猎习武,“好田猎”,精骑射,擅使大刀。崇祯元年(1628)或二年(1629),十六七岁中武举,取得在军中任职的资格,开始军事生涯。崇祯五年(1632年),二十岁升游击将军……(李治亭《吴三桂大传》) 从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回主要写崇祯登基。在崇祯登基前后,吴三桂正在山海关外“演习骑射”,即本回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山坡上追射两只小鹿。 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 贾兰追逐“两只小鹿”,为吴三桂逐鹿中原埋下了伏笔。崇祯十七年(1644)吴三桂引多尔衮入关,追逐明朝所失之鹿。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又起兵抢夺清朝之鹿。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吴氏灭族。所以宝玉说:“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二、薛蟠生日 薛蟠以宝玉父亲贾政的名义,将宝玉从大观园诳了出来,道:“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我同你乐一天何如?”“明儿”,即明天或指不远的未来。“明儿五月初三日”实际上在第三十回,作者将其提前到了本回,提前到了“今儿”。(原因见第二十七回“宝玉生日”) “五月初三日”,指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日。就在这一日,由吴三桂接引入关并大败李自成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翻开了清朝历史的新一页;明朝福王朱由崧则在南京就任监国,南明建立。而薛蟠即多尔衮;贾政即明朝,这里代指南明。这就是薛蟠以贾政名义诓骗宝玉的原因,“五月初三日”既是清朝的生日,又是南明的生日。(见第十六回“凤藻宫”) 薛蟠还闹了一个笑话,将“春宫”的作者“唐寅”误认作了“庚黄”。其实这是一个谜语,谜底为“淫根荒唐之曹寅”,即“胡虏之奴仆”。(见“红楼入门之一”)曹家是典型的胡虏之奴仆,清朝入主北京,胡虏之奴仆也就“从龙入关”了。 冯紫英则讲了一个“铁网山打围”的故事,留下了一个“不幸之幸”的悬念。“铁网山”本指景山,这里代指北京。(见第十三回“潢海铁网山”)“铁网山打围”指崇祯二年(1629)的“己巳虏变”(“己巳之役”)。 “己巳虏变”: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袁崇焕大败努尔哈赤于宁远城下,取得宁远大捷。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又大败皇太极于锦州和宁远,取得宁锦大捷。崇祯二年(天聪三年1629)十月二十六日,皇太极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绕道蒙古,突破长城,直逼北京。袁崇焕率关宁军千里驰援,在北京城广渠门、左安门外两败皇太极,保卫了京师。但崇祯帝惑于阉党的流言蜚语,又误中后金的反间计,将袁崇焕下狱。崇祯三年(天聪四年1630)三月初一日,皇太极还沈阳。崇祯三年(天聪四年1630)八月十六日,袁崇焕惨遭磔刑。 皇太极进攻北京无功而返,却意外地除掉了死对头袁崇焕,此即所谓“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冯紫英”即皇太极。(见第二十八回“紫英设宴”) “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冯紫英(皇太极)脸上的“青伤”,来自北京城下袁崇焕的重击。 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 “沈世兄”即沈阳(盛京),皇太极进攻北京去了,所以“在沈世兄家”不见冯紫英。 “薛蟠生日”既指“五月初三日”清朝入主北京,又指“五月初三日”南明建立。清朝在“薛蟠生日”(五月初三日)之后定都北京,从而引出了后金的第一次“进京”,即崇祯二年(1629)的“己巳虏变”。不仅如此,“薛蟠生日”是“新清朝”的生日,从而又引出了“旧清朝”的生日。(详解见第二十八回“紫英设宴”) 《清史稿•本纪四》:“(顺治元年1644)冬十月……即皇帝位……定鼎燕京,仍建有天下之号曰大清,纪元顺治。”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视其“入主北京”为建立新朝,只是仍叫“大清”罢了。所以五月初三日实际上也是“新大清”的生日。 三、黛玉“吃茶” 第二十四回一开始,香菱一掌将黛玉从“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中击醒,说道:“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林黛玉代表南京朱明,香菱则是被朱棣“拐”去的建文朝,本回代表北京朱明。大观园的正文就从第二十四回开始,而第二十四回的时代背景在天启末年或崇祯初年,即所谓宝玉“十二三岁”,那么大观园的正文也就开始于崇祯登基前后,即开始于贾芸谋求“八月里的那件事”。 第二十五回宝玉被贾环烫了脸,黛玉又去看望,李宫裁、凤姐、宝钗等正在说笑。凤姐提起送茶叶之事,宝玉道:“你果然爱吃,把我这个也拿了去吃罢。”凤姐则打趣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在婚俗中,“吃茶”意味着许婚,指旧时女子受聘于男家。脂砚道:“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宝玉“受镇”时说:“好头疼!”林黛玉道:“该,阿弥陀佛!”脂砚道:“黛玉念佛,是吃茶之语在心故也。”宝玉“省了人事”之后,“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脂砚道:“针对得病时那一声。”宝钗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本回借佳蕙之口,补写宝玉送茶叶给黛玉,说黛玉很高兴,还抓了两把钱给佳蕙。 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湘帘垂地,幽香暗透,黛玉忘情地叹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则直接唤紫鹃倒茶吃,忘形地笑道:“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吃茶”的线索,与贾芸谋差事、看守宝玉、进怡红院等情节一起演进,点出“崇祯登基”曾使明朝出现了中兴的希望。 不想情势急转直下。本回宝玉正向黛玉“赔小心”,袭人道:“老爷叫你呢。”“宝玉听了,不觉打了个焦雷的一般”。薛蟠将宝玉诳出大观园,一句“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将历史“快进”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日。这一日多尔衮率清军入主北京,“二玉事”因此成空。 多尔衮进京后不久即决定迁都。《清史稿•世祖本纪》:“顺治元年(1644)八月乙亥(二十日),(顺治帝福临)车驾发盛京。九月甲午(九日),车驾入山海关。甲辰,上自正阳门入宫。冬十月乙卯朔(一日),上亲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 薛蟠请完宝玉,宝钗随即来到怡红院,此即指顺治帝进京即皇帝位。 “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 晴雯代指明朝抗清(金)大臣,此处指弘光朝廷史可法等,此时正在内讧,虽在“抱怨”宝钗(清朝),却让黛玉(明朝)在怡红院外悲泣,未能收复失地(北京)。 这里与所谓“还泪之说”相符。(参见“红楼入门之五”)宝玉即传国玺,林黛玉(含薛宝钗)即水印,“还泪”即指水印用“血泪”(绛珠)供奉传国玺。而“绛珠”由斑竹(林黛玉)之“泪”和朱砂(薛宝钗)构成,所以所谓“还泪”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将自己之“泪”和薛宝钗(朱砂)一起还给了宝玉,剩下的斑竹之“竹”(竹茹,林黛玉),将干枯而亡。 所以此处也可以说是一副“还泪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院内传出一阵宝玉和宝钗的笑语之声。林黛玉独立院外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地呜咽……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这正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从而引出一首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的《葬花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