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也谈林黛玉悲剧的缘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许卫全,王传高 参加讨论

    一
    林黛玉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用饱蘸心血之笔塑造的悲剧典型。对于她性格的悲剧,抑或她人生悲剧的成因,许多学者作了深入的探讨,可谓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然而,细读《红楼梦》,笔者认为,林黛玉人生悲剧的形成,除了众多论者探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因素———这就是林黛玉的人生悲剧应归结为她认识不到自己在贾母心中的特殊地位,不能抓住机遇,争取幸福,而只是一味地等待着命运的恩赐,终至失去了应有的幸福。
    林黛玉与贾母自有一种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林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最宠爱的女儿,她一去世,贾母便把林黛玉接到身边,亲自教养,将疼女儿之心,转到了外孙女身上。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所以林黛玉一进贾府就受到了十分隆重的礼遇。当黛玉刚踏进贾母房内,贾母就亲自迎上去,将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1]39。
    黛玉进入贾府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1]69。可见,林黛玉在贾母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亲情之爱,地位非同一般;而宝玉和黛玉的和顺,同样给读者一份惊喜和期盼。
    黛玉和宝玉青梅竹马,都蔑视世俗的功名利禄。在这共同的思想基础上,他们之间产生了如胶似漆的感情。仅仅因为紫鹃一句“林姑娘要回苏州了”的话,贾宝玉就昏迷不醒,两人之间的感情不言而喻。小说第二十九回中,宝、黛二人闹别扭,黛玉剪穗,宝玉砸玉,两个人接连好几天避而不见,贾母便急得抱怨: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1]417担心之下,便遣王熙凤前去说合。这一细节是否可以表明,贾母希望两人相亲且相爱?或者也可以说,《红楼梦》作者想借此机会向读者作些许暗示:作为一府之尊的“老祖宗”是欣赏、赞同宝黛两人的感情关系的,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不便明说罢了。贾宝玉是王夫人的希望,更是老太太的命根子,老太太对宝玉百依百顺,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至死不渝,这些因素应该是林黛玉入围宝二奶奶最有力的保证。并且,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在亲上加亲的时代里,这位老祖宗心里应该是愿意宝、黛相爱且婚配成亲的,所以她对宝、黛的爱情不可能横加干涉。因此,在小说第二十五回中,善于察颜观色、见风使舵、时时迎合贾母的王熙凤才敢公开打趣林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1]353对此,甲戌本有一段脂批:“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2]290庚辰本亦有相类的脂评,可见宝黛之配已为贾府诸人所公认,当然贾母的默认是最重要的。而在李纨的插科打诨和黛玉的“反击”之后,凤姐依然故我,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1]353
    事实上,像王熙凤这种圆滑之人是不会轻易对贾宝玉的婚事作出品评的,因为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是贾府的继承人,他的婚姻关系着家族利益,关系着贾府的子嗣问题。在那样一个婚姻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时代,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宝二奶奶人选的择定,必应由贾母首肯。据此可以推测,贾母等人应该在某个场合,一次或几次谈到此事,对宝黛关系也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与默契。否则,像王熙凤这样精明的人是不会捕风捉影、公开调笑黛玉的。由此可见,贾母是承认宝、黛感情的,是有心想把黛玉许给宝玉的。
    二
    事实上,仔细揣摩《红楼梦》,有很多地方都可看出林黛玉原本是有希望成为宝二奶奶的。《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就与宝钗谈到:  
    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1]813薛姨妈在全书中的言语行为,大致可以显露出此人处世圆滑机变的性格特点。她虽家道殷实,但终究孤门寡妇,只能寄居贾府,寻求庇护,因而像她这样城府很深的人,在未摸清老太太的心思之前,是不会轻易出头表态愿意撮合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事的,她如此说,完全是为了迎合贾母。有论者认为,薛姨妈此举,恰是为了试探贾府中人,或是欲擒故纵,最终目的正是为了自己女儿。我们认为,薛姨妈工于心计不假,她也未尝没有结亲贾府的想法,但婚姻终究是大事,她不会轻率地将自己视作终生依靠的女儿配给他人,她要等待、观察,不到火候,她不会将宝钗撒手放出。况且,贾府的经济实力每况愈下,生计艰难,作为皇商家庭的女主人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因此,我们可以说,薛姨妈此处的言行,只是她素善趋奉贾府中人(尤指贾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若玉成其事,她自然是首功一桩;不成,也无损于她的利益。一句话,她做了,成与不成,于她均有益无害,面对这样的好事,她何乐而不为呢?从这一角度讲,薛姨妈对撮合宝、黛之事是带有逢场作戏的心态的,当然这其中也掺杂了其私心。这母子两个一唱一和,还真的蒙蔽了不少读者的眼。难怪姚燮在《红楼梦总评》中大发感慨,“薛姨妈寄人篱下,阴行其诈,笑脸沉机,书中第一”、“宝钗奸险性生,不让乃母”[3]665。其语或许有偏颇之处,但仔细玩味,也颇合情理。至于八十回后写薛姨妈参与“调包计”的谋划,那很可能是续作者的庸俗了,这里暂不论及。唯其如此,她身边的老婆子才会不失时机地赶紧附和:“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1]814由此可见,贾府上上下下都是认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的。就连与宝、黛关系较为疏淡的男仆兴儿,也对尤二姐说:“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1]939
    所有的人都明白贾母对宝、黛爱情的默许,然而林黛玉却认识不清,她仍旧彷徨迷惘,一味地黯然神伤,自叹自怜,感慨父母双亡,无人为其终身大事主张。她不能把握住自己在贾母心中的特殊地位,将其心事透露出来,请求成全。她不明白贾母在自己终身大事中所具有的能量,她不是主动地向贾母求幸福,反而将希望寄托在没有至亲关系的薛姨妈身上。姑且不论薛宝钗是否有觊觎宝二奶奶位置的企图,单就薛姨妈个人来说,她也同样寄居他人家中,虽吃穿用度皆自行支付,但她自己的女儿宝钗年纪比黛玉还要大,暂时也未寻到合适的归宿,她又岂能那么热心、真诚地为林黛玉奔走说媒呢?而林黛玉偏偏把希望寄托在薛姨妈身上,放弃贾母这条捷径,这等于钻入了一条死胡同,林黛玉的人生悲剧便在自身的一念之差中酿就了。
    如果说林黛玉意识不到贾母对她与宝玉感情的默许,认识不到自己的婚姻幸福可以由贾母决定的话,那旁人的提醒却也未能引起她应有的重视。第五十七回中紫鹃就劝她:
    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1]807
    紫鹃曾是贾母身边的人,后给了林黛玉使唤,两人情同姐妹,紫鹃深能体会老太太的心思,力劝黛玉向贾母处寻求自己的幸福。而林黛玉听了这话,也只是心内过分伤感,暗自哭泣了一夜,仍未寻找机会求老祖宗做主。相反,她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一味自怜自叹,“对景感怀,凭栏垂泪”,“无事闷坐,泪道不干”,使她那先天不足的“病心”,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甚至于她对宝玉也一再地矫情,导致两人不能正常地交流感情,这使得两人的感情生活极为不和谐。
    三
    事实上,林黛玉入围宝二奶奶比薛宝钗和其他女孩有更多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却难敌自身的弱点。因为宝二奶奶作为一个大家族的权威人物,必须具有一种凝聚力、号召力,才能统管全家族成员。所以,人情练达、精明干练的贾母在为贾宝玉选择配偶时,再三强调她的原则:“不管她根基富贵……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衬他几两银子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的。”[1]408“也别论远近亲戚,什么穷啊富啊,只要深知那姑娘的脾性儿好,模样儿周正的就好。”[1]409可见贾母极为重视宝二奶奶的性格。
    《红楼梦》中贾母的性格特点,不是势利冷酷,而是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为生活信条的。她好寻欢作乐,过快活日子,对小辈则凡事迁就,百般纵容溺爱,往往是非不明。她对宝钗确实颇有好感,但对凤姐那种能说会道、敢笑敢骂的“辣子”作风更有偏爱;而从贾母那里出来的晴雯和陪伴她的鸳鸯也都伶牙俐齿、个性鲜明。贾母曾当着众人的面评说袭人和晴雯,并明确表示只有晴雯才适合以后在宝玉房里照顾他。看来,老太太还是比较欣赏晴雯这一类热情泼辣、聪明伶俐的性格的,而对袭人的沉闷、收敛颇为不满。论者常说“晴有林风”,这不正好说明了老太太对黛玉的态度吗?或许,我们从凤姐身上,更容易窥见贾母年轻时的影子。
    然而,林黛玉却不能融洽上下关系、讨贾母喜欢,反而表现出另一种极端,即目无下尘、出口伤人、爱使小性儿的乖戾性格。对贾宝玉,因为两人格外亲密,所以林黛玉更为任性,小性儿发挥得淋漓尽致,致使和黛玉情同姐妹的紫鹃也看不过去,批评她:“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由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1]799这对贾母、王夫人来说,不免会生出些许反感来。
    至于贾母对宝玉和黛玉的溺爱,在小说中多有描述。第二十二回凤姐与贾琏商量如何给宝钗做生日,贾琏说:“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1]300尽管小说中并未实写黛玉过生日的情形,但从对宝钗生日场景的描写,便可窥见一斑。而宝玉过生日时的铺张、隆重,更是不在话下了。
    概而言之,林黛玉为贾母所疼爱,且贾母曾有意促成宝、黛两人的婚事,这一结论应该是可以成立的。但由于黛玉本身性格的弱点及孤独无助的外在因素,这位聪明、美丽、心性高洁的贵族少女,终于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把握人生的机遇,在残忍冷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她那漫长而提心吊胆的等待终于落空,结束了充满美好而又痛苦的爱情梦幻曲。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3]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红楼梦总评[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原载:《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
    
    原载:《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