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对《红楼梦》之“明史”的起止时间进行了重新界定。 一、“黑山村”即李氏朝鲜 “黑山村”之“黑”以及“乌进孝”之“乌”,来自第二十四回贾琮之“黑眉乌嘴”。第二十四回之时代背景在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这一年正月,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等率军东征朝鲜。阿敏统率大军,过鸭绿江,占领平壤。三月,朝鲜国王李倧和阿敏在江华岛杀白马、黑牛,焚香、盟誓,定下“兄弟之盟”,史称“丁卯之役”。第二十四回之贾琮即李氏朝鲜仁祖李倧。(详见第三十五回“《红楼梦》中的李氏朝鲜”) 本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之时代背景也在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宁国府”即明朝;而所谓“除夕”,即指崇祯帝即位后的第一个除夕,即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除夕。 先罗列一下发生在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前后的历史事件: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即汗位于沈阳,诏以明年(1627)为天聪元年。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三月,皇太极派军进攻朝鲜,与朝鲜结“兄弟之盟”。五月六月,皇太极率军攻锦州、宁远。袁崇焕大败皇太极,取得“宁锦大捷”。八月天启帝崩,崇祯帝即位,以明年(1628)为崇祯元年。崇祯元年(天聪二年1628)二月,皇太极亲征漠南蒙古察哈尔部。崇祯五年(天聪六年1632)三月,皇太极再次亲征察哈尔部。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年)闰八月,察哈尔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滩。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部降金,并献上传国玉玺,漠南蒙古尽归后金。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改金为清,改元崇德。崇祯十年(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亲率大军再征朝鲜,朝鲜国王李倧请降,与后金结“君臣之盟”,奉清国正朔,向清帝朝贡,史称“丙子之役”。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代指皇太极于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即后金汗位,与第四回“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寓意相同。“补授了大司马”之“贾雨村”,则代指已死去之努尔哈赤,故曰“补授”。 “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 本回宁国府之宗祠和祭宗祠活动皆从薛宝琴眼中写来。薛宝琴代表台湾郑氏集团,而郑氏集团的开创者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正是在天启七年(1627)始受明廷招抚。 郑芝龙(1604-1661),本名一官,号飞黄,福建泉州南安人。“年未弱冠,为海寇颜振泉所掠……泉死,众推为魁”,“纵横海上,官兵莫能抗”。天启七年(1627),约降于泉州道蔡善继,受降之日,“芝龙素德善继,屈意下之,而芝虎一军皆哗,竟叛去”。崇祯元年(1628),郑芝龙降于福建巡抚熊文灿,授游击将军。崇祯十三年(1640),加福建参将郑芝龙署总兵。(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所谓“宝琴是初次”,即指天启七年(1627)郑芝龙第一次接受明廷招抚。 本回所谓“山坳海沿子上”之“黑山村”,即指在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被迫与后金结“兄弟之盟”的李氏朝鲜。而所谓乌进孝之“进孝”,即指藩属国李朝向宗主国明朝之朝贡。 乌进孝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所谓“从三月下雨起”,即指李朝在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被迫与后金结“兄弟之盟”。 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的很,耽搁了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 关于朝鲜朝贡路线及其所需时间,且参考全海宗《清代中朝朝贡关系考》: 明朝初年(14世纪末叶),李朝的统治者每年定期派遣三个使团到中国,日期分别为:(1)元旦;(2)皇帝寿辰;(3)太子寿辰。这些使团各有名称:(1)正朝;(2)圣节;(3)千秋。除此以外,还有临时派遣的谢恩使团、进贺使团、进慰使团、进香使团、告讣使团、押马使团、奏闻使团,等等。到明朝末年(17世纪初叶),除了以冬至使团取代上述三个定期使团之外,其他使团的名称一仍其旧。在满族统治的早期(1637—1644),当朝鲜成为建立于南满洲的满族新国家的朝贡国时,它每年定期派遣四个朝贡使团:圣节使团、正朝使团、冬至使团和年贡使团。不过,在实践当中,前面三个使团中的某一个使团同时也会被授予年贡使团的名称。1645年,派往清朝(其都城已迁至北京)的四个定期使团都被整合成为冬至使团(也被称为“岁币”)。直到1894年中朝朝贡关系断绝为止,这些新的定期使团与临时使团(与早期的临时使团略有不同)一直被朝鲜派往中国,其间没有任何重大的变化。虽然使团在明代走过各种各样的海路和陆路(明代的陆路与清代的陆路大体相同),但在清代只走一条陆路,人们认为此路比任何海路的距离都近,而且方便。这条路上的主要地点(清代略有变化)是:汉城、平壤、义州、鸭绿江、凤凰城、连山关、辽东、沈阳、广宁、沙河、山海关、通州和北京。此路全程3000里,行程40—60天。从汉城到鸭绿江:路程约为1050里,需走13天(参阅《考事撮要》)。从鸭绿江到北京:2049里,需走28天(参阅《通文馆志》)。 “黑山村”之“乌进孝”,即指朝鲜向明朝朝贡的正朝使团。“乌进孝”走的是陆路,即从鸭绿江到北京,需走28天。因“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耽搁了几日”,共“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即32天。“外头”即指山海关外;“雪”又代指清朝(后金)。 贾珍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谁知竟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 朝鲜历代都把全国分为八道,俗称朝鲜八道,即京畿道、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 黄海道、平安道、江原道、咸镜道(宁安道),再加上京城汉城(汉阳,属京畿道),即贾珍之所谓“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之“八九个庄子”,代指李氏朝鲜之疆域。乌进孝之所谓“兄弟”,代指在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迫使朝鲜结“兄弟之盟”的后金;其“现管着”的“那府里八处庄地”,代指后金之满洲(女真)八旗,“那府”即荣国府,代指后金。 贾蓉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 此处意指后金皇太极即将和降金蒙古部落一起进攻漠南蒙古察哈尔部;鸳鸯和贾母都代指漠南蒙古。崇祯元年(天聪二年1628),皇太极开始征伐漠南蒙古察哈尔部。(与第七十二回贾琏让鸳鸯偷贾母金银对看) 这日贾芹也来领取“黑山村”所“进孝”之年物,贾珍道:“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谅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的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才罢。” 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之“丁卯之役”,后金与朝鲜定“兄弟之盟”。其盟约的主要内容为:(1)永绝明朝;(2)入质纳贡;(3)去明年号。阿敏誓书曰:“如果朝鲜国王李倧将应送金国汗之礼物,背约不送,对金国派来的使者,不像对明的使者一样恭敬……如果违背上述之言,则将向天地控告,而讨伐朝鲜国。”后金与朝鲜结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朝鲜纳贡。 贾芹到宁国府领取“黑山村”所“进孝”之年物,即指后金想要分享朝鲜向明朝朝贡的贡品,贾芹代表清朝(后金)(见第二十三回“贾芹谋差事”)。所谓“为王称霸”、“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等,都指明朝眼中的后金皇太极。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丁卯之役”,后金与朝鲜仅约为兄弟之邦,朝鲜仍奉明朝为宗主国。崇祯十年(崇德二年1637)“丙子之役”,后金与朝鲜结“君臣之盟”,皇太极命令朝鲜:“每年进贡一次,其方物数目,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豹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一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各种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匹、各色棉绸二千匹、各色细麻布四百匹、各色细布万匹、布千四百匹、米万包。” 关于朝鲜朝贡之贡品,且参考与朝鲜相邻之吉林在清代时的贡品,与乌进孝之账目单对看。 “吉林岁贡:吉林所贡方物,岁由数次。四月,进油炸白肚鱼肉十坛。七月,进窝雏鹰鹞各九只。十月,进鹿尾四十盘,鹿尾骨肉五十块,鹿肋条肉五十块,鹿胸岔肉五十块,晒干鹿脊条肉一百束,野鸡七十只,稗子米一斛,铃铛米一斛。十月,由围场先进鲜味计,二年野猪二口,一年野猪一口,鹿尾七十盘,野鸡七十只,树鸡五十只,稗子米一斛,铃铛米一斛。十一月,进七里香九十把,公野猪二口,母野猪二口,鹿尾三百盘,野鸡五百只,树鸡三十只,鲟鳇鱼三尾,翘头白鱼一百尾,鲫鱼一百尾,稗子米一斛,铃铛米一斛,山楂十坛,梨八坛,林檎八坛,松塔三百个,善韭菜二坛,野蒜苗二坛,柳木枪鞘八根,柳木线枪鞘八根,驳马木线枪鞘八根,驳马木枪鞘八根,枢梨木虎枪杆三十根,桦木箭杆二百根,椵木箭杆二百根,白桦木箭杆二百根,杨木箭杆二百根,海青芦花鹰、白色鹰俱无额数,窝集狗五条(系奉旨之年赍进)。贺哲匪雅克喀奇勒哩官貂鼠皮二千五百八十二张,(隔一年赍送进御览)。紫桦皮二百张,上用紫桦皮一千四百张,白桦皮改为紫桦皮一千四百张(隔一年进御览)。官紫桦皮二千张,又交下五旗官紫桦皮一万二千张,白桦皮三千张,煖木皮四百五十斤,莝草四百五十斤,又交下五旗,每旗煖木皮各五十斤,莝草各五十斤(以上俱赍送武备院查收)。接驾及恭贺万寿进贡物产,貂鼠,白毛稍黑狐狸,倭刀,黄狐狸,梅花鹿,角鹿,鹿羔,麋,虎,熊,玄狐皮,倭刀皮,黄狐皮,猞猁皮,水獭皮,海豹皮,虎皮,貂皮,灰鼠皮,鹿羔皮,雕鹳翎,海参,白肚鳟鱼肉丁,烤干白肚鳟鱼肚囊肉,油炸鲟鱼肉丁(以鱼油炸鱼,满语为黑伙)。烤干细鳞鱼肚囊肉,草根鱼,鳑头鱼,鲤鱼,花鯚鱼,鱼油,晒干鹿尾,晒干鹿舌,鹿后腿肉,小黄米,炕稗子米,高粱米粉面,玉秫米粉面,小黄米粉面,荞麦糁,小米粉面,稗子米粉面,和的水揣饽饽,搓条饽饽,豆面剪子股饽饽,打糕肉夹搓条饽饽,炸饺子饽饽,打糕饽饽,撒糕饽饽,豆面饽饽,豆(票产)糕饽饽,蜂糕饽饽,叶子饽饽,水揣子饽饽,鱼儿饽饽,野鸡蛋,葡萄,杜李,羊桃,山核桃仁,松仁,榛仁,核桃仁,杏仁,松子,白蜂蜜,蜜脾,蜜尖,生蜂蜜,善韭菜,贯众菜,蔾蒿菜,枪头菜,河白菜,黄花菜,红花菜,蕨菜,芹菜,丛生蘑菇,鹅掌菜。”(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清稗类钞》) 关于“春祭的恩赏”,贾蓉道:“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又到了光禄寺才领了下来。” “光禄寺”是明清两代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所以所谓宁国府领“春祭的恩赏”祭祖,实指“光禄寺”为明廷办理祭享。 人回:“北府水王爷送了字联、荷包来了。” “北府水王爷”即北静王水溶,亦即崇祯帝(见第十四回“北静王”、第十六回“鹡鸰香念珠”),点出此处时代背景。 所以“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之所谓“除夕”,实际上是指天启年号之结束,即将进入崇祯年间。 二、“慧娘”即南明 本回之“正月十五”,代指康熙十五年(1676)。 第五十四回,袭人与鸳鸯皆因母丧有热孝,没到元宵夜宴服侍。宝玉到怡红院看她们,只听鸳鸯道:“可知天下事难定。论理你单身在这里,父母在外头,每年他们东去西来,没个定准,想来你是不能送终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这里,你倒出去送了终。”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父母回首。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 第五十一回袭人母亲之死,代指南明之亡;此处鸳鸯母亲之死,则代指北元之彻底灭亡。 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滩。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部降金,封察哈尔亲王。额哲死后其弟阿布奈袭为亲王,由于阿布奈多年不朝,清廷将其革职下狱,其子布尔尼袭为亲王。布尔尼与其父一样,仇恨清朝,暗中图谋复元。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清军南征,京师空虚。康熙十四年(1675)布尔尼乘机举兵反清。清廷将京师满洲和蒙古八旗之家奴组成军队,讨伐布尔尼。布尔尼叛乱在两个月内即被平定,布尔尼被杀。布尔尼之死,标志着北元政权及其余部的彻底覆亡,清朝在漠南蒙古的统治得到巩固。 袭人代表降清(金)明臣,所谓袭人为母“送终”,即指降清(金)明臣为清廷消灭南明。鸳鸯代表漠南蒙古,此处则代指蒙古八旗,正南下平定“三藩之乱”,没能参与平定布尔尼叛乱。故贾母道:“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如今叫他两个一处作伴儿去。” 且看慧娘及其“慧纹”: “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璎珞”,又称缨络,本指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第八回脂砚道:“按,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此处之“璎珞”则指用紫檀透雕成璎珞形状的桌屏(又称砚屏、台屏),其圈内“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刺绣。“透绣”指在事先已经织出而独立于原来布料的区域上的刺绣。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 “姑苏女子慧娘”代指南明。(姑苏之“乡宦甄家”代指南京朱明之建文朝,姑苏之林黛玉代表南京朱明,苏州之妙玉代表南宋,等等。)“十八岁”代指南明存在的时间,从南明弘光元年(1645)到永历十六年(1662),正好是十八年。南明弘光帝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五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南明永历帝在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 “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 “慧纹”(“慧绣”)代指南明朝廷。贾府的三件“慧纹”代指南明三帝(即所谓“三春”);已“进上”的“那两件”代指弘光帝和隆武帝;此处之皇上代指顺治帝,弘光朝廷和隆武政权灭亡于顺治年间;剩下的“这一副璎珞”则代指永历帝,“一共十六扇”代指永历帝共在位十六年;永历朝廷灭亡于康熙元年(1662)。 “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 “世俗射利者”代指“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举兵反清,发布檄文声称推奉(崇祯帝)三太子,决心恢复明朝。此即所谓“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本回“正月十五”之康熙十五年(1676),正处于“三藩之乱”中。 “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 “慧绣”代指南明朝廷,为清廷所忌讳,故改“慧绣”为“慧纹”。“慧纹”即“讳文”,意谓忌讳被用文字记下来。“讳”,避忌;“文”,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此处写清初文字狱。 “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 在“唐、宋、元、明”之后,就是清廷极力想从历史上抹去的“南明”。“折枝花卉”代指已灭亡之朝代(见第三十八回之“供菊”、“簪菊”)。 “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在处于“三藩之乱”中的康熙十五年(1676),南明已是清廷“高兴摆酒时赏玩”的桌屏“璎珞”。 三、《红楼梦》之“明史”的起止时间 本回“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代指皇太极于天启六年(1626)即后金汗位,本回之“除夕”的时代背景则在天启帝驾崩、崇祯帝即位之天启七年(1627)。 本回之“正月十五”代指处于“三藩之乱”中的康熙十五年(1676)。而荣国府之“元宵节”一直过到“正月二十二日”。第五十四回:“十七日一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所谓“二十二日”代指康熙二十二年(1683),这一年郑克塽率台湾郑氏集团降清。 这就是《红楼梦》之“明史”的起止时间,主要从皇太极即汗位之天启六年(1626)(参见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直写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台湾郑克塽降清,共约58年。同时补写了朱棣篡位和努尔哈赤兴起之初的历史,还涉及到了康熙帝在统一台湾后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的部分历史。 《红楼梦》第五回之“十二金钗”为:薛宝钗和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从中可以看出,《红楼梦》最初设计的“明史”,主要从皇太极即汗位之天启六年(1626),到南明永历帝被杀之永历十六年(1662);历史空间也只局限于后金之东北、朝鲜、漠南蒙古、长城以内之中国大陆。 第四十九回之新“十二金钗”则变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凤姐。从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之“明史”的主要历史时间,已延长至台湾郑氏集团降清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历史空间则扩大到台湾、漠北漠西蒙古、青藏地区,即明末清初的整个中国。这也是第四十九回李纹、李绮、薛宝琴、邢岫烟等突然到来的原因。 所以本回实际上重新界定了《红楼梦》之“明史”的起止时间。 四、“贾蓉之妻” 贾蓉之妻秦可卿死于第十三回,但本回又出现了一个“贾蓉之妻”:“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庚辰本有眉批道:“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 此处之“绮园”是谁不得而知,但此批不管是后人之批还是作者有意逗露,都提出了一个关于“贾蓉之妻”的问题。 虽然“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但在第二十九回、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七回、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四回、第七十回、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都出现了“贾蓉之妻”(或“尤氏婆媳”)。也就是说“贾蓉之妻”早就出现在第二十九回,第五十八回还逗露出“贾蓉之妻”姓“许”:“那位老太妃已薨 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 这个“贾蓉之妻”默默无闻,甚至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每次出现及其行事都本分低调,完全相符“贾蓉之妻”的身份,与“情天情海幻情身”之秦可卿大为不同。第五回秦可卿一出场,作者便“借贾母心中定评”:“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这个贾母“第一个得意”的重孙媳,却将叔叔宝玉带到自己房间睡觉。秦可卿死后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并“尽我所有”为其大办丧事,使得脂砚似乎很无奈地道:“‘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故前此有思织(焦大)酒后狂言,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 “贾蓉之妻”“许氏”与秦可卿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许氏”是“贾蓉续娶”,还是本来就是“贾蓉之妻”呢? 其实第十回之“药方之谜”早已点出其中玄妙,秦可卿即崇祯帝,贾蓉娶秦氏为妻只是假托,贾蓉代指明末阉党。(详解见第十回“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第五回“贾蓉之妻”第一次出场时仍称“贾蓉之妻”:“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直到写“太虚幻境”时才点出“贾蓉之妻”为“秦氏”:“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宝玉因秦氏而入梦,梦中又随秦氏而至太虚幻境,并见到了“兼美”可卿,梦醒时还喊着秦氏之小名“可卿”,其时秦氏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脂砚道:“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太虚幻境”是微缩版的《红楼梦》,所谓“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意谓只有从秦可卿(崇祯帝)着手才能进入《红楼梦》之“明史”,才能避免堕入《红楼梦》之“迷津”。 在秦氏家族中,秦业代表努尔哈赤,秦可卿代表崇祯帝,秦钟代表皇太极和顺治帝福临。(详见第七回“宝玉会秦钟”、第八回“秦家”) 所以贾蓉本自有妻“许氏”,秦可卿只是为写崇祯帝而暂代“许氏”之位;在秦可卿出现的第五回至第十五回中,贾蓉代表明末阉党。在其它章回中贾蓉代表明朝官员(贾珍代表明朝权臣,尤氏代表降清明臣) 《红楼梦》不写“贾蓉续娶”而出现“贾蓉之妻”,并非“书中遗漏”,而是故意逗露其中关节。 【本书稿系一边写一边发表,后又做了不少修改,最后定稿以本人博客为准。 第二十三回之“贾芹谋差事” 贾芹之母到荣国府找凤姐为贾芹谋差事,凤姐和贾琏便回过王夫人和贾政,决定将玉皇庙和达摩庵两处的十二个小沙弥和十二个小道士,送到家庙里铁槛寺去,并派贾芹管理。“贾芹便来见贾琏夫妻两个,感谢不尽。风姐又作情央贾琏先支三个月的,叫他写了领字,贾琏批票画了押,登时发了对牌出去。银库上按数发出三个月的供给来,白花花二三百两。贾芹随手拈一块,撂予掌平的人,叫他们吃茶罢。于是命小厮拿回家,与母亲商议。登时雇了大叫驴,自己骑上,又雇了几辆车,至荣国府角门,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 《红楼梦》第一大部分(从第一回至第二十二回)从努尔哈赤的兴起,一直写到清朝消灭南明;第二大部分则从崇祯帝登基前后,一直写到清朝入关前后。《红楼梦》从第二十三回开始进入第二大部分,也就将历史从第一大部分清朝入主中原,拉回到了第二大部分崇祯帝即将登基之前,所以第二十三回一开始即将已入关之清朝先请回东北,此即所谓“贾芹谋差事”。贾芹代表清朝,“芹”即“清”;玉皇庙和达摩庵之所谓“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则代指入关后之清朝历史人物。(参见第五十三回之“贾芹”) 同时,所谓“贾芹谋差事”,还为下回“贾芸谋差事”埋下了伏笔。凤姐要贾琏回贾政将“小和尚一事”交给贾芹,贾琏说已答应了“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于是凤姐承诺将大观园种花树之事交给贾芸。贾琏道:“果这样也罢了。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 凤姐即孝庄,代表蒙古族;贾琏代表清朝(后金)。在天启七年(1627)崇祯帝登基前后,后金皇太极正在征抚漠南蒙古,所以代表蒙古族的凤姐还不是那么配合,而是“扭手扭脚”。脂砚道:“写凤姐风月之文如此,总不脱漏。”(与第七回“凤姐之风月”对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