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系阅读陈庆元君《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眺”辫》一文后有感而发。笔者认为钟嵘《诗品》中的“成就于谢眺”的“就”应解释为“接近”,而不应解释为高于”。从作品来看,江淹在创作五言诗时也具有内容扼要、含意深切、音调婉转、语言清丽等接近谢诗风的特征,而陈庆元君的误解与其引用吴王绩《江淹年谱·自序》中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江淹 成就于 谢眺 商榷 陈庆元君《中古文学论稿》(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中的《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眺”辨》一文针对许文雨《诗品讲疏》、陈延杰《诗品注》等书的观点,把《诗品》对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眺”。谢眺的评价由原来的“筋力得力于王微,成就得力于谢眺”理解为“筋力强于王微,成就高于谢眺”。然而,从江淹的诗体风格来看,如果把“筋力得力于王微”理解为“筋力强于王微”倒还可以,但是,如果要把“成就于谢眺”理解为“成就高于谢眺”,笔者就不敢苟同了。 一、“就”应理解为动词“接近” 《诗品》评论人物,类似“……于……”的比较句式不止一处,试列于下: 1、介词“于”前为形容词引出比较对象。 如:“气少于公平,文劣于仲宣。”(评陆机) “雄于楷岳,靡于太冲。”(评张协) “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评左思)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评鲍照) “浅于江淹,而秀于任。”(评范云、丘迟) “词密于范,意浅于江。”(评沈约) 2、介词“于”前为动词引出动作涉及对象。 如:“不娴于经纶,而长于清怨。”(评沈约) “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眺。”(评江淹) “经纶”在这里是“处理国家大事”,指沈约对处理国家大事不太熟悉,却擅长于写作风格清怨的诗歌。而江淹的诗风在刚建(筋)上超过(力)一了王微,在对五言诗的贡献上接近于谢眺,因此可见“成”应为名词指“成就”,“就”应为动词,解释为“接近”,而不应象陈庆元君在文中那样解释为“高于”。 …………………… 阅读全文请下载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