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时间与标志 ——兼与宋贵仑同志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少青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本文科学地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的为涵,并以丰富翔实的材料论证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和从萌芽到形成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形成 时间 标志
     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时间及标志,以前似乎没有人具体论及。到了1993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宋贵仑同志编著的《毛泽东与中国文艺》一书,则首次正式提出,把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11月22日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讲(刊登于1936年11月30日《红色中华》报《红中副刊》创刊号上)看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以下引用除注明出处者外,均引自该书,以下引用只注明页码)。不仅如此,由于宋贵仑同志直接主持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的编辑工作,因此,当该书于1992年5月出版时,又把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演讲放在卷首,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和开端,作者说:“将这篇讲话作为卷首篇.应该说是最合适的,很理想的”,[1]
     而《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献编辑工作的一个新成果,它为广大读者学习、研究、宣传毛泽东文艺思想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完善的版本。”[2]。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宋贵仑同志上述论点的权威性。情况也确是如此.自从宋贵仑同志提出上述观点以来,国内学术界至今似乎还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的,这几乎已成了一种定论。但就笔者初步学习和研究所得来说,这种看法却是大有商榷余地的;与此相关连,1992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亦即第四版,将毛泽东同志上述演讲作为该书的卷首篇是否“最合适,很理想”,也就成了疑问。
     宋贵仑同志在其著作中,只是反复说到毛泽东同志1936年n月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讲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而其主要依据是什么却语焉不详。我们只是从其前后的论述中,看到这样一些说法:在毛泽东于1936年n月中国文协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前,党和毛泽东同志“还没有提出一套自己的方针和理论”;同时,尽管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但“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要晚些”[3]。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到了宋贵仑同志提出的1936年n月毛泽东讲话时,是否已经形成了“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了呢?我们仔细阅读了毛泽东同志的这篇500字左右的简短讲话,又反复阅读了宋贵仑同志前后有关论述,我们怎么也不能得出上述结论。宋贵仑同志在书中一再论到和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样一段文字:“演讲最后一个提法很值得注意:“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伟大的任务。”这两个‘发扬’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工为工农大众服务,为抗战服务思想的雏型”[4]。这段话在书中前后重复了两次,可见是书中的点睛之笔和作者的重视。那么,我们能否从这段话中得出结论说:“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马克思想”已经形成,党和毛泽东同志在此对于文艺问题已经提出“一套自己的方针和理论”呢?我想,作为稍为懂得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常识的人是不大可能会同意这种说法的。这里,宋贵仑同志不仅脱离了事实和自已讨论的前提—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而不是作为科学体系成熟的标志,而且前后论述也是矛盾的:怎么能把“雏形”当成“科学体系”和“一套方针和理论”看待呢?
     当然,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还必须回到这个问题的前提上来: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究竟是什么?什么著作最能代表这个标志?
     我基本同意宋贵仑同志这样一个看法,即毛泽东同志1936年11月在中国文协成立大会上的讲演中提出的“两个发扬”中的第一个“发扬”,即“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标志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始形成”,因为“这里包含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思想,这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雏形”[5],不过代表这种标志的著作不是宋贵仑同志说的193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的讲演》,而是1934年1月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所作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关于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总方针的论述[6]。
     首先,什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呢?
     我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前提是必须弄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是什么,然后才能弄清它的形成标志间题。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是不能脱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总的行程和总的特点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7],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作为科学体系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时期,继续发展于解放战争和建国后。毛泽东文艺思想也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和大体发展过程,它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指导中国革命文艺的科学指导思想、理论原则和方针政策,它同样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9年代前期,成熟于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初期,而作为科学体系的成熟代表作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地分析研究了“五四”以来中国革命文艺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教训,提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工农兵服务为中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路线,并以此为核心而使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科学体系的各个侧面得到系统总结并全面展开。而在此之前于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则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新的完整系统的科学文化观:“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8]。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的文化与政治、经济等三者关系的观点,是毛泽东同志解决全部中国革命文艺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他的科学文艺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他后来提出的文艺为广大人民大众首先是工农兵服务为核心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路线及其相关的重要思想观点,就是据此提出来的。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