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国内外学界之所以对寒山及其诗作存有种种怀疑,主要认为寒山诗的内容性质不一,思想驳杂矛盾,而以《寒山诗集》中一些具有自叙性质的诗来描述其人生经历,也有不尽吻合处。其实寒山的全部作品和生平资料表明他的一生经历过儒士、隐士和编外僧三种身份转换的不同阶段。随着身份的变化,诗人的志趣亦发生改异,其生命历程和精神历程显得格外复杂和特殊。 关键词 寒山 生平 身份转换 通俗诗 寒山及其寒山诗至今仍是唐代文学研究中最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之一。之所以值讨论是因为一方面它有着显然能够为人们意识到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另一方面有关这一课题由“原点”出发的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寒山是一个传说还是一个真实人物?他的身份和经历到底如何?现存《寒山子集》的作者究竟是谁?此集是一人所著还是许多无名作者的作品结集?本文拟对寒山的生平资料进行系统考察,还原其儒士、隐士和编外僧三种身份转换的人生各个阶段,并由其身份变化,追踪诗人的志趣改异,探究诗人的生命历程和精神历程,从而力求使寒山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到解释。 儒士身份及其叙述 寒山的初始身份是儒士这是由他的出生和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所决定的。寒山的家世和经历在他的诗作中屡有表述。综合来看,他应当是出生于咸京一个有儒学背景和中下层官宦身份的家庭。少年时代,有着“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的潇洒自在和“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的狂傲不羁,晚年他有“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诗回忆故乡生活。正是在咸阳故乡,他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有学者认为寒山诗中有关寒山的经历,“矛盾枘凿处确实不少”,所举例证如“少小带经锄,本将兄共居。缘遭他辈责,剩被自妻疏。抛绝红尘境,常游好读书。谁能借斗水,活取辙中鱼”诗,认为既是纨绔子弟便不可能务农。其实这里的“带经锄”是唐人常借用的《颜氏家训·勉学》中的一个典故,李嘉《送王正字山寺读书》诗即有“风流有佳句,又似带经锄”句。“带经锄”正是寒山少年时代勤笃攻读儒家经典的生动注脚①,正因为如此,以后“常游好读书”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儒士”是寒山的初始身份,也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基本身份。当与其他身份重叠.时儒士身份被遮蔽、被淡化,但“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的儒素文人的形象总不时切换出来。作为一个儒士,寒山诗中有不少表现读书、览经、求仕和企求建功的作品如:“雍容美少年,博览诸经史。尽号曰先生,皆称为学士。”“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皆曹被拗折,洗垢觅疮瘢。必也关天命,今冬更试看。”如果我们不能否认这此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自述生平意义的话,那么可以知道寒山早年不但有博览经史的经历,还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其间屡经挫折,为了求取功名学文学武,书剑从军,东征西守,而这些正是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文人入世的一般经历。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