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不是“严肃文学的前景令人发忧”,而是“严肃文学”这个很不严肃的说法居然成为我们评判文学的尺度。 当我在电脑上打出“严肃文学”四个字,突然感觉这个词很怪诞。什么是“严肃文学”?难道还有“活泼文学”吗?“严肃”指的是作家、题材还是读者的反应? 它经常被等同于“高雅文学”、“精英文学”,可为什么“严肃”的就是“高雅”的、“精英”的呢?这些词语的背后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学标尺,严肃、高雅、精英就是好的,反之则是我们需要小心、警惕和批判的。 这不,最近一家文学网站经过调查推出“影响青少年的作家排行榜”(据8月8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影响青少年的作家排行榜:韩寒、郭敬明不敌新锐作家》),就让不少人发出“严肃文学的前景令人发忧”的感慨,因为榜单上遍布言情小说作家、武侠小说作家、恐怖小说作家、少年作家等等,惟独名门正派鲜见踪影。在榜单中,“真正能代表严肃文学的只有鲁迅和冰心两人”,一份报纸这样评论。说实话,我对这份排行榜上的很多作家也不以为然,很怀疑他们的作品对青少年能够产生哪个方面的影响。但我对他们不满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他们的文字没有想像力,这与他们是不是“严肃文学”毫无关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严肃文学”不是一个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很多青少年读者之所以远离“严肃文学”,很有可能正是“严肃文学”败坏了他们的阅读趣味。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杨朔会被当作“严肃文学”的样板,青少年不仅要阅读,还要摹仿写作。 现在很少有人读杨朔了,但是类似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严肃文学”还是层出不穷,不能排除其中有值得阅读者,但相当一部分获奖作品连我这种准专业读者都不忍卒读,何况青少年。与其让他们读那些可怕的严肃文学,还不如让他们读一些纯属消遣时间的流行读物,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压力。 其次,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入选的郑渊洁、三毛和金庸等被打入“不严肃文学”的另册,因为他们写的是儿童文学、言情文学或者武侠小说吗?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舒婷《致橡树》,算不算言情文学呢?如果说武侠小说宣扬暴力,《水浒传》又能逃脱这种指责吗?评论者可以批评郑渊洁、三毛和金庸等人的作品在哪个方面有哪些问题,但是不能仅凭他们不是所谓“真正的严肃文学”就轻易否定。 现在的问题不是“严肃文学的前景令人发忧”,而是“严肃文学”这个很不严肃的说法居然成为我们评判文学的尺度。一个看起来有些怪诞的词语,在我们的文化工作者那里不加反思地使用着,这才是最“令人发忧”的。这种把作品划入某个门类然后加以定性的做法,就像根据一个人的出身来评判他的好坏,属于“文学种族歧视”。一个对文字没有感觉的人,想扮演出内行的样子,最容易使用的也最容易唬人的就是文学的血统论。 青少年读点所谓“通俗文学”,不必大惊小怪,但榜单上的不少名字在“通俗文学”作家里也是三流的,这就像盲目崇拜三流的“严肃作家”一样,让人哭笑不得了。 原载:《新京报》2006年8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