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我们如何做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谭旭东 参加讨论

     我们如何做批评?这似乎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文学批评在今天应该说是非常热闹的,来自大学文学系的教授和研究生、来自作家协会和文联的职业批评家、来自作家系统的评论家,还有读者,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共同构筑了文学批评的多元声部。文学批评从功能上来说,不是拆解和贬低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不是去充当文学创作的吹鼓手,更不是去以话语霸权来强暴文本,而是要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促使文学恢复创造力和想像力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反应力和冲击力,因此就当下而言,文学批评要想真正对文学起到建设性作用,批评家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思考:
     一、是寻美还是求疵?对作家来说,可能他们更希望读者发现他们作品的优点,希望批评家能欣赏他们的作品,也就是说,作家可能希望人们能够赞赏他们且寻到其作品的美,但文学批评的主要职责不是寻美,而是求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求疵中寻美。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在《六说文学批评》中说到:“批评的高层次的功能不是批改学生的作业,而是抛弃毫无价值的作品,理解杰作,理解其自由的创造冲动所蕴含的有朝气的、新颖的东西。”因此文学批评的职责其实首先是求疵、批判、抛弃,不求疵,不批判,不抛弃,就无法理解作品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就无法达到审美的目的。当然求疵的批评,不是如当下我们有些批评家所做的去有意地解构崇高,不是去颠覆传统,不是去戏谑历史。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前代人艺术的积累,艺术传统和历史是艺术创作和批评所赖以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哪一位作家和批评家能够建造空中楼阁!在求疵中寻美的批评是对历史负责的批评,是“富有教养而严肃的批评”。当然,在求疵中寻美的批评要求批评家除了要坚持艺术维度外,还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从现实出发,以历史的眼光和倡导先进文化的高度来严肃、严格地审视作家作品。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大量的文本细读和审视,剔除粗陋的赝品,发现好作品,推出好作家。
     二、是独白还是对话?文学批评虽然有其自足性,有其创造性的一面,但这并不是说批评就是一种独白,是批评家自说自话的“自恋式文本”。批评家和作家都是不同文化的代表,至少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身份,文学批评就要体现这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也就是说批评应该是“对话”,即如茨维坦·托多洛夫在《批评的批评》中所说的,批评“是关系平等的作家与批评家两种声音的相汇”。那么,具体来说,对话的批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托多洛夫就认为对话批评不是谈论作品而是面对作品谈,或者说,与作品一起谈,它拒绝排除两个对立声音中的任何一个。被批评的作品不是应起“元语言”作品的物,而是批评家所遇到的话语,被批评的作家是“你”而不是“他”,是我们与之探讨人类价值问题的对话者。不过这种对话正像托多洛夫所说的,“是不对等的”,因为作家作品是封闭的,而批评家则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为了避免舞弊行为,批评家应该光明正大地让人听到他的对话者的声音。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如果批评家愿意与他的作者对话,他也不要忘记,他发表的作品也使他成了一个作者,将来的某一读者也可能找到他来对话。可以说,批评的理想并不是使读者瞠目结舌、自惭形秽和对作者推崇备至的权威性论断,批评家应该意识到,他所进行的对话不过是系列链条中的一个链节,因为作者是为了回答别的作者而写作,并且从这时起,批评家自己也成了作者。批评家的作品形式也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它应该允许回答而不是把自己当成被崇拜的偶像。
     三、是片面的还是系统的?文学批评不应该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对文本的系统的全面的观照和分析。单纯的审美批评如形式主义的批评和结构主义的批评并不是十分可取的,文学是历史的,也是社会的,它有着自己的发生发展的文化场域。弗莱推崇一种“系统的批评”,即“内在批评”(审美批评)和“外在批评”(文化批评)的有机结合。在《批评之路》中强调,批评必须在文学内部培育一种历史感,以补充那种把文学同其非文学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历史批评。同样,它也得根据文学内部而不是外部的东西培育自己的历史观察形式。批评家不是使文学适应事先制定好的历史结构,而是应该视文学为一个连贯的结构,它被历史地限定但却形成自己的历史,它以自己的形式对外部的历史过程作出反应但又不为其所决定。当批评培育一种恰如其分的文学历史感之时,超越了文学的历史并没有停止存在或者同批评家断绝关系。同样,把文学本身视为一个整体并不会使它脱离社会语境,相反,我们能够更容易地看出它在文明中的地位。批评将永远有两个方面:一个转向文学结构;一个转向组成文学社会环境的其它文化现象。它们在一起互相平衡,当一个发生作用排除另外一个时,批评的观点就会失去中心。弗莱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有其文化语境,比如后现代小说的社会语境是中产阶级,网络文学的社会语境是电子媒介和数字技术,儿童文学的社会语境是成人儿童观和成人霸权,我们在考察这些文学现象的时候不可能完全依靠审美分析,而且后现代小说和网络文学的许多文本可能本身就没有多少审美价值,但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却是值得注意的,所以文学的审美批评和文学的文化批评互相补充与有机统一的系统批评是有助于全面表现文学的地理的。
     当然,文学批评是真理的追寻,是文学真相的发现,是文化的传递。如果批评失去了其应有的建设作用,那么它就只能推进文学的无效化。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知道了如何做批评,并不意味着批评家是完美无缺的法官,每一个批评家都可能拥有独特性的错误,这种错误不是伤害文学的因素,而是批评生动活泼而值得一代接一代去做的理由。文学的正常生态得以建立,几乎一边是作家,一边是有道德的、有修养的、有耐心的批评家与读者,没有健康而具有活力的文学批评,就没有温暖、幸福而具美感的文学家园。
    原载:《文艺报》2006年8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