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谈散文的现实与历史题材——兼谈“余氏风波”中的史实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吴官保 参加讨论

    

    在谈散文之前,得弄清什么是文学,因为它是认识散文这一形式的前提。按字典解释,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总觉得这个定义没能体现文学的内涵。对文学的认识,需要从多角度思考,如交流手段,时空范畴,技巧特色,社会功能,只有包括这几个方面的要素,才能反映出文学的内涵。为什么要重视要素呢?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如果停留在集合上,就是一个模糊性的认识,无法理顺内在的特质,因而要将它分解为相关联的方面。根据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共同特征,笔者给文学重新下了一个定义:
    文学是一种作品形式。它以语言、文字形式为手段:时空上可宽可窄,历史的,现实的,周边的,外域的;内容上虚实并举;技巧上可分可合,有的曲折离奇,有的形象生动,有的思想深邃,令人回味;语言风格上,有的朴实,有的华丽,有的纯朴中不乏优雅,有的华美中不乏实在;社会功能上,它能引领人们健康的情操,帮助人们陶冶性格,享受和回味意味(情节)所达到的境界,丰富知识,借鉴经验,扩大视野。
    文学作品为什么要强调它的健康性?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建立在理性上的社会功能问题。平时说的道德,在老子笔下,属于哲学概念。道者,反之动,就是指相反的认识,也是一种动态认识,而相反认识是哲学的核心。德是一种系统的权衡,它属静态认识。二者本身又构成相反性。文学中的健康性就是从系统认识的,也是从“德”字上生发的,因而必须反映它的理性这个基本的“同”。在这一理性指导下,才有局部的文学形式,这实际就是演绎推理的实践形式。什么情况下局部决定整体?理论的总结上是如此,客观发展是如此,这属于归纳推理的实践形式,同样是彼此共同点的总结。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内容,必须以德为前提,是社会伦理所需要的。之所以将文化领域归于上层建筑,就是从引领作用认识的,故文学的概念也要从社会功能上认识。但由于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体制不合理,不健全,以政府的标准来衡量是不行的,这种“归属”就存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金瓶梅》不属于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利于社会伦理。在体制合理的背景下,暴露阴暗的作品,实际属于一种发泄,带来的负面作用较大,并不利于培养社会公德和社会进步,也不能称之为文学。在体制混乱的背景下,批判性的作品又不可少,虽然暂时带来思想混乱,但能促进社会进步,这就是所谓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散文,作为文学的外延形式,它的定义该如何确立?字典的解释是:散文是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这实际上是没有内涵。这就如同说,什么是白种人,白种人是除黑种人、黄种人以外的人种。这种没有内涵的概念,其实是从解释词语得出的方法。词语中的形容词、方位词、地域性名词等,可以运用无需内涵的方法,这是因为人们已知简单的词语意思,而后在在此基础上进行同义的、反义的、参照性的、排除性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文学式样就不同,它的概念是认识该体裁特点的总原则,并不是我们平时想的那么简单,它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散文的问题。
    认识散文概念,关键是要在文学这一总背景下,突出它的个性。也就是说,文学这一共性方面,我们无需反映,主要突出它的个性形式。它与其它体裁相比较,其自由度更大,这种自由性表现在时空上、社会功能上、技巧特色上及表达手法上。相对于长篇、中篇小说和戏剧来说,篇幅相对短小。根据这些特色,我们可以给散文下一个定义:散文是在时空、社会功能和技巧特色、表达手法上自由度更大的、篇幅较短小的文学形式。
    现在的问题不是对散文的认识问题,而是对它的母项“文学”的认识问题。文学中,能不能题内容上的虚实并举,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文学理论问题,如果能够提,散文自然就存在虚实并举。
    诗歌和戏剧中,内容上的虚实并举是非常突出的,这已是一种常识,不必要去赘述,关键是要看历史题材的小说和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是否做到了内容上的虚实并举。毫无疑问,《三国演义》属于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小说,其中不乏虚构的成分,也是知识分子共知的,只是一般农民和部分工人不知道。一句话,它尊重了历史总貌,但没有照搬历史,且一些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当作历史读。为什么它虚构部分历史可行,且得到了文学界到普通百姓的认可呢?这是因为,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个性的人,从中能得到了积极的满足感:商人从中得到了经营智慧,军事家从中得到了军事谋略,文学界从中得到了表达技巧,思想家从中得到了笼络人的方法,普通百姓从中得到了因情节跌宕带来的快感……它有没有消极的方面?从历史角度认识,这是存在的。比如说,对曹操的认识,一般百姓总是将他视为奸臣,狡诈、阴险已成为曹操的代名词。除了表达对狡猾的厌恶,要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外,《三国演义》还有很多与历史不相符的地方。如时间问题,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事实上,华佗早已死了。如名字问题,张飞字益德,而非小说写的翼德。如行为问题,历史上的华雄被孙坚所斩杀,而非小说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如虚构人物问题,貂蝉在正史中并没有提到,起码不符合正史实际。情节虚构问题,不仅孔明草船借箭在正史中不存在,而且孔明的空城计也在正史中没出现。为什么这种错误的历史观可以忽略而只重它的文学价值呢?这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它满足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引导他们健康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和情操,至于历史知识小节和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角度,那是次要的,毕竟还有历史那门课。当然,这种以历史事件为依据的体裁,整体的事实还得符合,否则,人们会认为你是纯粹的天方夜谭,如同童话故事一般,不能满足大众对历史的好奇感。作者之所以写这方面的题材,也正是抓住了大众对历史的好奇心态,从而形成了这一文学形式。假如写历史题材小说,要一味地追求真实,那就只能将《三国志》翻译一遍。这些枯燥无味的作品,自然使人厌倦。
    纪实散文也同样存在虚构。《荔枝蜜》写的是作者到广东从化参观的事,她参观了养蜂场,吃了荔枝蜜,于是写了这篇纪实散文。最后又做了一个梦,说自己变成一只蜜蜂。这种纯粹童话式的梦自然不存在,只是为了体现向劳动者学习的心理,才这样虚构的,尽管虚构得很幼稚。文章中还出现了一个农民老梁。是不是真的姓梁,姓得那么好?正好能表达作者的意图?然而,就是这个“梁”字,表达了她同农民兄弟的亲切,表达了农民才是当时社会的脊梁的意图。
    鲁迅写的阿长与《三海经》,也属于回忆性散文,据说,现在也到了中学课本里面。整体上的事实自然与现实相符,但是,其中写到阿长不允许鲁迅拔草、翻石头,要他将地上的饭检起来吃,说橘子带来福气。这些情节,我小时候也有。这些带迷信的、行为约束的一些教条,到底是学校教的,还是父母教的,甚至是其他熟人教的,脑子中一片空白。那么,鲁迅是否记得那么清楚?我总觉得不可能。在写实散文中,适当“张冠李戴”应该是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更能使内容充实。
    以现实题材为蓝本的报告文学,也无不掺杂了作者的想象,同样只把握整体的真实,其它无关紧要的情节和小节,就是作者的想象。正由于增加了情节,才称之为文学。除了文学作品可以这样以外,通讯同样要进行加工,而不是复制,只是不能杜撰大的情节而已。为写此文,我特意看了一下女儿以前的中学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三个大情节有没有作者的加工?对话的、行为的?比如说猫耳洞的那一段:首先,对白不可能发生在这里,其次,战士不可能讲出这样有文理的话,这也是变相的虚构。可见,即便属应用文之列的通讯,也不能完全做到客观真实。为什么不能绝对客观?从这篇文章看,照实写,战士的思想境界不能提升上来,很难起到教育作用,很难表达作者所需要的主题。假如当过记者,就容易理解这一点。
    既然反映现实的报告文学和反映历史题材的小说,都可以虚构,写实的散文也可以作加工,无需体现客观的真实,那么,作为反映历史内容的历史随笔也罢,历史散文也好,适当对历史事实作一些加工和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的陈述,自然是合理的。不过要注意这个“适当”,即在重要内容正确的前提下。如果作者将历史散文写成真实的历史评价,不仅作者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研究它,成为史学家,更重要的是枯燥无味,缺乏感染力,缺乏可读性,无法从新的角度反映主题。
    可见,文学作品中,离不开虚构,不可能做到全部真实,这是文学的最大特点,也是它的重要内涵,散文同样不能撇开这一范式。如果带着这一观点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对他所谓的文史性问题,不仅会包容,而且是对文学的彻悟,不仅对他的“大文学”有一个新的认识,而且会将他的作品视为新形式的突破。
    散文的主观感受与整体的理性问题,实际与自由与纪律(法律)的关系道理是相通的。它是以理性为前提的主观感受,这个理性,是社会责任理性,也是社会约束下的理性。但它们不构成自相矛盾的现象,就在于彼此的侧重点不同。为表达主题的需要,站在另一角度认识历史事件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中存在对历史事件评价,出现了理性指导下的主观感受,是散文的自然现象,“随意曲解历史“的指责就不复存在了,什么“历史骗子”之类的污蔑就更不恰当了。当然,有些历史错误不属于主题需要,要尽量避免, 如将法国大革命以后出生的文学家雨果说成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种出入与表达主题无关,与小人物无关(小人物可以不追求真实)。另外,散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也相当少,不像小说,非得要有情节,而散文不存在这种情节虚构。一些网友提出的某些历史问题,有些是正确的,还希望余先生慎重,使大作日臻完美。
    原载:学术连线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