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写作要从真实的困境出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熙涵 参加讨论

    “这是我写作多年以来的一个想法,我一直是在困境的摆脱和挣扎中写作。”1月25日,著名作家李锐作客“城市文学讲坛”,做了题为《从真实的困境出发》的演讲,并与上海作家班的学员们进行了热烈对话和讨论。
     文学不仅只是真实问题
    李锐说,现在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深入的文字表达较少。人们评论文学作品的时候,习惯用真实不真实去评判。其实,文学不仅仅是真的问题,如果只是真的话,文学肯定比不上新闻报道,比不上报告文学。这是中国文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都不从刻骨铭心的经验史、生活史出发,而是从理论概念出发。人总是相信理性,和理性带来的激情,又往往因为自己的理性和激情陷入困境。而艺术应该做的恰恰是理论概念不做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有地图册、都读旅行书,但还是要出门去旅行,去亲眼看一看的原因。文学就好比要让大家看奔流的江水、千古屹立的山川!我欣赏生命感觉丰富的作品。
    必须进行独创性写作 
    李锐尖锐地指出,中国的评论者喜欢说,谁是中国的卡夫卡,谁是中国的博尔赫斯,这其实不是一种赞扬,使用方块字的写作,就是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一个好的作家不在于你像谁,而在于他毕生的写作必定是一种深刻的来自困境的回答。他必须面对自己,不能有一丝的逃避。为什么我们很多先锋作家,先锋了一段时间后不再先锋了?是因为他的写作只是对别人先锋的一个模仿。李锐认为,无论在何种社会环境下,一个作家有可能超越一个国家,而一部作品也有可能超越一种文化。“中国作家必须从真实的困境出发,进行独创性的写作。”
    有些东西图像无法传达
    讲座中,有人提出在图像时代,文字会不会日渐被图像所取代?李锐认为,技术的变化,没有带来人的本质上的变化,不管技术怎么发展,一定有一些东西是图像所无法传达和表现的。比如有一本叫《香水》的小说,这完全是一个关于味觉的文字的盛宴,后来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看过小说的人都说电影不好,就是因为图像表达不出那种味道。
    苦难未必是文学的前提
    由于创作班的同学很多是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他们对外界加诸于他们的“80后”的种种非议一直感到苦恼。对此,李锐表示,能不能写出好作品,不在于是哪个年代出生。文学不能那么简单地进行划分,因为年龄是最靠不住的本钱。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80年代的人说,“我们没有上一辈作家的曲折经历,所以我们难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其实不然,“经历苦难不一定是文学的前提”。就好比两次世界大战都在美国本土以外发生,但是美国照样诞生了海明威、福克纳。有的人苦难一生却默默不语,有的人在早晨看见一颗落下的朝露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至于大家时常会关心的,中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李锐说,文字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但是文学奖存在只有一百多年,如果说诺奖是为文学制订了一种标尺,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文学经典才是文学的标尺,而决不是瑞典文学院那18个评委。而如果你能做到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表达真实的困境,那么你也就做到了丰富世界文学的色彩。
    原载:《文汇报》2007年1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