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六代同堂八仙过海——三十年文学的文情代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白烨 参加讨论

    

    80年代是政治化,90年代是个人化和商业化,到了21世纪之后则是媒体化、信息化。作家们虽然年龄有差别,但他们背后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弥合,相互启迪,代际衔接和总体过程是深层次而多样化的,这是我们30年文学最重要的收获。
     我觉得,三十年文学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六代同堂,八仙过海。
     现在,同时活跃在文坛的作家确实是六代:30年代的王蒙、张洁,40年代的陈建功、蒋子龙、梁晓声,50年代的铁凝、贾平凹,60年代的苏童、余华等等,还有70年代作家全面登上文坛,80年代相当一部分人的作品也很流行。
     这六代同堂是其他时代不能比的。但光说年龄的意义还不大,每一代人都介入这个时代,代表时代的特点、审美、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三十年文学可以分成三段,可以说是三个阶段、三个浪潮、三次冲击。在整个80年代,政治性浪潮是当时文坛的主旋律。那个时代的作家就是这样走进文坛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最终都有一种政治性的情结,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政治的、社会历史的浓重情结,这和他们成长的年代密切相关。
     90年代,政治烽烟逐渐减少。一开始,整个文学没有主潮,紧接着市场经济起来,恰恰给另外一些作家出头露面提供了机会。这些人登场后,没有像前一代作家那样面临政治压力,对传统、政治之外的文学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像苏童、格非的写法都是过去不多见的。还有70年代作家表达的是对社会独到的看法。他们写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一些边缘化的人物,比较无聊的事情,但他们能够写得非常有意思。这和文学的个人化、市场化有关。
     21世纪之后则是媒体化、信息化。“80后”们是横空出世的哪吒闹海,他们踩着两个风火轮,一个是媒体,一个是市场。1993年,我和12个年轻作家在北京的一个大厦签名售书。那天有记者提问:能否解释一下文学和市场的矛盾?所有人都抬头说,有矛盾吗?没有。
     我觉得“80后”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不一样,是和市场有亲近感。他们更在乎读者,非常注重和读者的互动,因为有没有读者标志着他有没有更多的市场,有没有更多的名利。他们的想法就是和前人不一样,写作时不再闷着头耐得住寂寞,但这也恰恰是这一代人应该有的想法。
     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作家们,虽然年龄有差别,但他们背后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弥合,相互启迪,代际衔接和总体过程是深层次而多样化的,这是我们30年文学最重要的收获。?
    原载:《文学报》2008-12-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