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蒙古文文献概况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SURAGNE 德力格尔 参加讨论

    我国蒙古族人口大约有400多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等。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文正式创制于13世纪,在历史上蒙古文类型先后有九种: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粟特蒙古文、阿里嘎丽蒙古文、瓦根达拉蒙古文、素运布蒙古文、托忒蒙古文、基里尔蒙古文和古典蒙古文。现行蒙古文有三种:古典蒙文、托忒蒙文和吉里尔蒙古文。
    古典蒙文是从古回鹘文经过回鹘式蒙古文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拼音文字,目前主要通行于我国境内;托忒蒙文是在古典蒙文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拼音文字,主要通行于新疆蒙古族地区;基里尔蒙文(亦称斯拉夫蒙文或新蒙古文),是在斯拉夫字母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主要通行于蒙古国,其他文字类型为死文字。蒙古文图书文献主要是用这些文字创作的,所以文字类型多、文献类型丰富等特点。解放以来,蒙古语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方面是词典的编纂。现已陆续出版一批蒙古文辞书,主要有:《蒙古文辞典》、《蒙古文大词典》、《蒙汉科技术语词典》、《蒙汉对照词汇》、《蒙汉英日词典》、《现代蒙古语语法》等。 
    蒙古族早在公元八世纪就有自己的文字,到公元十三世纪时,蒙古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蒙古族的重要历史名著《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法律典籍《成吉思汗大扎撒》(十三世纪)、《蒙古律例》、《喀尔喀法律》(1709-1770年)、《卫拉特法律》,文学名著《乌巴审洪台吉》、举世闻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格萨尔》,佛学翻译大作《甘珠尔》、《丹珠尔》,语言学名著《华夷译语》(蒙汉合壁,1382年)等都是使用古典蒙古文进行创作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收藏蒙古文图书的省级以上图书馆有30多个、地区或盟级以上图书馆有60多个、县或旗级以上图书馆有100多个,还有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不同层次的档案馆和博物馆等相关单位有200多个。全国蒙古文现代图书有2万多种,古籍图书有1万5千多种;过刊有1百多种,现刊有1百50多种(包括内部出版物)。总的来看,蒙古文文献的内容可分为哲学、论理学、政治、法律、军事、宗教信仰、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和综合性图书等。其版本主要类型为写本、竹笔抄本、木笔抄本、毛笔抄本、朱粉抄本、钢笔抄本、铅笔抄本、木刻本、影刻本、石印本、铅印本、铃印本、影印本、金银本、绣字本、复印本、誊印本、脚印本、油印本、各种拓片、散页、贝叶书、珂珞书、羊皮书、激光排印本等。其主要装订形式为梵夹装、经折装、散页、帙装、各种线装、包背装、蝴蝶装和现代版本等。其版本形成年代为蒙古帝国、元代、明代、清代、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其中清代的蒙古文古籍数量较多,解放后的现代图书数量最丰富。这些蒙古文古籍和现代图书充分体现了蒙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及其多样性,其中也有一些与其他文字合壁的文献。
    蒙古族文献历史悠久,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到元朝建立前后,蒙古族的政治经济得以空前发展,国内各民族以至欧亚各国间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大大发扬,形成了民族文献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历史名著《蒙古秘史》(或《元朝秘史》),所展示的生活场景、历史画面和人物性格,更是任何别的游牧民族所不可能具有的。描 写了13世纪前后蒙古诸部征战统一的雄壮场面,成吉思汗驰骋万里的戎马生涯,骑兵神出鬼没的战略战术,还有氏族社会的各种遗迹,如抢婚、结拜“安答”、血缘氏族的财产分配方式,萨满教祝祷火神、太阳神和祭天仪式等等,这一幅幅奇妙的风俗画和风景画构成了这部世界游牧民族中罕见的史传文献独特的风格情调。
    目前《蒙古秘史》已成为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之一,是研究蒙古高原自然地理、民族和中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他著名史学名著有: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著,蒙古及佛教历史《十善福白史》;于1607-1611年间著,著者佚名《阿拉坛汗传》;于1604-1627年间著,著者佚名《诸汗源流黄金史纲》(亦曰《小黄金史》);著者佚名《古蒙古汗统大黄史》;于1662年,鄂尔多斯的萨囊彻辰著,北元至清代蒙古编年史《蒙古源流》;于1677年,喀尔喀善巴著,喀尔喀王公世系谱《阿萨拉克齐史》;罗藏丹津著,被认为《蒙古秘史》原文抄本的《黄金史纲》,大约成书于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于1725年,乌珠穆沁右旗人衮布扎布著,元朝灭亡后蒙古行政制度史《恒河之流》,还附有蒙古乐器介绍等;于1739年,昭乌达盟扎鲁特人固什喇嘛达尔玛著,蒙古及卫拉特诸部的渊源和变迁史《金轮千辐》;于1765年,乌兰察布盟乌拉特右旗活佛罗布藏丹碧扎勒森著,成吉思汗弟哈撒尔及其后裔史《黄金史册》;于1775年,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协理台吉喇希朋斯克著并注释,元朝历史《水晶珠》;于1817年,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旗扎萨克贝子衮布旺济勒著,蒙古正教史《黄金念珠》;于1817年,鄂尔多斯人益希巴勒丹著,蒙古佛教和寺庙史《宝贝念珠》。
    托忒蒙古文文献典籍有:于1691年,喇德纳巴得喇著,17世纪卫拉特正教史《咱雅斑第达传》;于1739年,土尔扈特人噶旺沙拉布著,卫拉特政教和社会史《四卫拉特史》,于1819年,和硕特人乌巴什图门写了此书的补充部分;著者佚名,土尔扈特部全史《土尔扈特诸汗史》,约成书于18世纪末;僧人鄂哲著《新旧土尔扈特诸汗诺颜世系表》,约成书于18世纪末;卫拉特蒙古三阶段史《和鄂尔勒克史》,成书于十九世纪;德格岱著,约成书于19世纪初,准格尔编年史《蒙古溯源史》等等。
    蒙古文文献中也一部分特别珍贵的畏吾体蒙古文和八思巴文文献,特别真贵的有伊儿汗国至教皇书5种:《阿八哈赐教皇使节券》(1267年或1229年),藏于梵蒂岗教徒档案馆。《阿鲁浑汗至法国国王书》(1289年)、《完者都算断至美男子月非子普书》(1035年),藏于法国国家档案馆。《阿鲁浑汗至教皇书》(1290年),藏于梵蒂岗教会档案馆。《合赞至教皇书》(1302年),藏于梵蒂岗等;译著有1307年蒙汉合壁木刻版《孝经》,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299年搠斯吉敖节尔译,1312年木刻版《入菩提行经疏》,藏于德国;蒙古语第一语法书,1182-1251年间搠斯吉敖节尔和功嘉监藏著《心箍》。1983年民族出版社编制出版了《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汇编》;八思巴蒙古文文文献中有目前发现的圣旨9种(1280-1368年间),懿旨2种(1320-1321年间),还有八思巴文令旨、法旨、牌符20余种,其中内蒙古大学民俗博物馆收藏的金制令牌为很罕见;八思巴文图书有功嘉监藏著《苏巴西第(萨迦格言)》等二种;八思巴文禁约榜(寺庙保护文件)、金石碑拓、纸币和钱币有100多种。中国境内收藏八思巴文文献共约2百多种。1991年,照纳斯图先生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编制出版了《八思巴字和蒙古语文文献汇集》。
    清代出现了一部分用汉文或藏文创作的蒙古族学者或作家。其中清代用汉文写作的多为蒙古八旗人,著名的典籍文献有正蓝旗人罗密著《蒙古博尔济古特氏族谱》;著名藏文典籍有松巴堪布益西巴勒珠尔著《青海史》、《如意宝树》等。桌索图盟人噶局巴罗卜藏群培勒著《圣教宝灯》等。科技名著有清代著名蒙古族数学家明安途的《割圆密律捷法》。清代也完成了佛教文献集成《甘珠尔》(108卷)、《丹珠尔》(225卷)等的蒙译出版工作。其翻译工作规模和参与翻译人员的数量之大,在人类文化活动中属罕见。在蒙古族历史上几次组织几百名学者翻译过《甘珠尔》、《丹珠尔》经,出版印制也很讲究,其中有真金粉手写本、豪华装饰本、彩色手抄本、木刻彩色版本等几中类型,目前保存完整的版本有1722年、1749年的北京朱字木刻版。
    蒙古族民间口碑文献也十分丰富,主要有歌谣、祝词、赞词、史诗、民间叙事诗、好力宝、说书、格言、谚语、谜语、诗词等。其中史诗、说书,以及关于祝词、婚嫁、竞赛、出征等的各类仪式歌舞,都从文艺形式上补充丰富了蒙古族文献资源。蒙古族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广泛流行的吟诵传统,如节日庆典上艺人吟唱祝词赞词,宫廷使者向敌方口诵战表檄文等。蒙古族的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和歌谣祝词等十分丰富,如古代传说《化铁熔山》、《勇士古那干》、《江格尔》等。还有优秀民间叙事诗《成吉思汉的两匹骏马》、《孤儿传》,抒情歌谣《母子歌》(即《金宫桦皮书》)、《阿莱钦柏之歌》等。从元末以至整个明代,蒙古族从欧亚和中原广大地区相继退回大漠南北,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大为削弱,但在蒙古各部和各个聚居区,文献的创作并没有中断。如蒙古族第一篇短篇小说《乌巴什洪吉台》和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史书《黄金史》在这一时期诞生。
    在清代, 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的恢复,汉族古典文学(主要是诗词和明清小说)和藏族民间文学(如民间故事、格言谚语)对蒙古族文化和文献影响日深。许多汉族和藏族作品,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和《格萨尔王传》等被改编或再创作,以蒙古说书和故事的形式广为传播,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如脱胎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世代流传在蒙古地区,已充分地蒙古化了,成为一部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独立之作。从汉文翻译的作品数量大,抄本多,影响广,形成了“本子故事”的特殊文献形式,成为蒙古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蒙古族口碑文献中,近代民歌也比较多。如《独归龙》、《嘎达梅林》、《达那巴拉》、《席尼拉嘛的故事》、《国兵歌》等;还有著名的民间机智人故事和讽刺诗有《巴拉根仓的故事》、《沙格德尔讽刺诗》等。
    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蒙古族文献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这时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书面文献和文学作品创作较多,如尹湛纳希兄弟,哈斯宝等的作品丰富多样,体裁新颖独特。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在继承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学习《三国志演义》、《红楼梦》、《镜花缘》等汉族章回小说的艺术结构与表现手法, 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新形式和文学理论。如历史小说《青史演义》、爱情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和《红运泪》。同时通过小说序言和各种杂文提出了自己颇有见解的文艺主张。古拉兰萨则刻意追求汉族古典诗词的形式和意境,以句式整齐、韵律严格的蒙文诗词而闻名。
    同时,优秀的翻译家和文艺批评家哈斯宝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红楼梦》节译为四十回的蒙文本《新译红楼梦》,并在此书的序言、读法、总录和四十篇回批中对《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近年来,哈斯宝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注目,被誉为《红楼梦》评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有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等以大量诗歌和散文抒发了热爱民族和故乡的感情,布和贺西格等文化出版业人士大量出版了介绍新思想的图书文献,形成了新时期的革命文献。解放后,一支运用蒙汉文创作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作家队伍形成并壮大起来, 写出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体裁有新编神话、传说、史传、小说、诗歌、剧本、电影、和报告文学文献等。如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小说集《花的草原》、《遥远的戈壁》,《巴·布林贝赫诗文集》、长诗《狂欢之歌》、《生命的礼花》,话剧剧本《金鹰》,电影《鄂尔多斯风暴》等是比较有名的。
    同时,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新闻出版、期刊出版单位等,蒙古民族图书文献事业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此外,蒙古族文化典籍、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的搜集、古籍整理与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如英雄史诗《江格尔》、《格斯尔》等,陆续发现了其许多新版本或新篇章,著名民间艺人琶杰演唱的长诗《英雄格斯尔可汗》等得到了记录整理。古典名著 《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纲》、《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经过校勘考订,先后出版。这些作品被译成汉文以后,在全国各民族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蒙古族文献当中也有一部分实物文献,如石文岩画,各种石碑,铭刻等。其中阴山岩画、阿拉善岩画、赤峰岩画等数量和特色方面在世界上很罕见。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中藏有世界上唯一的石刻蒙古文天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