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北大学文学院、兰州大学文学院和青海民族学院联合主办,青海民族学院文学院承办的“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于7月16日至17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宁市召开。来自国内70多个高校、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理论研究和审美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一、改革与创新是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发展的主调 30年改革开放为我国当代文论的反思、更新和审美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活力和前所未有的学术创新空间。有学者提出,当前,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正在生成之中,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文化批判,广采博取中外和古今思想资料中的有益成分,初步形成了一种具有科学人文精神的、开放、动态和形式复合的多样形态。我们应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文情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最有影响的西方现当代文论思想进行鉴别和分析,做出正确、科学的评价。关于“审美文化”问题,有学者认为,审美文化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能够引起人们精神愉悦,是介于“道”与“器”之间的文化现象。有学者将审美文化置于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之下,从文化视角来考察审美活动,认为审美文化史的研究,可以加强对中国古代美学、审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为我国当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和自觉的理论引导。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出现了“西化”倾向,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就要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进入古今对话,在古今融合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 二、立足现实和本土化问题 有学者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文学理论发展可以有如下的选择:一是全面认同这些理论,并把它移入我国的语境来改革我们的文学理论,算是我国文学理论的更新;二是我国社会虽然在不少问题上与西方社会互有参插交叉,但必须认真考虑到我们本土现有的社会语境和文学理论的语境问题,根据我们的文学实践、文学理论对西方文论进行鉴别、取舍,以丰富、改造我们的文学理论。我国应采取后一种选择,因为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是中国当代文论保持“本土性”和“民族化”,走自己的路,而不至于被西方文论的强势话语所吞没的关键。有学者说,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要获得独立的“自我”,一是要依赖当下中国文学经验;二是要依赖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需求;三是要依赖文学理论言说者对古今中外文学理论的反思与吸纳。 三、问题意识、理论的学理结构和理论范式的转换探讨 有学者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问题,认为将当代意义作为古代文论的相应品格加以研究,是由于这一问题关涉古代文论乃至传统学术的生命力及其在当代的基本估价,关涉西方文论乃至西学传统在我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前途。有学者提出了文学研究的学理规则分析问题。为了使理论研究取得公信力、在学科领域内产生持久影响,必须确定相应的学理规则,这就是逻辑规定性———人文研究的对话基础、历史参照系———理论观点的源流依据、现实出发点———问题意识的基本视点、心理接受度———目的预设的最终归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学研究学理规则的层次和结构。针对当今文学理论研究中历史观的严重缺失,还有学者提出文学理论要回归历史研究,开拓文论研究的新境界。论从史出,历史是理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理论也总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得到阐释。文论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回到历史研究,重视论与史的结合,在掌握第一手材料方面下功夫。 四、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新收获 有学者认为,整一和多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艺理论的共性和个性。由于地域、经济条件的差异,哲学、宗教影响的不同,少数民族文艺理论表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在少数民族文论和汉族文论的比较中,要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特点,即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鲜活的艺术起源观点;强调艺术的情感性和人性的追求;以神秘的“传真佛语”方式强调文艺的神圣无可辩驳性,以及民间文论的原生态特殊性。有学者通过萨班的《乐论》中关于藏族民歌创作应遵循的原则和美学标准、歌词创作的规律以及音乐演唱注意声情结合与声形结合等方面的论述,从理论层面认识《乐论》对藏族民间歌舞艺术创作与表演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还有学者提出,运用口头程式理论的若干规则,可探究出青海藏族、蒙古族、土族的祝赞词所具有的口传思维的特点及其表述上的审美特征,即反复、铺排、精微、形象等。有学者借助藏族著名学者萨迦贡嘎坚赞《智者入门》中有关风格的论述,阐明藏族文学风格是该民族文化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拥有丰富的、有待整合与创新的理论资源,如何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如何处理现代西方思潮和本土文化资源的关系,如何激活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现代转换,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避免产生新的学术僵化和“西化”,建立一种充满活力的学术创新机制,应当成为中国当代文论改革和审美文化转型的出发点。应继续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遵循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突破原有的理论认识与框架,积极面对新形势、新事物与新现实,开创文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