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 到河北进打折书 商人往往是逐利的,卖书的商人更是微利销售,有一家存在于北大传说中的书店,店主更是用书市的价格做书店,把书卖得极便宜。这家店便是曾经销声匿迹一段时间,7月份刚刚重张的北京大学附近的野草书店。野草书店的经理叫赵亮,微信签名是“吃的是草,补的是脑”。这个签名是一位老读者曾经的戏言,赵亮觉得说得在理,便拿来做微信签名了。野草生命力强,以此为名寄托着店主对于书店生命力的希望。从1997年底到现在,马上就满20年了,尽管中间经历了几次变化,野草书店仍然顽强地存在着。 来自北京大学的读者回忆,野草当时挨着博雅堂书店,两家店都个性鲜明,但是气氛却不太一样。博雅堂书店书籍码放严整,而野草则是“遍地都是文史特价书,内容又宽”。现在的野草书店仍然是当年的特色,店面很小,甚至没有独立的空间,仅有的两排书架之间,赵亮在地上摆满了特价书。读者若想看得真切,需要蹲下去。就像学习知识一样,蹲不下去、坐不住,学不来真学问。店内书架的上面两层有很多装在塑料袋里的图书,一个格子一包。赵亮介绍这是客人定好的书,要邮寄给客人,有的客人还会来店里取货。 读者们一直称赞野草店主的选书品位,但是赵亮很坦诚地说:“书都是我姐夫选的,我就负责卖出去。”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姐夫”,这位姓李的店主也很谦虚:“我们做特价书,不像别人家,挑选的余地大。只能赶上啥就选啥呗。”野草书店这二十年来一直在打折销售图书,因为好书定价高,但是学生普遍资金有限。店主们为了让学生用更少的钱看更多、更好的书费心费力。进新书要去图书批发市场,而进打折的书则要满世界地找货、上货:“最远得去河北。” 起初,赵亮本来想去当兵,但是架不住家里人劝说便来给姐夫帮忙。做了十多年图书下来,把书卖给了很多大学生。“好多原来的读者现在都是老师了,大学中学都有。”赵亮说起这话来不禁有一丝得意,“其实不缺我这一个当兵的,但是多卖点好书,不也是培养大学生么。卖了这么多年打折书,攒了个好人缘。” 赵亮总共有四个手机,因为微信好友人数上限是5000人,赵亮为了能够添加更多的读者为好友,便申请了四个微信号。野草书店的新老读者不止两万人,赵亮正在准备申请第五个微信号。自从搬到现在营业的地址之后他便经常要给读者发定位,说明书店的新位置。为此他还特意嘱咐记者:“麻烦到时候再登一下我们的新店址吧。” 野草书店的新店址其实不难找,出了北大东门沿着马路北侧一直向东走,大约一公里处有一家金泰超市,在超市招牌下就能看见野草书店的金属招牌和赵亮刚刚打印出来的巨大绿底白字招贴,进门向左拐,下楼再向右拐,贴着墙的便是野草书店了。 应记者的要求,卖书快二十年的赵亮给记者推荐了几本好书,其中有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教人怎么读书,多重要啊。”赵亮会经常把一些特价图书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总会特别注明:“定价多少,我仅售多少。您需要吗?咱们可以快递到全国各地。”在赵亮推荐的书中,记者挑选了一本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然后在超市主食厨房散发出的食物香气环绕中,离开了野草书店。此时,又想起了午饭时间顾不上吃饭的盛世情书店老板范玉福:“我卖书也是为了生存。但有个地方能呆着,够吃够喝就可以了。” 记者脑中闪出一句《儒林外史》里的话:“这华居其实住不得。”确实,高校附近的书店几乎都朴素到简陋,却应了那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