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李卓颖:这件尴尬的事对孩子像个惊天大秘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澎湃新闻 方晓燕 参加讨论


    李卓颖,新锐图画书创作者,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荷兰圣优斯特(AKV/St. Joost)艺术学院动画硕士。主要作品有绘本《公主怎么挖鼻屎》《一粒金子要发光》《3》《快来啮齿类动物园》《青蛙和拖拉机》《赵州桥》《优优和哆哆》。
    其中《公主怎么挖鼻屎》是其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该书获得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奖入围奖,入选2016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孩子的书香世界”专题展览,并获得2016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自2016年3月出版以来,该书已重印了八次,累积销量超过十万册。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图画书创作、原创图画书发展等话题采访了李卓颖。
    
    李卓颖 本文图片均由出版方信谊文化提供
    澎湃新闻:《公主怎么挖鼻屎》是你的第一本图画书,是什么契机促使你创作这样一本童书?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我们大人看起来可能有点无聊的主题来创作呢?
    李卓颖:作为一名职业插画师,我一直想写一个贴近小朋友生活的故事。因为接触小朋友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就加入了一些妈妈群和图画书阅读群,想多了解一些孩子的生活。有一次,群里的妈妈们对宝宝挖鼻屎的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笑料百出。
    在聊天中,我发现家长们一般会告诉宝宝挖鼻屎这件事要背着别人做,但教宝宝背着别人应该怎么做的时候,真是一个让他们既尴尬又为难的问题。生活中的一个卫生习惯,好像成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家长们对这个答案非常感兴趣,在吐槽宝宝各种好笑的挖鼻屎行为时,还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为此我还通过朋友特别请教了耳鼻喉科的医师专家,就连医生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也很茫然,反问:你问这个干什么?最后的答案是以不要伤害鼻腔粘膜为准。但是这个带有学术意味的标准,对于孩子来讲,真的不好把握呢!我就想,如果以这个主题创作一本引导小朋友养成卫生习惯的书,应该是蛮轻松有趣的,还可以帮助新手妈妈解决一个大难题。于是我默默地把大家说的各种奇怪好笑的情节记下来,开始了这本书的创作。
    
    《公主怎么挖鼻屎》封面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其实国外有很多类似的“无聊”主题的绘本,其中不乏像《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这样获得过国际大奖的作品,但是在原创绘本里这样的尝试还相对比较少见,当初出版的过程顺利吗?
    李卓颖:从出版过程来讲,我开始真的为“挖鼻屎”这种看似不雅的主题捏了一把汗,但事实上出版的过程真的太顺利,太幸运了。《公主》在参赛时确实被一些老师认为主题略显低俗。但我还很清晰地记得周翔老师在颁奖的时候非常认可这本书,给我很多鼓励。信谊基金会张杏如执行长也一直坚持要出版这本书。直到2015年,我得以跟张执行长会面,通过这个契机,开始修改《公主》。2016年初就出版了,上市仅一个月,便登上了台湾诚品书店畅销榜图画书类第三名。在各位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多次再版。《公主》不仅获得很多荣誉奖项,也得到很多大小读者的喜爱,我觉得中国读者的观念在这几年间变成熟和开明了。
    从创作过程来讲,一本优秀的绘本确实要经过很多打磨,相比其他创作者付出的心血,我觉得自己算是灵光一现,走捷径了。《公主》从初稿到完成,历经四年。在打磨过程中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和讨论,张执行长在造型、严谨性、趣味性、讲述故事的技巧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棒的修改意见。她不光会告诉我哪里需要改,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改,怎么改,这些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令我感恩的是,张执行长一直都很尊重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没有改变书的原创性。经过了四年的磨练和成长,这本书在表达技法和观念上更加成熟了,就好像四岁的我和八岁的我,如此的不同,但又确实是同一个人。
    
    《公主怎么挖鼻屎》 内页
    澎湃新闻:《公主》的销量非常可观,你自己觉得这本书为什么会这么受小孩子的喜欢?
    李卓颖:首先,是《公主》有个极具吸引力和开放性的书名。“公主”是女孩子的最爱,“屎尿屁”是低龄儿童最感兴趣的话题,“怎么做”又是真的让人浮想联翩。有的读者说就是因为看了书名感到很好奇才买了这本书,可是跟自己想象中的内容又完全不同。我看到这样的评论就很得意,失败的编剧就是讲了一个开头,读者就预料到了结尾。其次,可能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太好玩了。曾经有阅读推广人说这个作者真的蛮拼的,竟敢画这些情节,每个小动物的神态都太夸张,太好笑了。可能小读者在看每一页的时候都会哈哈大笑,又要做个略显嫌弃的表情,因为这些动作他们都偷偷地做过呀,虽然只有作者本人承认了这件事。第三,这个书的叙述结构用了反复式的对话结构,这和低龄儿童学习语言和认识世界的习惯模式完全相符,他们会喜欢这种重复的语言结构。很多家长反馈说,宝宝只有两岁多,听完《公主》会要求再听两次,接着竟然能背下来,重复背诵一个月左右,妈妈听得都上了脑,很自然就向朋友推荐这本书。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真的很有效。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了一个尴尬的生活问题,宝宝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再进一步讲,这本书无形中也锻炼了孩子的认知思维:学会预期,假设,反思,和质疑。
    澎湃新闻:对这本书,目前你收到过的比较有趣或是令你印象深刻的读者反馈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李卓颖:我曾经在书店看到一位小女孩两眼放光地看到这本书,读了一下题目,她的妈妈听到了很生气,严肃地说:“我认为公主作为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当众提这件事咯!哼!”然后她抢过孩子手里的书,摔到一边。小女孩听了很忐忑不安,就默默地跟妈妈走了。教养给了我们很多行为准则,但对于孩子来说,直接去接受这些准则,似乎是比较生硬的。在这个开明的时代,让孩子在充满想象力的探求和思考过程中成长起来,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抵触和说教,这才是更好的学习模式。
    对于这本书的网络评价,我也会经常翻看,有妈妈说:“宝宝听完一次就主动说自己要像公主一样讲卫生。”“宝宝一下就学会用纸巾擦鼻屎了。”还有妈妈留言说:“本来买这本书想教育一下宝宝不要挖鼻屎了,结果刚准备读,他就跑了。”或是“宝宝听完了故意把小动物的每一招都学了一遍。”我真的很想回复这位妈妈说:“您的宝宝太聪明了,怎么可能上当呢?”
    
    《公主怎么挖鼻屎》 内页
    澎湃新闻:《公主》的图文作者都是你,对你来说图和文的创作哪个会更困难一些?你觉得好的图画书,图文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李卓颖: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认为,图画书是一种“文与图相乘”的艺术——文字所讲的故事与画面所讲的故事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和谐交融、相互协调,共同拓展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我很认同这个理念。对我来说,创作时想把两部分做好,都是很困难的,都需要长期大量的学习和思考。从文本故事来讲,需要学习编剧的理论知识,我在读动画研究生的时候也有训练这方面能力的课程,创作了很多连载故事。从画面铺排来讲,创作者除了要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以外,还要学会如何用视听语言去讲故事。使用创新的语言去表现和组织故事已经成为了图画书创作的新课题,尝试从不同的领域去提取和借鉴不同的艺术语言。
    另外图画书创作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确的儿童观,这也是很多创作者和读者会忽视的一个概念。然而回顾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原创作品,每一部都拥有非常了不起的儿童观和普世价值观。这样的作品在图和文的支撑下拥有了值得每一代人去阅读和思考的灵魂。《公主》在讨论小蛇的情节时,张执行长特意指出了小蛇的行为要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为原则,这样才让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收尾。
    澎湃新闻:目前或者后续你有什么创作计划可以透露吗?在图画书创作上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规划和预期?
    李卓颖:最近在筹备创立自己的品牌公司,主要是设计《公主》等原创绘本的周边产品。首推的产品是为小读者设计的便携毛毯和抱枕,方便小朋友在学校或幼儿园午睡用。后续还会开发一些《公主》系列的发饰和文具,所以男孩子可能会觉得我好偏心,哈哈。
    图画书的创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几本,会陆续出版,我觉得自己应该停一停,一是身体不太好,二是持续的创作会让作品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我需要留出一段时间让自己成长,学习,还有生活。有了自己的宝宝后我才会重新创作图画书,相信到时我会更加理解孩子,理解创作。
    
    《公主怎么挖鼻屎》 内页
    澎湃新闻:很多中国的原创图画书作家从故事内容到艺术技法,都会采用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元素。对此,你有兴趣尝试吗?
    李卓颖:当然有兴趣尝试,这两年我也在学习传统的工笔和书法。中国元素也是我在创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也许水墨的表达方式算得上是“民族特点的元素”,当我拿给外国朋友看这本书时,他对书中一些水墨技法的运用非常着迷和好奇,细看了很久,并且发现了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的一些独特的表达手法。
    当我想把民族特点的元素添加在某个绘本故事中时,有时觉得不是特别合适,所以,绘本创作首先还是要从表达的目的入手,而表达方式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某个元素对这个目标有推动作用,那就很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没有必要在创作时勉强附加某个元素,这需要我们在创作时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思考和判断。不能为了表达某种中国特色而束缚住自己创作。
    澎湃新闻:不少人认为这几年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黄金发展期,你对目前国内的原创图画书创作现状怎么评价?有没有你比较欣赏的原创图画书作者?
    李卓颖:现代科技使资讯越来越发达,我们和世界的距离变得更近,学习途径变得多元化,同行交流也很方便,跨界创作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推广、互动、合作的方式也更便捷。图画书创作的形式和方式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局限和刻板,创作空间更加广阔灵活。很多资深的前辈也具有了国际影响力,创作《团圆》《一园青菜成了精》《桃花源的故事》《盘中餐》等这些经典原创绘本的前辈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方向。中国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创作者脱颖而出,图画书创作者、插画师、编辑、阅读推广人都是互相认识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在朋友圈里互相帮助,交流,学习,甚至吐槽。很多朋友的作品我都非常的欣赏,比如:Lisk,苗桑,李清月,王笑笑,马鹏浩,罗玲,九儿,左佐,董阳,抹布大王,戏娃,黑咪,张王哲,芜小娴,乌猫,马玉……有上百位优秀的作者,我真的很想每个人的名字都说一遍。我觉得我拥有这些同行朋友,每天看看他们的新作品,聊聊天,很幸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