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水泽女神之歌》:探索福克纳的溯源之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文艺报 远洋 参加讨论


    
    福克纳
    
    探索一位伟大作家的少作,就像回溯长江大河之源,其开端之处可能是汨汨清泉、涓涓细流,甚至是地下溶洞里最晶莹澄澈的一滴。研读和翻译福克纳早期的诗歌散文集《水泽女神之歌》,不啻一次筚路蓝缕、跋涉山林的溯源之旅,然而发现和收获的喜悦足以慰解夙兴夜寐之辛苦。顾名思义,《水泽女神之歌》既有诗歌,也有散文——当然是广义上的散文,其中包括小说、文学评论和散文,另外还有用做书中插图的、他亲自画的钢笔线条画——当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并未引起美国文坛瞩目;但现在看来,他崭露头角之初,就以多种文体和艺术形式展现了多方面的杰出才华。这些作品虽为年少时的习作,却似早熟的果实,虽略显青涩稚嫩,但同样蕴满馥郁的芳香;不仅是可资研究的宝贵资料,而且是卓尔不凡的艺术珍品,值得欣赏品味,也经得起细细咀嚼。而由泉源发韧之勃勃,也可想见百川汇流之后,其汪洋恣肆、波澜壮阔;福克纳之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在这里已初现端倪。
    跟很多文学青年一样,20岁出头的福克纳甫一尝试文学创作,就是写诗。后来,相对于在小说领域的巨大成功,福克纳总是自嘲地称自己为“失败的诗人”。当时正值象征主义思潮由艺术之都巴黎席卷欧美文学界之际,福克纳如久旱之地逢天降甘霖,其梦幻式朦胧正好契合多梦的青春期,所以自然而然地,他私淑马拉美、魏尔伦等一派诗人为师,不仅尊崇他们的艺术主张,而且付诸实践,刻意摹仿他们的诗歌,甚至直接以马拉美的《牧神午后》、魏尔伦的《木偶们》等原题作为自己习作的题目,毫不避讳。应该说,这个师承象征主义大师的学徒期使他得到了扎实而全面的写作训练,掌握了精湛的写作技巧。这个阶段他有幸得到密西西比大学报刊的扶持,更加勤奋笔耕,在本来一片空白的园地里,他的文学之草木竟蓬蓬勃勃,郁郁葱葱,相当可观。他后来小说中的意识流、象征与隐喻、神话模式等手法和特点,都可以从中略窥一斑。
    
    福克纳画作
    袁可嘉先生说:“在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当推象征主义诗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坡和波德莱尔的创作和理论。1886年,‘象征主义’这个称谓首先在法国出现,这股思潮在1910年至1925年间扩及欧美各国,世称‘后象征主义’,由此确立为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渗透到各种文学体裁中,大致以本世纪初为起点的后象征主义是划分西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马拉美的《牧神午后》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之一,1876年问世之后,德彪西据此谱成风靡乐坛的同名交响诗,二者分别成为诗歌和音乐的经典之作。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牧神潘追求仙女西林克斯的故事。潘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同时也是恐慌与噩梦的标志。潘长着羊角羊腿,相貌丑陋古怪,但爱欲强烈,却又害怕神律惩罚而畏畏缩缩;仙女对潘冷若冰霜,为逃避穷追不舍的潘而化作芦苇,潘无奈吹芦笛,把对仙女的思念与爱慕之情,寄托在无限幽婉和哀伤的音乐中。该诗译者飞白先生认为:“虚与实、梦与真、追求、失败与再追求组成的矛盾贯穿了全诗。牧神对纯洁的水仙只能追求而不能获得,象征了只有这世俗的牧神捕捉不到的,才是梦想中的真美和纯美。” 福克纳的《牧神午后》虽然是步其后尘的追摹之作,但也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唯美的意象、纯净的语言、朦胧的幻景、和谐的音韵,与马拉美之作相比,毫不逊色,而且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更为简洁精练。
    仿魏尔伦的《月光曲》同样难分高下,至少可说各有千秋。先看魏尔伦的《月光曲》(梁宗岱译):
    你的魂是片迷幻的风景
    斑衣的俳优在那里游行,
    他们弹琴而且跳舞——终竟
    彩装下掩不住欲颦的心。
    他们虽也曼声低唱,歌颂
    那胜利的爱和美满的生,
    终不敢自信他们的好梦,
    他们的歌声却散入月明——
    散入微茫,凄美的月明里,
    去萦绕树上小鸟的梦魂,
    又使喷泉在白石丛深处
    喷出丝丝的欢乐的咽声。
    再看看福克纳的《月光曲》(远洋译):
    你的灵魂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去
    那儿迷人的化装舞会和贝加马斯克,
    弹着鲁特琴,跳着舞,而且
    悲伤,在伪装的白日梦里。
    所有人都用小调唱着
    征服爱情,生活惬意,
    却又似乎怀疑喜庆的欢宴
    当歌声融合月光之时。
    在沉静的月光里,这样可爱的美
    让鸟儿在窈窕的树林中做梦,
    当喷泉在雕像之间做梦时;纤细的
    喷泉,在银色的狂喜中轻轻啜泣。
    在诗歌上,福克纳与他的象征主义老师们一样,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多采用神话和戏剧题材,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水泽女神之歌》中的19首诗皆堪称象征主义诗歌的精品。
    福克纳的文学批评不知师从何人,犀利、尖锐、辛辣,可谓锋芒毕露,往往一针见血,有时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正如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所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评论康拉德·艾肯时,劈头盖脑的几句开场白,既是对艾肯的至高礼赞,又是对其他所有美国诗人的当头棒喝:“在美国当代蹩脚诗人精神上的青春期所生成的雾霭中——他们要么在拙劣模仿济慈,要么为中西部痛哭流涕——出现了天堂缝隙送来的一道蓝——康拉德·艾肯的诗。”而在评论米莱的戏剧时,同样气度不凡、出语惊人:“有位新人脱颖而出,这般高调姿态的美学弥塞亚,高坐在我们情感的瓦尔哈拉殿堂上,一只眼盯着球,另一只盯着大看台。”生动形象,呼之欲出。不仅令人眼睛一亮,而且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一系列评论文章中真知灼见比比皆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我常常想,跟画家和音乐家一样,诗人和作家也应该有学徒期,学徒期就是学习、摹仿练习阶段。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深入学习现代诗歌主要流派的作品,甚至是认真刻苦地摹仿练习,就无法掌握基本技巧和相关知识。当前中国诗歌界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所谓诗人跳过了这个阶段,不愿在学习上下功夫,急功近利,标新立异,所以难免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口水化、无深度,千人一面,摹仿的赝品充当佳作,甚至出现抄袭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