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几种地方志中的王世贞散佚诗文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孙梦迪
    内容提要   王世贞的文学作品主要收集在《弇州山人四部稿》和《弇州山人四部续稿》等作品集中。但尚有很多散佚作品未被收入。通过搜索地方志,新发现王世贞的五首诗、一首词、一篇碑文、一篇记、两篇像赞和一篇序,另有勘误和存疑作品若干篇。这些散佚诗文可以为王世贞生平、交游和思想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关键词  王世贞  散佚诗文  地方志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是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是明代“后七子”的领袖,早年与李攀龙共同倡导复古,之后又“独掌文坛二十余年”,影响深远。王世贞一生,著作十分丰富,被时人与后人刊刻颇多。清纪晓岚曾评“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1]。王世贞的个人作品主要收录在《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弇山堂别集》等集中。许建平《王世贞书目类纂》对此做过大致估计,“综合起来,王世贞的书竟有三千六百零九卷。除去水分,大约也不低于一千四百卷”[2]。不过由于王世贞早年对稿件有弃稿的习惯,以及生前未及刊刻的《弇州山人续稿》没能被妥善保管,仍有很多散佚作品有待发掘和整理。
    魏宏远在《上海图书馆明钞本〈弇州山人续稿〉考》中,发现这个三十二卷的手抄本比通行的明刻本《弇州山人续稿》多出149篇文和25篇书牍[3]。徐美洁在《明钞本〈弇州山人续稿〉的辑佚与校勘》通过内容比对,删去其重复者,发现共多出59篇新作品[4]。再有,《本草纲目》的序文乃王世贞所撰,其对《本草纲目》的刊刻与流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王世贞本人集中并未见,亦为散佚之作,已为学术界所知。本文通过搜索地方志,发现王世贞散佚诗文若干篇,兹分类列举如下。
    一   诗词
    1.《甲马营》
    人云宋帝此蓬蒿,未有祠宫荐寂寥。乱后中原余紫气,军前宿将有黄袍。千年鹿逐身俱健,万里龙驱准自高。好为翩翩幽蓟客,莫驰名马竞弓刀。[5]
    此诗出自《(乾隆)武城县志》卷一四,署名为“明王世贞”。武城在今山东德州,甲马营位于其西部。宋太祖赵匡胤起兵路经此地时,曾下马视察兵营,后遂将村名取为“下马营”,沿革为“甲马营”。
    2.《驿壁》
    二十年前官柳条,春风绿遍德州桥。于今秃尽如僧老,怪得行人鬓易凋。[6]
    此诗出自《(道光)济南府志》卷七〇,署名为“明刑部尚书王世贞元美”。
    3.《镇南楼》
    一上城楼思渺如,熏风披豁爱迂徐。詹牙烂熳依星丽,萦角轩翔接汉虚。挥手江山杯酒下,放怀均郢笑谈余。五云天际呈祥色,一片丹心正欲摅。[7]
    此诗出自《(万历)襄阳府志》卷四六,署名为“王世贞明”。镇南楼,因汉末张鲁被曹操封为“镇南将军”而得名[8]。
    4.《夏镇诗》
    一片云飞护夏阳,人传帝子大风乡。波分沂泗争天堑,清号臙脂带汉妆。碧树断香销艳舞,青村含景入斜阳。年年飞挽趋京洛,王气犹经水一方。[9]
    此诗出自《(民国)沛县志》卷六,署名为“王世贞”,附于沛县古迹“夏镇西城”之后。
    5.《题毛达和书社》
    君卜清溪里,悠然何所期。云中辨越树,花外引桐丝。白鸟青洲路,孤林丛桂校。下帷千卷足,排阖万言奇。匪藉处囊意,聊因捧檄时。披图知郡阁,芳草驻遐思。[10]
    此诗出自《(康熙)江山县志》卷一四,署名为“吴郡王世贞元美”。明人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五记载:“毛恺,字达和。浙江江山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由行人选广西道御史,疏留邹守益,忤执政,谪宁国府,推官升南工部主事,累升刑部尚书,疏请致仕。”[11]
    6.《酹江月·追吊孝烈徐元娘》
    西湖明圣,正钟灵,闺秀元娘尤绝。作赋题诗,眦仅事,凛凛偏怀忠烈。十六芳龄,九天仙女,未绾尘缘结,生逢世变,不堪回首家国。甘蹈烈火焚身,银瓶堕井,却从容完节。粉堕香销,千载下,尚见裁冰剪雪。报国精忠,酬亲纯孝,都付真心洁。我来恭吊,一樽还酹江月。[12]
    此词出自《(康熙)江山县志》卷一四,署名为“太仓王世贞元美”。《康熙江山县志》有两种:一是十卷本,朱彩修,朱长吟纂,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二是十四卷本,另有首一卷和末一卷,汪浩修,宋俊等纂,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王世贞的诗与词均出自后者。徐元娘为徐应镳之女,因宋亡而跳楼自焚,十四卷本《(康熙)江山县志》卷九云:“徐元娘,应镳女也。伯颜次临安同其兄琦崧作自诗二首,随父登梯云楼纵火自焚以救免。翌日投井死,明正德时,从都守梁材之请旌为孝烈。”
    以上几首佚诗对我们了解王世贞的生平事迹增添了新的材料。
    一、《甲马营》和《驿壁》都是在山东德州留下的诗作。据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月,元美升山东按察使,兵备青州。这应该是王世贞第一次在山东的经历。直至嘉靖三十八年七月,王世贞之父因滦河战争失利,诏逮入狱而上书乞休。据郑谱记载,王世贞经过德州约有三次。第一次,王世贞在山东青州任上,嘉靖三十七年期间曾至东牟、蓬莱、登州、历城、泰安游历,足迹遍及山东,留下大量诗歌,虽没明确提到德州,但有可能途径此地。第二次“隆庆元年,与敬美赴京讼父冤……二月朔,渡淮,有诗。行次德州,闻张居正入阁。时沿途经……德州……均有诗。”第三次“万历二年,二月,赴京任太仆寺卿。九月,命以督察员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十一月启程南还……经德州,与魏允中晤”[13]。《甲马营》从诗歌内容上来说,充满了游侠风度以及慷慨激昂之情,当为早年父难之前所作。《驿壁》则记录了王世贞途径山东,在驿壁上所留之诗。诗中提到“德州桥”,与上首《甲马营》遥相呼应。此诗借景抒情,有抚今追昔之感,特别是“如僧老”、“鬓易凋”等用词,应是晚年所作。如前所述,王世贞第三次经过山东德州,是在万历二年,时年四十九岁,他十一月启程南返,第二年正月十五入湖北郧阳。在德州经过的时间应为十一至十二月之间的冬季,这也和诗歌中柳树干秃的景色相符合。
    二、《镇南楼》是在湖北襄阳留下的诗作。郑谱“万历二年九月,命以督察员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十一月启程南还……十二月二十九日,抵襄阳。”[14]这首诗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熏风披豁”,熏风意为和煦的风,而披豁有明亮开阔的意思,应为春天所作,不是万历二年十二月抵襄阳所作,而有可能是万历三年春。二是这首诗歌的整体格调比较宏大,心态也比较积极。“五云天际呈祥色,一片丹心正欲摅”,说明刚到郧阳任上的王世贞很希望有所作为,豪情壮志有待抒发和施展,这和王世贞晚年主退隐的思想是有所矛盾的。王世贞在万历三年秋作《九友斋十歌》,九友为“曰山曰水,齐以外物也;曰古法书,曰古石刻,曰古法籍,曰古名画,曰二藏经,曰古杯勺,并余诗文而七,则皆奇以内物也”,并已说“如今为汝进一言,微吟浅斟缩脚眠,归兮且夺天公权”,不胜思乡退隐之情。《镇南楼》和《九友斋十歌》两相对比,可见王世贞年过半百之后“仕与隐”的两种并存的心态。
    三、《题毛达和书社》和《酹江月》均记录在浙江衢州的《江山县志》。毛达和以及徐元娘分别是江山县知名的高官和烈女。据郑谱,王世贞于隆庆三年四月,访游浙中名胜,有诗[15]。王世贞的诗文反映出他曾游历杭州、桐庐、建德等地。建德西南便与江山县相邻,不过王世贞并未提及此地。这些散佚之诗与词的发现,推测王世贞期间曾游历至此。
    二   传文
    1.《明工部右侍郎术泉谈公碑》
    公讳相,字舜贤,号术泉。其先盖青州人,宋南渡静仙公者,居嘉兴,为公之始祖。凡十三叶而至公之祖,曰经,以公贵,赠光禄卿。经生四子:曰泰;曰升;曰豫,封光禄卿;曰泽,其季也。豫生子二,长曰卿,次即公也。公少倜傥有大节,博通经史,尤精八法。嘉靖龙飞七祀,郡守郑公廉公才识,乃率成周里选之制,举而升诸岳牧,岳牧升诸司徒,司徒升诸天子,拜官史阁。受上特达之知,始书宫殿扁额,称旨,一岁三迁。授中书,理纶綍。扈从南巡,銮舆昼夜兼程,劳苦万状。至卫辉,渡河,前车陷阻,几坠水,不觉失噉求救。当事者以惊驾逮至御前。上从容曰:“勿得惊彼。”即赐白镪及龙文銮带压惊,且以公无遣随胥役切责有司云。会行宫失火,公同张少宗伯电、陆锦衣炳以佩剑割席垣。公亲负上火窦中,仓卒走下风。焰烟逼人,不可住足,走田间里许,方得吐息。上心识之,益眷注。归,直无逸殿,日给事御前。故事,上起,则诸臣侍立;上坐,则诸臣罗跪于前。宫变后,上每夜坐召公,公竟夕长跪应对。上或口授诗词,语多楚音,人不易解。公条对无误,悉称旨。上时或出尺素,命题斋神名号,多寡不同。公筹疏密长短各称,如画一。上益喜。上或抚公肩,或手摩香带,或霁色款语,眷洽如家人。公每对御,挥毫蟒玉,大珰绕身,执役数十人,真不啻青莲之遇。时值暑月汗下,上亲以扇拂公。公偶墨点朝衣,惶惧伏谢。上即曰起,因赐新衣一袭。或游内苑,必召四臣,严嵩、李本、徐阶、朱希孝与公。同登龙舟,宴赏欢笑,出入太液烟波乌屿之中,望之以为神仙。每岁春秋大祀,例遣部卿分祭,上必以公与颁祭品,赐币钞。谢疏布闻中外者,凡数十余上。故事,内殿举祀典毕,在直诸臣例有庆成贺章。大老悉推公具草,以为词致精练、文藻焕发也。然疏入,辄称旨,随赐金币有差,又不可数计。至于尚方、服御诸物颁赉之赐,相望于道,有亲故大臣所不敢望者。举世荣之。公感上恩,誓糜躯弗顾也。累迁至工部右侍郎,赐一品服,食二品俸,祖父母、父母皆封赠如其官,予祭葬。公慈心爱物,急人之难若已,有之奉使。齐有千兵王者,公故交,适以诖误,坐重辟。公白于当事者,洗其冤,并同事四人出之,至今尸祝焉。有故人宋璋者,为陆锦衣掌案牍下狱。公为救解,得免于死。比时,城狐翼虎播虐千家,公所拯济不可殚录。月俸入,周急亲故,为待举火者数十家。乡人运饷入都,公必居间,大省其费。更有不能支者,复为贷予,不问子母钱。即有负者,亦不较,且弗悔也。历二十余年,乡党蒙芘者不知几十百人。又留心文苑,奖与后进,若四明陈宪副应麟、蒲邑张银台书,皆公剪拂以起,次第成进士。其激励引掖登贤书者比比,以故朝士翕然多公。惟性秉直,不阿权要,遇事可否,义形于色。相初为夏文愍,才公,首为推毂。公因心德之。及文愍中相嵩谗,死非其罪,公酒间每弹指嵩父子,感忿流涕,发上指冠。有媒之嵩者,衔之,势不两立。会内艰,公力请终,不可得,予假营葬还里。以遇倭燹,期年仅得毕事,复命渡淮。复道病,上疏乞宽逾限。嵩乘而调,旨切责。公皇遽兼程赴阙,具述情疏引咎。嵩隐不闻,以激怒上,授旨法司,比弃毁诏书律,死。后嵩以败籍,诏复文愍,官予恤赠。相子文明,伏阙白父冤。下部,寝未报。人至今扼腕云。是为记。[16]
    此文出自《崇祯嘉兴县志》卷二三,署名为“王世贞”。谈相,嘉兴人,嘉靖七年以能书拜官史阁,后一岁三迁,颇得皇上敬重。与严嵩构隙蒙冤而死,其子伏阙白父冤[17]。这一经历和王世贞很相似,其父王伃亦被严嵩所害,王世贞也曾伏阙申父冤。因此王世贞叹道“至今扼腕云”。这篇碑文内容丰富,叙述具体,感情真挚,为《两浙名贤录》所借鉴,通过对比可见后者是删改此文而成。文中提到“后嵩以败籍诏”,所以写作时间至少是在隆庆二年(1568)之后。
    2.《南陔草堂记》
    曩余薄游檇李,南过横塘,郊墟幽旷,竹树蓊蔚,余甚爱之,问之舟人,曰:“苎村也,疑有真人在焉。”一日,郡大夫沈公执甫以陆士仁所绘图进,余恍惚久之。大夫曰:“此苎村,所构南陔草堂图也,始祖南园公栖隐东皋,构有草亭,已治圃于水南。叔子静庵公世济其美,吟啸泉石,诸名公从之游,晚得夏太常㫤图其亭胜,并颜东郭草亭四字,镌石以传。以不问生产,所遗十不存一,历四传而得先大夫南野公,家益旁落,所遗百不存一。曩昔园亭之胜,已付之广莫之野,仅存太常二石卧荆棘中耳。先大夫叨有薄秩,性恬退,不乐仕进,日与里人纵酒六博,且曰:‘南园湮没已久,野固在,我与若辈同之已卜筑于苎村。’余髫时诵读其中,凡五迁,复傍南园公遗址,构有数椽。后圃仍构草亭、白苎山居,正当新构之南。近稍增葺二十余楹,南对淇园,绿阴当户,迤东短篱曲径,松篁夹道。折而北,又折而西,过钓矶北,逾小桥,则草堂在焉。堂四面植梅,傍桥植柳,桥西为水屋,中容小舠。南楼三楹,扁曰苎村烟雨,盖嘉禾之最盛处。西瞰淲湖,与烟雨楼相望,树杪湖光如练,帆影出没,真如、华严两浮图摩空而献竒。又西为望湖亭,亭西为渡口,则主人迟客处也。总园之木以百计,竹以千计,药苗杂卉不计其数。而园之外,田可一顷,秫得其六,秔得其二,苎、蔬各得其一。水际田旁,环以萧苇、菱芡之属。大都园以野胜,野以园胜,履园思园,履野思野,两南公凤雅洋洋,如在其目,故堂以南陔名,志思也。子盍为我记之。”王子曰:“唯唯。”古者乡饮礼,鼓瑟歌《鹿鸣》毕,笙乃入奏《南陔》,人子思亲之诗。诗亡,有其声,而无其词。今大夫方拥大篆,建牙海上,弘《天保》、《采薇》之业,异日解组以归,郡父老子弟于堂行乡饮礼,笙歌迭奏,与松涛、篁韵互答响应,信可乐也。且吴越中固多胜地,兰亭,修禊事也;亭林,修《舆志》也,犹千百年不没,而大夫系思《南陔》。《诗》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大夫有焉,岂流连光景者比哉!大夫名尧中,万历庚辰进士。[18]
    此文出自《(万历)嘉兴府志》卷二六,署名为“王世贞”。《万历嘉兴府志》,三十二卷,明代刘应钶修,沈尧中纂。这篇《南陔草堂记》后的“大夫名尧中,万历庚辰进士。”即是编纂者之一的沈尧中。文中的郡大夫沈公也是沈尧中。沈尧中,字执甫,号瀛台,嘉兴人,先后任南陵知县、苏州府丞、开州知州、南京刑部尚书等。在为官、修地方志以外,他还修筑了嘉兴南湖附近最为有名的私家园林,即南陔草堂。南陔草堂是沈尧中在其始祖南野公东郭草亭基础上修建的私人园林,现已不存。本文通过王世贞与沈公对话的方式追溯了南陔草堂的建造背景以及宜人的风光,是了解这座园林风貌的最直接的资料,可惜此文在王世贞本人的文集中已经散佚。
    3.《程乡公像赞》
    盐官之阿先生以蓼伊莪,梅州之阳先生以息如螗,佩服仁义,诸生习礼其家,儒者之风也,不畏民志庶岳,用命于庭,材臣之雄也。其怀忠履,信则豹奕均乎鸿渐;其衔恤报,德则陟屺夺乎隔帘。于乎!常山之苫,鲜民不返,逆旅之装,素旗先远,棠阴在邑,尸祝在乡,青苹两地,竦踊弥长。[19]
    此文出自《天启嘉兴·平湖县志》卷一〇,署名为“琅琊王世贞”。《平湖县志》记载:“景贤祠在德藏左,祀唐平章,事陆宣公,以宋靖献先生正明征士,宗秀程乡令鋹,庄简公光祖,配见秩祀祠,后为惠宗祠。祀宗人,置义田,有功于祠者。”后附有宣公像赞、靖献先生像赞、程乡公像赞等。而关于程乡公像赞,除王世贞外,梁有誉、徐阶也分别有赞。程乡,古县名,清雍正设为“嘉应直隶州”,在今广东梅州。《(光绪)嘉应州志》卷一九云:“陆鋹,字克潜,浙江平湖人。宏治九年由监生任本县令。为政以敬简廉静为本,狱讼立辨无隐情,亦无稽讼。吏民畏服,豪猾屏迹。邑人构讼,多以赂取胜。公至县三年,民无私谒。健讼者不得行其计,诸监司多其为人,每嘉奖励,公辞不受……今祀名宦祠。”[20]
    后附有《(康熙)程乡县志》之《程乡令陆公遗爱记》。从中可见,陆鋹是程乡县有名的县令,在任期间政绩斐然。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续稿》卷一六三《文待诏书程乡令遗爱碑墨迹跋》亦云:“昔太丘长文范陈公卒,而蔡中郎伯喈为文勒于碑且手书之,古今以为胜谈。今读盛宗伯端明所志程乡令平湖陆公遗爱碑,亦何以异也。陆公名德,不敢遽谓如文范。然程乡之政,循循殆欲过太丘矣。”[21]
    4.《希夷观睡像赞》
    吾闻至人不寐成真,无论昼夜惺惺泯泯,而我先生以睡为主,留息金庭,饮津玉府,七蕤扞扉,谁为卫者。青宫苍虬,西室素虎,汗漫八珽,歘倏千古,受五龙神宰,群动祖生,既匪真像,亦曷有留一丸墨,付一丸土,是以目之为混沌谱。[22]
    此文出自《(乾隆)当涂县志》卷三〇,署名为“明王世贞”。陈希夷,指的是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北宋著名的隐士和易学家。据《宋史·陈抟传》:“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23]北宋雍熙元年,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弇州山人续稿》卷一九一,王世贞给林太平的尺牍中有这样一句:“所喻陈希夷仙翁睡像在太平,欲令仆与元驭先生赞之。”[24]或许指的就是此篇赞。明太平府,即今当涂县。
    5.《绿野堂集序》
    《绿野堂集》二卷,明吴誉闻撰俱仝上。……王世贞序曰:五岭以南,夙称风雅之薮。以予所交,欧桢伯、梁君实皆学识渊粹,才华秀拔,常欲叩庾关、溯珠海,庶几尽与彼都人土把臂入林,共继旗亭逸兴而驰驱王事未暇也。岁乙丑奉命抚楚,逾年春雪弥漫,率同僚三事登城台眺赏,为诗八韵。群属和之,咸推郧阳司理吴君为最。夫君之为郧阳也,狱允刑平,民夷顺伯。政既成矣,余向第以循吏目君,今乃始识其文彩风流也。诗词之道,本乎性情,尢关于学养之深邃。其发高华,顾海内寥寥不可数。觏今得吴君,曷怪神交心折耶。亟征全稿付之,梓人南海之游,不知何日诵君诗,不啻叹梅花而挹珠光矣。[25]
    此文出自《咸丰梅州·顺德县志》卷一八。
    《绿野堂集》除了王世贞序以外,还有庄有恭序一篇。吴誉闻,字少修,广东顺德平人,万历年理郧识,訜多平,刑狱无私,奉委清理屯卫,秩联有叙,卒伍欢腾[26]。吴誉闻在万历年间任郧阳府职,王世贞与之相识,应该在万历元年(1573)至四年之间。
    《绿野堂集序》中提到的“诗词之道,本乎性情,尤关于学养之深邃”精炼准确概括了王世贞整体的文学观念。王世贞作为后七子的领袖,早年积极模古,“才学富赡”。他自己本人的诗歌创作风貌,据郦波《王世贞文学研究》概括为“好学”和“诸体皆备”。王世贞好学古人,讲究“捃拾宜博,师匠宜高”,方法是“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才思得到丰富,达到“神与境会,忽然而来,浑然而就”的诗歌创作状态;因而“尤关乎学养之深邃”,体现了王世贞对作诗之道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把握。不过,王世贞乃至前后七子在积极“复古”的同时,对“性情”也十分重视。早年《艺苑卮言》里就多则有关“性情”的引述,到了中晚年更提出“性情之真”的重要意义[27],认为“昔人谓言为心声,而诗又精者。……后人好剽窃余似,以苟猎一时之妙,思舛而格杂,无取于性情之真”。将“性情”作为诗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本乎性情”。因此,“性情”与“学养”,一个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一个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王世贞对二者都有论述,但佚作将二者精炼地组合在一起,可堪为对王世贞文学思想最精炼而准确的概括。
    三  勘误、存疑
    地方志中的艺文志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宝藏。对于完善古代文人文集有着补遗之用。在搜寻王世贞散佚作品的时候,地方志里补充了一些诗文,是十分宝贵的。但地方志中的记录也会有很多错误,还需要仔细辨别。如有的作品,很明显不是王世贞所作;还有一些作品,地方志中标明是王世贞所作,但在其他文人文集中则发现是他人所作,姑且存疑,以待研究。现列举如下:
    1.《相如贤于廉颇论》
    《(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一记载此文为明王世贞所撰[28]。但实际上本文出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公全集》卷第七〇,题目为《廉颇论》,内容完全一致,这篇文章应属误录。
    2.《望焦山》
    石斗东溟起,云含北固青,江山分气概,风雨走精灵。处士轻龙诏,仙岩秘鹤铭,由来元圃路,少许俗人经。[29]
    《(乾隆)镇江府志》卷五一记载此诗为王世贞所作。前一首《焦山访郭山人因柬冯汝思》以及后三首《荆侍御邀登北固》、《送张职方谪判镇江》、《长至前一夕丹徒道中》,均为王世贞所作,可在王世贞的《弇州四部稿》和《弇州山人续稿》中得到验证[30]。但《望焦山》这首诗同时也可在明代姑苏顾璘《息园存稿诗》卷八中找到,题目为《望焦山莫至》,内容完全一致[31]。顾璘,字华玉,上元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明史》有传。
    3.《竹里王将军赞祖嫡父》
    谓人道有凭耶,坐累则株,议功则虚;谓天道无凭耶,于身则抑,于子则直。维子之直,维公之遗,文武忠孝尽在是矣。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后,其斯之谓与。[32]
    此诗出自《(乾隆)信阳州志》卷一一,署名为“明王世贞太仓人司寇”。然此赞在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的集子中可以发现,名称为《竹里王将军赞胤昌太史父也》,内容完全一致[33]。据付瑛《王祖嫡年谱》:“王祖嫡,字胤昌,号师竹。先世山东德州人。……宣德六年,调信阳卫,始居信阳。……曾祖端有三子,而独存一子瑀。……瑀生诏,字朝宣,号竹里,是为祖嫡父。”[34]王祖嫡被列入王世贞所作《四十子咏》中,和王氏兄弟都有比较密切的交往。这篇像赞就是写给王祖嫡的父亲王诏的。不过出自哪位之手,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4.《和刘祠部平嵩登道南书院望闽楼韵》
    楚云吴树拥层楼,望极澄江匹练浮。吾道由来开后学,斯文今始障狂流。南宫信得清时趣,北阙真悬圣主忧。王粲荆南独留滞,可无词赋浣离愁。[35]
    此诗出自《(乾隆)武进县志》卷一三,署名为“王世贞”。但在《(万历)续修常州府志》卷一七[36]和卢文弨《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一二下[37],皆题为周金所作。周金,字子庚,武进人,正德三年进士,累迁南京户部尚书,太子少保,《明史》有传。据《千顷堂书目》卷二二记载,周金有《上谷稿》[38]。据《明史·艺文志五》记载,周金《上谷稿》,又《榆阳稿》。但不论是《上谷稿》还是《榆阳稿》,笔者都无法得阅,因此存疑。
    注释:
     [1]《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2003年版,下册,第1509页。
     [2]许建平《王世贞书目类纂》,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3]魏宏远《上海图书馆明钞本〈弇州山人续稿〉考》,《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11期。
     [4]徐美洁《明钞本〈弇州山人续稿〉的辑佚与校勘》,《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第3期。
     [5]骆大俊纂修《(乾隆)武城县志》卷一四,清乾隆十五年(1570)刻本。
     [6]王赠芳、王镇修,成瓘、冷烜纂《(道光)济南府志》卷七〇,凤凰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3册,第569—570页。
     [7]吴道通纂修《(万历)江山县志》卷四六,明万历十二年(1584)刻本。
     [8]参见张之翰《西岩集》卷一五《镇南楼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4册,第481页。
     [9]于书云修,赵锡藩纂《(民国)沛县志》卷六,《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63册,第73页。
     [10]汪浩修,清宋俊等纂《(康熙)江山县志》卷一四,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
     [11]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五,《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34册,第529页。
     [12]《(康熙)江山县志》卷一四。
     [13]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3—114、161、232—239页。
     [14]《王世贞年谱》,第238—239页。
     [15]《王世贞年谱》,第186页。
     [16] 罗炌、黄承昊等纂《(崇祯)嘉兴县志》卷二三,明崇祯十年(1637)刻本。
     [17]参见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四九《工部右侍郎谈舜贤相》,《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6年版,史部第114册,第564页。
     [18]刘应钶修,沈尧中纂《(万历)嘉兴府志》卷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455—456页。
     [19]程楷修,明杨儁卿纂《(天启)嘉兴•平湖县志》卷一〇,《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27册,第601页。
     [20]吴宗焯、李庆荣修,温仲和纂《(光绪)嘉应州志》卷一九,《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第20册,第319—320页。
     [21]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一六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4册,第368页。
     [22]张海等修,清万櫹等纂《(乾隆)当涂县志》卷三〇,民国间石印本。
     [23]脱脱《宋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288册,第421页。
     [24]《弇州山人续稿》,《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4册,第717页。
     [25]郭汝诚修,冯奉初纂《(咸丰)顺德县志》卷一八,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
     [26]刘作霖、杨廷耀纂修《(康熙)湖广郧阳府志》卷一七,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27]参见郦波《王世贞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79—192页。
     [28]覚罗石麟修,储大文纂《(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刻本。
     [29]冯夔飏重修,朱霖增纂《(乾隆)镇江府志》卷五一,《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8册,第525页。
     [30]参见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二、二四、二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9册,第150、302、314页;《弇州山人续稿》卷六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2册,第166页。
     [31]顾璘《息园存稿诗》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263册,第403页。
     [32]张钺修,万侯纂《(乾隆)信阳州志》卷一一,清乾隆十四年(1749)刻本。
     [33]参见王世懋《王奉常集》卷二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33册,第434页。
     [34]付瑛《王祖嫡年谱》,《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35]王祖肃、杨宜仑修,虞鸣球、董潮纂《(乾隆)武进县志》卷一三,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36]唐鹤征纂《(万历)续修常州府志》卷一七,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刻本。
     [37]卢文弨《常郡八邑艺文志》,《续修四库全书》,第917册,第799页。
     [38]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6册,第541页。
    [作者简介]孙梦迪,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12&ZD15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