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章太炎未刊藏书批校题跋辑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暨南大学图书馆藏有章太炎先生生前藏书近四千册。其中明陈献章《白沙子全集》、清王夫之《船山遗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清张志聪《本草崇原》、清柯琴《伤寒论注》以及日人长井江衍《江氏周易上经时义》六种,上面

各有太炎所作藏书题记一则,批语若干,均为章太炎各诗文集所失收。兹予辑录,并作简要分析。

一、   陈献章《白沙子全集》

《白沙子集》六卷,京肆所得也。白沙平生不尚著述,其意多寓之诗, 或见之书札中。盖至道无名,有名而辩讼起。自宋以来,儒言相轧,多随门户而不征之于心,其辩讼又无法度,令人伥伥,莫能理其是非。白沙一切寓之于诗,则呶竟不起,而人庶知自反,儒道与释老异同,亦不言也。湛氏传其学,始有内外同异之辩,其去白沙之风远矣!世或疑白沙为禅,亦或力为之解说,号以真儒。虽然生化之说,宋明诸贤皆执而爱之,白沙不免焉。可谓豪杰贞固之士,于孔佛皆不尽也。章炳麟记之。

此则文字题于卷首扉页,系对陈献章其人其学整体之评价。太炎批本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何九畴重编刻本。

二、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晓岚与戴东原同时相善,皆不慊宋儒。顾东原所以诋宋儒者,曰责人求备,不本忠恕而已。周程诸公虽无此,而末流如此者固多也。晓岚则搜人隐微,唯恐不尽,迹虽不害,必诛其心。不能托明鉴于人,乃托明鉴于鬼神。使鬼神非聪明正直耶,存其事何益?使鬼神果聪明正直耶,则人正当效此明鉴也。由其说使人契刻之心脉,甚于宋儒末流,而与东原正相反矣。不悟以此持世,机械日深,彼此相斗,虽契刻亦不足以御千万人之黠慧也。老子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是岂晓岚所知? (卷首《序》末空白处)

碾玉用沙计,古今不甚异。唯刻玉成篆,多置金刚石缝于刀头,此即所谓昆吾刀欤?(卷十七姑妄听之三,页17b)

东原真有是言否?(卷十八姑妄听之四,页1a

大抵时疫多再归热之类,即所谓先厥后热者也,景岳法固不合。又可达原饮亦适以燥烈济热尔。《伤寒论》:“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则重剂石膏之治,正是古法。(卷十八姑妄听之四,页22b)

太炎批本为清嘉庆十二年(1816)北京盛氏重刻本。其中第一则题记比较了纪昀和戴震之学之异。另外三则批语则或补正,或质疑,言而有据。

三、王夫之《船山遗书》

《船山遗书》二百八十八种(卷),伪清两江总督曾国藩刻于江宁。先生秉乾元之德,值废兴之际,潜耀制作,纲维华夏。今之光复,自其《黄书》、《噩梦》出也,继大禹、尼父以后,盖一人耳。国藩生其乡里,而为羯胡尽力,勘灭洪氏,始犹以保民自号,功成,乃悉心从逆而不辞。晚盖悔之而刻是书,有以知先生绪言遗教,虽蛾贼,凶悖可化也。

太炎批本为清同治四年(1865 )曾国荃金陵刊本。此题记题于封面,言曾国藩刻《船山遗书》是由于晚年自悔,与太炎《文录续编》中《书曾刻船山遗书》所言“刻王氏遗书者,固以自道其志,非所谓悔过也”颇有出入,自相矛盾。 

此书太炎备藏二部,另一部有批语一则题于书眉,纠《船山先生传》所署时间之误,曰:

己酉在吴三桂称号前,此字有误。按:先生于崇祯十五年中式乡试,时年二十四;卒,时年七十四岁,则在清康熙三十一年也。又,十四年而𣣄作《行述》称“蒙太史之采风”,太史即谓提学。是己酉当作乙酉,时康熙四十四年也。

四、柯琴《伤寒论注》

《伤寒论》为仲景亡后叔和所编,其条目或无次第,世多疑叔和改定。按叔和于诸方有疑者,多自加按语。若小青龙汤,喘,去麻黄,加杏仁,则疑“麻黄治喘”,不当去。大柴胡汤无大黄,则疑“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其馀方下注云“疑非仲景方”者,尚有数条皆见治平林校原本,成注己多去之。以此知叔和所见各本不同,故往往致其疑惑。夫据宋不同之本互相补充成为定本,自不能秩然就理,固非有意颠倒也。《痉湿暍篇》云:“太阳所致痉、湿、暍等”,宜应别论。此则各本杂在《太阳篇》中,至叔和始,特为改编者,虽非仲景真本,以其自成条理,故后人无异言。今世改编《伤寒论》者,亦犹叔和之编《痉湿暍》耳。夫戴记述事无序而魏徵集类礼,左氏五十凡例因事著见,而杜预集释,例其在医经《素问》、《针经》旧有篇第,而皇甫谧、杨上善之流又各分科编次,凡以使人易晓而巳。夫改编《伤寒论》者亦然,若必诬谰叔和,自谓己所定者即为仲景真本,只见其惑也,柯氏凡例云:“虽非仲景编次,或不失仲景心法。”视方、喻诸家为慎。(卷首《自序》末空白处)

阳风乃用桂枝温药,阴风乃用石膏凉物。既言“阴风”又言“热淫于内”,吴鞠通极诋先生自相矛盾。不知阳风寒微,营卫易于抵拒,故热外发而微;阴风寒甚,营卫难于抵拒,故热内菀而甚。是以阳风反用桂枝,阴风反用石膏也。吴氏浅识,何足以知之。(卷二,青龙汤症,页19)

此条究竟难解,注亦支离。

下法云“伤寒重者烦躁,轻者微烦”,此既以为伤寒轻证,又补“烦躁”二字,前后自相反矣。

表证尚轻,表证将罢,何以倍用麻黄?此先生不了处。(卷二,青龙汤症, 页19)

按“三方鼎立”之说,实始于《金翼方》。(卷二,青龙汤症,页21)

如此说则是倍用麻黄所以监制石膏,恐亦不确。(卷二,青龙汤症,页24)

人身水液本非纯清,中焦尤甚。大抵寒热入里,轻则水凝,剧则水涸也。凝犹未至于涸也。故渴欲饮水,水入反吐,以五苓散化其凝液,济以暖水,则渴自止。若渴饮数升者,此水涸也,水涸非可化生,故宜白虎除热。柯以火用不宜为说,非也。此但轻于白虎证耳。(卷二 ,五苓散证,页29)

按此与白虎证不同者,其渴不甚耳。不当加“心下悸”三字。(卷二 ,五苓散证,页32 〕

大黄中有五倍子质,故下后能回津液,亦能作痞。病在内者,误下作痞而已;病在外者,误下后津液上升,而外热又入,津液与热相搏,故为结胸。(卷二 ,陷胸汤症,页37)

大下之,何以不大便五六日?盖下后,大黄中五倍子质胶滞肠口 ,故不大便也。(卷二,陷胸汤症,页38)

按如柯说则“藏结即寒疝”也,大抵此章专论结胸,旁举藏结以见其异。而藏结非伤寒误下所致。(卷二,陷胸汤症,页42)

此乃病在冲脉,非旁光也。所以与桃核承气证分。(卷二,抵当汤症,页52)

近人桑菊饮、银翘散皆以轻剂和之。然主治在肺,而不在胃,犹未能丝丝入扣。(卷三,阳明脉症,页2)

此数语大误!按《经》言“汗多则热愈”,“愈”自训“病解”,非“病愈甚”也。盖二语本承属府不令溲数言,溲数汗自少矣。以须汗多,故不令溲数也。(卷三,阳明脉症,页4)

栀子豉证为热入鬲与冲脉之病。冲脉者,十二经之海,是以营热转甚, 以归冲脉。今所谓“大动脉”是也。心中懊憹诸象皆是热入冲脉,犹未犯心。若犯心则死不旋踵矣。治冲不应取之阳明,故列为阳明证,营本属于太阳,故亦列为太阳证也。(卷三,栀子豉汤症,页26 )

此数条本在《太阳篇》,太阳以胸中为里,阳明以胸中为表,故两经同得用栀豉。

又按柯君《论翼》明言:太阳主营卫,心胸是营卫之本。然则梔豉证心中懊憹,胸中窒;小柴胡证胸胁满,心烦;大柴胡证心下急,心下痞硬,正宜在太阳篇,不必移入阳明、少阳篇也。阳明亦有栀豉证者,以胸鬲为太阳之里、阳明之表也。

少阳亦有小柴胡证者,以胆与三焦同病也。盖柯君《论注》先成,《论翼》后定,不及追改也。(卷三,栀子豉汤症,页28)

按《本草》柴胡主治“胸中痰实”,本非纯表药。若谓病在半表半里,当得一味表药以散之,何以不用桂枝乎?(卷三,柴胡汤症,页64)

按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然桂枝汤证中本有“干呕”,明“呕家”指平日喜呕者,非谓猝病时干呕也。此证桂枝不当去,况方中有柴、芩苦味,非如建中汤之纯甘乎?(卷三,柴胡汤症,页66)

按此是寒热错杂之病,与干霍乱因阴湿寒者不同。干霍乱者即心疝、寒疝是也。(卷三,柴胡汤症,页88)

按自来说少阴证者,皆偏主足少阴。柯君亦不免此误。其实《阴篇所》所说指手少阴居多。(卷四,少阴脉症,页8)

厥阴证有此。盖内必有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之象也。所以异于少阴寒厥,而方亦不同。

案先生《伤寒附翼》与此论异。(卷四,四逆汤症下,页31)

今西医说蛔之初生,起于小肠,穿肠入肝,由肝上鬲入肺,乃倒行下胃还肠。古人以蛔病属厥阴,以其自肝而上也。不必以“厥阴风木,虫为风化”附会成说。(卷四,厥阴脉症,页45)

按四逆散固微下剂,白虎汤不得言下。此拟未合大柴胡汤有大黄者可也。(卷四,热厥利症,页53)

柯琴,字韵伯,号似峰。原籍浙江慈溪,后迁居江苏常熟。清初医学家。柯氏对《内经》、《伤寒论》研究精深,颇有新得,撰写《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为伤寒学派的重要著作。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伤寒论注》。《伤寒论注》共四卷,是柯氏将《伤寒论》原文,依据六经方证,分立篇名,重加编次。每经先以脉证为总纲,继即立一主治方证,并归纳加减变化类方诸法,成为一个系统并采取分篇汇论的体例,注释仲景原文和辨证前人的学说。

太炎批本为清扫叶山房本《伤寒来苏集》。第一则题记为总评之论,其馀几条批语则或纠错,或补正。辩证病理,运用药方,颇有心得,洵与柯氏之论相得益彰。

太炎先生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博古堂重刻《伤寒论注来苏集》本上亦有批注,较扫叶山房本少。

五、张志聪《本草崇原》

是书名为《崇原》,其实不能得《本经》真旨,且《本经》药物既不全载而又附入唐宋所增以乱之,陈说性味又喜附以五运六气之说。此陶弘景、苏恭、掌禹锡所无,乃自洁古、东垣始耳。既师其技而又议之,所谓以五十步笑百步也。(卷首《序》末空白处)

《本经》无一语及五运六气,其言药所主治,本之实验。《别录》以下亦然,岂待后人耶?(卷首《序》末空白处)

升麻《别录》始见。

《本经》桑根白皮在中品。

《本经》丹参在上品。

《本经》芎藭在上品。

《本经》茜根在上品。

《本经》龙胆在上品。

《本经》檗木在上品。

《本经》桃核、杏核在下品。

《本经》皂荚在下品。

乌头乃《本经》正品,不得言"附"。(卷首目录,页1)

《别录》称人参通血脉,破坚积,疗心腹鼓痛,匈胁逆满,故古人多用人参为疏导之药,如理中治匈中痞坚是也。后人不识其用,而喻嘉言谓:于消导剂中加人参。吴又可谓:于攻下剂中加人参,其力自倍,乃骇其神异矣。(卷上,页1)

今所用肉桂乃桂之干。桂枝乃柳桂之枝。前人亦无箘桂为桂根之说。(卷上,页13 )

按《别录》黄连调胃厚肠益胆。大抵本是写心之药而能益其府。写心故厚小肠,写心主故益胆。(卷上,页20)

牛黄乃牛胆汁所凝成,如人之有胆石病矣。寒热往来,治在少阳,惊痫狂痓,皆少阳相火,挟厥阴风盛而致。以牛之病胆治之,所谓误治也。(卷上, 页28)

张志聪(1644-1722),字隐庵,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医家。师事名医张卿子,穷研医理,于《内经》、《伤寒论》颇有心得。构侣山堂于杭州香山,招同道、弟子数十人,讲论医学,为中医医学教育民间授徒形式之一大发展。生平著述颇丰,存世医学著作八部。所著《本草崇原》,是历史上第一部注释《神农本草经》的药学专著。全书分三卷,按《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运用五运六气的理论,对300味中药的药性做了恰当的阐释,是一部实用价值较髙的本草学专著。

太炎批本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排印《医林指月》本。第一则题记为总评,其馀六则批语或点或评,对医典的理解,药性的探讨,尤有见地。

六、长井江衍《江氏周易上经时义》

是子颇能援引古义,在东方学士中独为娴雅。唯学《易》未得门径,好用匈臆,如爻辰之说,全弃旧义。如以爻辰为非,则屏绝弗言可也,何为巧用其名而又异其义耶?八卦方位改易其常,直谓汉世至今皆错仞卦位者,尤为荒诞矣!

长井江衍,号郁斋,日本人,生卒年未详,其生活时代约当中国清末民初之时。精通汉学,于《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均有研究。所著《周易时义》十二卷,自称欲申孟氏(汉代孟喜)《易》学,而象数必求诸许氏《说文》,爻辰则求诸《逸周书·时训》、《吕氏春秋》“月令”及《大戴礼记·夏小正》。然虽间或发明古义,而臆测穿凿尤多。

太炎批本为民国七年(1918)刊印江氏所著《经学全书》十二石鼓斋藏本。见于封面的这则批语,是对该书作者东方之学的总体评价。寥寥数语,深中肯綮。

作者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图书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