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宋代书目中的宋赋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赋是一种兼有韵文和骈文特色的文体,由先秦的骚赋、汉代的大赋、六朝的骈赋不断发展,而产生一种限制更加严格的律赋。律赋是唐宋时用来取士的试体赋,因为要讲骈偶、平仄,还要限押韵,因此束缚很紧,是种很能体现作者才华的文体。之后,宋代又产生了一种以散代骈、骈散结合、句式参差、押韵不严的文赋。偶尔翻检书目,发现在古代的书目里赋不是单收在集部中的。①宋赋的创作很兴盛,故本文试图以宋代书目中著录的赋为研究案例讨论一下宋代赋的创作和古代书目赋著录的情况。②
    一、从目录学的角度看宋赋创作
    (一)私家书目对于宋赋的著录
    宋代著名的私家书目中,能让人基本完整了解宋代赋作情况的有三家: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和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尤袤的《遂初堂书目》记录太过简略,无法让后人清楚从中知道其所著录的图书中有多少是赋作,因此暂时不做考虑。
    《直斋书录解题》在子部阴阳家类著录《珞禄子》一卷、《壶中赋》一卷,卜筮类著录《六壬洞微赋》一卷,医书类著录《五运指掌赋图》一卷,杂艺类著录《打马赋》,类书类著录吴淑的《事类赋》三十卷,其余的宋赋基本上都收在集部的别集类和总集类。因为《直斋书录解题》是一部解题目录,故此,我们除了能直接从冠以“赋”名的集子了解宋赋的创作情况,也能从宋人编选的宋赋总集与别集了解当时的科举情况与文学创作状况。如:《天台集》二卷是宋人李庚、林师箴等所辑的唐代作品,除诗外还收有赋两篇。《后典丽赋》四十卷收集唐以及宋朝盛时名公之作,收录时间止于绍兴年间,而《指南赋笺》五十五卷和《指南赋经》八卷全为书坊编辑时文,收录止于绍熙以前。真德秀《文章正宗》二十卷分四门其中一门即是诗赋,《皇朝文鉴》的赋还特取《五凤楼》为压卷。各类诗文的总集选编古已有之,但如此大量而密集的选编赋集却是宋代才有的。选文者用意无非是供科举士子作范本以及展示个人志趣、品味,体现其文学观念,如真德秀的自序所言:“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词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故今所集,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而旨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词虽工亦不录。”他的观点代表了宋人为文的普遍观念:“经世志用。”《直斋书录解题》在《皇朝文鉴》条记载:“朱晦庵晚岁尝语学者曰‘此书编次,篇篇有意,每卷首必取一大文字作压卷,如赋取《五凤楼》之类,其所载奏议,亦系一时政治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尽在其中非选、粹比也。’”③别集类著录有宋代科举的试卷《吕文靖试卷》一卷,除吕夷简的杂文时务策亡,尚余《礼行于郊赋》与《建侯置守孰优论》二文。陈振孙在其他集子的解题中还记录了宋代以辞赋名擅场屋的有欧阳修、刘辉、郑獬、滕甫、陈傅良、袁去华等数人,可见宋赋创作主要是为科举服务的。
    《郡斋读书志》在史部编年类著录《历代纪元赋》一卷,史部刑法类著录《刑统赋》二卷,子部五行类著录《河图天地二运赋》一卷,子部类书类著录《鲁史分门属类赋》三卷。《郡志附志》子部类书类著录《补注事类赋》三十卷,集部总集类著录的《清才集》十卷系刘禹卿编辑古今题刻门篇什铭赋,《宋文海》一百二十卷由编者分赋、铭等凡三十八门。④《附志》别集类著录的书名一般以“集”称,关于集子的内容基本不作描述故而通过书目我无法知道书目著录的宋人别集所收宋赋情况。不过按古人收集编撰诗文的惯例是先诗后文,而晁公武在《宋祁集》条注明:宋氏兄弟以辞赋妙天下,必是集中收有赋若干篇,且极富才华尤为晁氏欣赏才特此标注。
    《通志·艺文略》法书类著录《隶书决疑赋》一卷、《类刑赋》一卷,道家类著录《纪圣赋》一卷、《金丹赋》一卷、《水廉洞大还丹赋》一卷、《谷神赋》一卷,释家类著录《感通赋》一卷,天文类著录《小象赋》一卷、《黄黑道内外坐休咎赋》一卷、《任常五星赋》一卷、《风云测候赋》一卷、《占候风雨赋》一卷,五行类著录《遁甲赋》一卷、《遁甲转征赋》一卷、《太一枢会赋》一卷、《六壬军帐赋》一卷、《六壬赋》三卷、《三命消息赋》十卷、《地理赋诗论》三卷,类书类著录《事类赋》三十卷,集部分出赋类,宋赋共二十部[1]。《郡志》的著录虽然不如《直斋》清晰详细,但仍给我们总结规律提供了帮助。而《通志·艺文略》虽然有为赋开辟专类著录,但是还有一部分作品因为题材是社会科学或佛道养生之类而著录在其他类目里。因此剔除重复著录的部分赋作后,研究者可以知道宋代私家藏书中有多少宋赋作品。
    (二)官修书目所著录的宋赋
    宋代的官修书目有《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国史中的经籍志,其中《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的是唐代流传的书籍和著作,而《崇文总目》主要是著录宋代四馆书,而且著录得过于简略,其中仅集部著录的赋作可以通过作者名查考出创作情况,其他三部中著录的赋作除《占侯云雨赋》一卷有小注可知为宋人创作外,很难判断其创作时段。而宋国史早已亡佚,其留存下来的片段都在《宋史·艺文志》中,因此试图通过它作为探讨官方收藏宋人赋作情况。
    《宋史·艺文志》在经部易类著录《周易六十四卦赋》一卷、春秋类著录崔升的《春秋分门属类赋》三卷、裴光辅《春秋机要赋》一卷、尹玉羽《春秋音义赋》十卷还写有《春秋字源赋》二卷、李象《续春秋机要赋》一卷,小学类著录《正字赋》一卷、孙秀昭《决疑赋》二卷。史部编年类著录杨备《历代纪元赋》一卷,史抄类著录《五代撰要赋》一卷,刑法类著录《刑统赋解》一卷。子部地理类著录盛度的《庸调租赋》三卷,释氏类著录延寿的《感通赋》一卷,神仙类著录《谷神赋》一卷,天文类著录《二仪赋》一卷、《太阳太阴赋》二卷,五行类著录《枢会赋》一卷,姜岳《六壬赋》三卷、《踏地赋》一卷,类事类著录《事类赋》三十卷,毛友《左传类对赋》六卷,医书类著录刘青海《五藏类合赋》一卷、张文懿《脏腑通玄赋》一卷,集部别集类著录郭偾《体物集》一卷、冯涓《怀秦赋》一卷、《沃山焦山赋》一卷、赵邻几《禹别九州赋》三卷,文史类著录毛友的《左传类对赋》六卷、吴处厚《赋评》,总集类著录徐锴《赋苑》二百卷、《赋选》五卷等2。《宋志》著录的书目虽多,但是因为其分类不当,没有统一的著录体例,书目著录混乱,重出现象严重且著录时出现的错误极多,因此《宋志》里的书目数量和书名仅供参考不能列为数据统计时的重要凭据。不过翻阅《宋志》仍可发现宋代赋创作的题材丰富多样,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纯文学性质的作品,它已经成为一种用途极广的文体。
    由以上四部目录所著录的赋集情况了解,宋赋的题材十分丰富,或咏物怀古或歌颂祖国山河或探讨经史问题,可谓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宋学对宋代赋创作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从春秋类、小学类、文史类著录的赋可知,宋人喜欢对经书作集注、作义疏并编撰史书、记录史料,他们对经史的研究也影响了赋文学的创作。宋人的科技发展迅速,除笔记史料记载这些发展状况外,他们也会用赋来展示自己的科学观念、科技知识,如:天文类《占云测候赋》之类。宋代文人在医学上也颇有研究不仅会在笔记中记载一些医方,写一些药名诗还在作赋时运用到医学知识,可见当时的文士是十分重视医药卫生的。医学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文士在生活实践中重视医药卫生,并由实践提高到理论,宋代的医学因而发达,而医学知识的普及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从这四部书目里赋的著录可知,古人著录书目不仅要看书籍的体裁还要看它的题材,有些作品虽然用的是赋体,却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他们有的记载历代史实,有的记录天文地理知识。这些赋虽然没有多大的文学价值,但是有不错的史料价值,有些还具有百科全书性质为当时的人提供某一方面的便利。佛道两教的兴盛也为赋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参与者也不仅仅是士人而多了一些方外人士,另一方面看,这也是赋创作发达的反映。只是分散著录这些作品不方便学人通过书目考察一代赋创作情况,也展现了古代书目著录的缺陷。
    二、从文学创作角度分析赋的著录
    (一)仿作影响下的宋赋的创作
    宋代赋文学大体分四类:搔体赋、仿汉大赋、律赋和文赋。宋代的骚体赋有直接仿楚辞而作的,如:李纲的《拟骚》、范成大的《楚辞四首》。有以“辞、操”名篇的骚体赋,如:朱昂的《隋河辞》、欧阳修的《醉翁操》还有一些是不带文体名的骚体赋,如:《皇朝文鉴》卷三中收录的欧阳修的《山中之乐》、毛令的《我思古人》、沈括的《幽命》、刘颁的《明月篇赠张文潜》等。关于这些作品的体裁历来有看法分歧,本文根据曾枣庄的《宋代文学与宋代文化》把它们算做骚体赋。骚体赋的题材多样,总体看来还是抒情为主的纯文学作品。
    宋人的仿汉大赋者不少,动辄万余言的汉大赋展现了汉帝国的富裕繁华以及其疆域的辽阔和文人们面对国家大一统时的自豪。宋代上层统治者需要类似的文章为其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钱熙进万余言的《四夷来王赋》,太宗便爱其才。周邦彦一篇《汴都赋》时人称赏而动人主,楼钥为其序时不停称道:“富哉壮哉!极铺张扬厉之工……而皇朝太平之盛观备矣。”在周邦彦奉徽宗之命再次献《汴都赋》后不久,李长民又撰《广汴都赋》据考此赋作于宣和年间,篇幅长达七千余字,与周赋篇幅相差无几。除描写京城繁华外还有歌颂朝廷盛典的,如:王禹偁的《籍田赋》、丁渭的《大蒐赋》、杨亿的《天禧观礼赋》、范镇的《大报天赋》、范仲淹的《明堂赋》等,此类创作徒以篇幅宏大、词采华美而称美于当时,没有多少实质内容。还有直接反映徽宗朝的荒政的,如:李质的《艮岳赋》、程俱的《采石赋》等。那篇奉命做的《艮岳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连汉赋那样劝百讽一的结尾也无,这篇赋除了史料价值外实在不值一提。北宋灭亡后还有总结教训的《原乱赋》。宋代的仿汉大赋总体水平不如汉大赋,不过其辞藻平实,不象汉大赋追求怪奇。通篇以论为主,比汉大赋的通篇摹写略有气势,句式也较之富于变化。
    (二)科举应试中的宋赋创作
    唐宋科举出现了多用于考试的律赋,从上面四部书目的著录情况了解,律赋创作已经是宋代士人科举中的大头。康熙《四朝诗选序》云:“熙宁专主经义而罢诗赋,元祐初复诗赋,至绍圣而又罢之,其后又复与经义并行。”可见除熙宁、元丰、绍圣年间外,宋代都以诗赋取士,至少兼试诗赋,只是唐代科举考试偏重于诗,而宋代偏重于赋而已。宋代律赋也并非全为应试之作,如书目中著录的《攻媿集》等,宋人律赋有考试前的习作,也有入仕后闲暇时的作品。宋人文集往往律赋甚多,“田锡现存赋24篇,有律赋9篇。王禹偁现存赋27篇,19篇为律赋。夏竦现存14篇赋,有12篇律赋。宋祁现存45篇赋,24篇是律赋。范仲淹存赋38篇,35篇是律赋,堪称宋代律赋大家。文彦博现存20篇,18篇是律赋。刘敞现存赋30篇,有22篇是律赋。……南宋文集中的律赋较少,但楼钥《攻媿集》存15篇赋尽为律赋”345。宋代除几次废止赋试外,一直是以诗赋考试占主要部分的,宋人为了入仕自小就练习诗赋。故律赋的创作可以说已经深入骨髓,宋人熟读经史,因此赋创作里常常可见以经史为材料的作品。从上文的书目著录就可略知当时的创作盛况,并了解到宋代经学、史学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宋人参政议政意识强烈,无论哪种文体都会有议政之作,赋创作也不例外,其中以律赋中的议政作品最多。有一些赋更是以法律为内容进行创作,如:《刑统赋》。还有很多律赋从题目就不难看出是议论军政大事的,如:田锡的《开封府试人文化成天下赋》《南省试圣人并用三代礼乐赋》等。宋代律赋中的咏史、咏物之类更是借古讽今表明作者政治意识的好题材。
    文赋兴起于唐、成熟于宋,是对律赋的反动,向秦汉古文复归的表现,文赋既称文,便具有文的特质,虽有骈句更多的还是散句单行。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虽然文赋的创作在文坛上曾掀起过高潮也曾为许多人仿效,但留下来的作品极少,而且文赋的创作纯以学历胜、以才情胜兼之它缺乏赋的讽诵特色,他人很难达到苏轼他们的成就,故在后世的传承过程中再也未见欧、苏时期的盛况。苏轼仅存的4篇文赋除前、后《赤壁赋》,就是《黜鼠赋》和《天庆观乳泉赋》。从名称和内容看,仍不脱抒情与议政功能,与其他三类赋作一样是文学对政治、历史的反映、反思。
    我们探讨的四类赋主要是指纯文学作品意义的赋,另外还有一些书目里著录的缺乏文学特色的赋,如:《占候风云赋》《事类赋注》《春秋经传类对赋》之类。就现在的文学观念而言这一类作品是应该著录在文学类的赋类里的,但是从它们的内容分析古人的著录也可以通过,毕竟现代也有用文学形式讲解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内涵的作品。例如《事类赋注》是以赋为体例的综合性类事类书,将典籍中的故事编连成赋为体例的类书,是吴淑的创造。据明代李濂刻书的序说是按照宋代科举诗赋考试的体例进行创作的,也就是说这是为科场之需而作的。之后各朝都有人沿袭其体例,为中国的类书撰述提供了新的体裁。而《春秋经传类对赋》的自序云“欲包罗经传,错综名迹,源统起来,按其典实,故表其年以证之,欲循其格式,故比其韵以属之。”显然这类赋不是以文学为理念进行创作的,而仅仅利用这一体裁而已,毕竟在宋代科举考试赋为主流。这些作品虽然不再是纯文学却展现了宋代各类学科结合的情况,也为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记录、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
    宋代诗、文、赋创作的数量都远远高于楚辞,楚辞可以单列一类,而赋在书目著录时要么附录于诗集之后,要么收于文集中成为其一部分而使人无法从书目查询中得知宋赋的具体情况。《郡志》集部序曰:“昔屈原作离骚,虽诡谲不可为训,而莫辨藻思,宏丽演迤,发于忠正,蔚然为后代词章之祖。众士慕句……。然轨辙不同,机杼亦异,各名一家之多。学者欲今式焉,故别而序之,命之为集。”④由此得知,屈骚忠君爱国发自内心,辞藻宏丽源于忠正,赋文学在这方面明显不如它,虽然也有劝谏,却是劝百讽一;虽然辞采华美,却不如楚辞的清丽典雅。宋赋的创作数量虽宏,质量上却无法与楚辞比肩,而且古人景仰屈原加之楚辞自身的特点使得楚辞一直以纯文学形式留在后人心中,供人模拟抒发其忠君爱国之情,而赋缺乏了这种心理地位优势,其铺采辞陈的特点又能用于不同的方面,故此赋文学直到郑樵撰《通志》时才划出赋类。宋赋的题材扩大体现了宋代各类学科各种知识的交叉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宋人文学创作的一幅画卷。
    [注释]
    ① 本文所使用的书目主要是《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和《宋史·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虽是元人所编,但它所据的是《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中兴国史艺文志》等书目而成,故笔者将它当作研究的范本之一。
    ② 本文只研究书目中著录的宋赋,书目中著录的宋以前的作品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
    ③ 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68页。《鲁史分门属类赋》在《玉海》第59卷题为杨均撰,与《郡志》同。《宋志》春秋类作崔升撰、杨均注,别集类与类事类又重出《鲁史分门属类赋》1卷,前类题为崔升撰、后类未著作者。晁氏与王氏乃宋人,收集材料毕竟易于元人,且《宋史》编撰者疏忽太多,错误层出,疑《宋志》误。
    ④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页。为避免繁杂,本文只抄录四部目录的部分赋著书目。
    [参考文献]
    [1]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曾枣庄.宋代文学与宋代文化[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许净瞳(1982-),女,湖南岳阳人,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