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地域性文学研究的优秀之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李小群、乔力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齐鲁文学演变》)一书,以悠久灿烂的齐鲁文学和深厚雄浑的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野和大文学观出发,在融通中追求思维和结构模式,整体形式上则是古今贯通、时空交融,在宏大厚重的纵横探究中,使文学与文化的共时性多向互动和文学形态历时性的丰富演变得以多元并呈,体现了独特而鲜明学术个性。这是一部无论在研究理念、方法和学术空间上都多有突破和创新的力作,可以说为当前地域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范式,拓展了新路径。
     以贯彻始终的文化视角和大文学观念,发掘齐鲁文学的文化内质、揭示和呈现自古以来的齐鲁文学的“文化志域”,在精神文化领域的交集互动中凸显文学语境与作家经验世界的产生机制,打破了以往地域文学总体研究中以历史描述为主的线性的、平面叙述格局,形成对文学形态演变各阶段的具有文化深度和立体性的动态考察,是本书显著的主体特色之一。
    在《齐鲁文学演变》一书中,著者认为,地域文学的质地与风貌,从根本上讲是文化所涵示的,而文化意义层面对地域文学发生影响的多重因素中,地理条件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世代传承、深入人们心理和意识结构的文化与文化精神。同时,时代主流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外来文化等也在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域文学。因此,地域文学实际是呈现了自律性与他律性、独特地域性和文化共通性并存的并且众多因素交相作用的一个“文化——文学生态系统”。正是基于这种对于地域文学与其文化内质关系的原理性思考,著者在书中围绕齐鲁文学形态的生成演变,深入展开了对其文化内质的提炼与抉示。如对齐鲁大地地域文化深厚渊源的发掘,包括齐、鲁最早期立邦治国思想的追溯,对孔孟思想及先秦诸子等文化元典的论述,民间伦常教化思想的传播延续等等。同时一再重视强调时代性、社会性和外来性等文化的“合力”作用。成功地烛照、揭呈了齐鲁文学宏大的“文化场域”。如其中不仅专门列有一章《齐鲁文学文化内质的个案考察》,而且从书的起始到其中涉及的每一个文学阶段、每一例重要文学现象,都注意贯穿了对其文化语境的重建和文化特质的考察。在努力去寻索和再现那扎根于大地的文学生产和历史、文化及广大社会现实之间,由许多环节交错衔接而成的纷繁复杂运动之际,敞开的是整体性的文化态势和文学、文化多种因素的互动相生过程。“根据地域文学发展流变的不平衡性的总体特点和文化——文学的互动生成原则”,由此而“突破以往线性的、平面的叙述格局,围绕齐鲁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和重点文学现象,对其空间形态及其生成因素作深入的探察,研究探讨其形态的演变及规律”。(《齐鲁文学演变》第25页)这里,文学不再被静态地描述,而是被立体地凸显复原在文化的大空间里,显示了它于社会、历史节链里更为自然、鲜活、积极跃动的生命本体和美学魅力。全书所体现的这种文化与文学紧密关联在一起,双向联动、多元共呈的内在框架建构,在地域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中尚属首见,显示了本书坚实的理论基点和学理支撑,它从更高一个层次上进入文学本身,将研究带入更深广的境地。
    《齐鲁文学演变》的又一大主体特色,是它以独有的理念和思路,根据地域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平衡发展规律这一慧眼独具的学术观点,重点选取、确立了齐鲁文学的四个高潮期和高潮期内外的重要文学现象及经典作品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采用古今贯通、时空交融的大文化视域框架,以文化传承和文化的‘合力’作用作为切入点,深入探察其共时性结构互动中的文学范式生成和历时性动态演进的内在精神与形式创新。”(《齐鲁文学演变》第25页)从而紧紧扣住了齐鲁文学恢宏丰瞻,精彩纷呈的文学样态,又避免了泛泛而论,形成了对其3000年文学形态生成与演进的生动统摄。
    在《齐鲁文学演变》中,著者根据齐鲁文学动态发展进程中不规则出现的高峰时段,理性地分析、择取了北宋至南宋前期、明代中叶到清初、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80年代后至20世纪末为齐鲁文学的四个高潮期,并指出先秦时孔孟儒学加上《左传》、《国语》、《诗经》中的齐鲁之音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元典时期为齐鲁文学的肇事期。是为“上编”:“高潮鸟瞰”。中编则为“个案研究”,基本是对高潮内外各时期典型文学形态作具体微观的探讨,以与上篇相互映照抉发,形成了纵向与横断面、史与论、总体论述与个案的有机结合,使文学的总体审视与个案的深入阐释和细部探究相对应,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穿插交织。探察其地域文学风貌的主题内涵与形式外显,其价值取向、情志内蕴、雅俗形式的变化、文体艺术的特征等等。揭示其形态演进中的精神内核与艺术创新的规律,及其背后潜在的文化和艺术经验。其中有不少论点、篇节发人之所未发,或对一些文学现象给予重新定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对文化元典的论析,指出其所涵育的经世功用理念,后来不仅一直贯注在齐鲁文学的本体意识中,还辐射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学的核心价值;又如对元代戏曲镇山东东平的文化与文学的双重观照,对当时世侯文化对杂剧戏曲人俗文学的产生及作用的分析;还有对向不为世人所注意、但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济南诗派”的发掘及对其于明清文坛影响的考察等。下编“齐鲁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是本书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结构和内容。这里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或文学形态串联起来,加以前后时期的多维比照、多向比较,从纵的时代演进中去论述,无疑更有利于纵深地探察古今文学在精神、形态上的历史衍生、传统接续与变异。如其涉及的“儒家‘入世’观念的演变:民族危难之际的南宋文学与抗战文艺”、“山东英雄叙事的传统与变迁”等就某一主题、题材或文学历史时段进行的古今演变的研究,既是一种打通了年代和学科界墙的新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综合研究的新的学术理念。在高度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有力地拓宽了地域文学的研究空间。
    通观该书,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部分内在结构略显仓促和松散,个别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有遗漏等。但瑕不掩瑜,《齐鲁文学演变》以独特的学术个性、开阔的文化视野和系统开放的创新性研究,独树高标,展现在了文学地域性研究的途径,必将对方兴未艾的地域文化和文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