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徜徉于天地之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查莉 参加讨论

    相较于《在天地间徜徉——我的世界之旅》原书,任一的书评都可能显得粗糙隔膜,这里我也仅能隔雾观花地说一些个人感受。
    朋友惠赠此书,极力推荐其可读的理由一二三四。 我个人一直不怎么喜欢所谓的游记,特别是那类颇有推动旅游经济嫌疑的商业游记。但在三月的一个潮湿和润的周末,我还是窝在家中,浅酌着清香的新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在天地间徜徉》的美,美在文字、思致、灵感以及文化的真实厚重。
    这绝不是余秋雨式的文采斐然、气势磅礴的世界漫游。就我个人的阅读口味而言,也不知怎么搞的,那些抒情华美、拿腔拿调的所谓“美文”一直就入不了本小姐的法眼。而这本书的文字却毫不费力就感染了我,它浅显、朴素,透着文化的灵气,就像老朋友在耳边娓娓絮絮地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而我,则无须强装笑脸,或摆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模样,频频点头,心领神会。我只需庸懒地斜靠在躺椅上,放松身心,平静地倾听。
    ——樱花也一样矛盾,它合群,一呼而出,争先恐后;它孤单,孤单得不要绿叶的扶持;单片的花瓣纤纤弱弱,羞羞答答,手都捧不起;花瓣织成的锦被,却漫山遍野,铺天盖地;水火本不相容,它却兼具两者的特性:细碎单薄,柔弱如水;执著热烈,如一蓬火,谁不为之折服?三月的樱花节,似乎也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更是人借自然抒发人的宗教和哲学,人将自己的激情、迷恋、伤痛、饥渴、欲求、希望和绝望,都写进了稍纵即逝的樱花。
    ——此刻,四周的码头还在沉睡,湖水浩渺,薄雾和着湖面升腾的氤氲水汽,对岸是一抹横山。以色列沙漠里的山脉自有一种特殊的玫瑰红,十分娇艳,而这儿的山也许是因为水汽的滋润,显得柔和清淡,正是朝阳喷薄而出之前柔板的前奏。
    ——开罗的一月,天气就像纽约的初秋,温暖干爽。傍黑时分,沙漠的热气退去,甚至泛起一丝凉意。这时纯碧的蓝天慢慢幻成绛红色、紫色,最后转为宝蓝色,遥遥对应着沙漠的金黄。两种色彩之间,天穹和大地上下连接而相互融合。
    ——人去楼空你不要为之惆怅,为你有幸在今夜欣赏摩尔文化存世的惟一完美代表而心存感激。我来了,我走了,未留痕迹,我却不为之叹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看得出来,这样的文字并不是绞尽脑汁熬夜熬出来的。它有点清幽,却不失豁洒的襟怀和气度;有些煞有介事的炫博,却不失机智的灵性和生气。朴素的文字里透露出作者真挚、纯朴、健康的情感。
    作者旅途中无暇读书,但行前读百家杂书,想去探寻的目标欣然应声而出。正如作者自己所说:“马丘匹丘,说白了,只是荒野山巅的乱石堆砌,但是读过印加帝国的简史,乱石堆里将闪现宫闺的华丽,透出民间起居的温馨。一种曾经灭绝的文化所残存的魅力还是让你怦然心动。你要是读过一点哲学史、宗教史、文化史,再去追寻耶酥的踪迹,将是一步一景,回眸处正是拈花微笑的历史。”
    读散文本是一种纯粹的放松,一份无可无不可的惬意和分享。作者的情感和个性之光在笔下的文字间直接显现出来,多无遮掩的可能和必要。我也和大多数普通的读者一样,希望从散文中能寻找到一份切实的共鸣和慰藉,或是一种虚幻、暧昧的但是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感觉”——那种教人心安的阅读的快乐。从我个人的好恶而言,我从不期望着从散文中一定要去获得什么知识、技能、信息。我总是担心那些“现实”的东西会破坏我的“感觉”,勾引着我回到沉甸甸的物化的现实中去。
    然而在这本书面前,我的这份心态却在不经意间被改变了。它导引着我游遍了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熟悉和了解历史尘封的文化沉淀,一面倾听来自天地、自然、人文方面的一个个亘古常新、让人惊怀的故事与传说。樱花的柔弱美丽下曾经藏着血腥与罪恶;耶路撒冷之路上耶酥走过的两千年的西方文明的足迹;辛德勒用一生所积淀的不朽的价值;泰姬陵泣诉千年一绝的爱情;土耳其后宫紧闭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七百年中最隐秘、最放荡、最荒唐的历史;五千年人神庇护的沙砾之上金字塔之下,神秘的法老木乃伊有着不可思议的制作工序;小城魏玛透着席勒歌德厚重的文化底蕴;巴黎奢侈浪漫的空气中还隐隐飘来大革命的呐喊;人去楼空的阿尔罕不拉宫固守着摩尔文化;滑铁卢抒写了拿破仑心中永远的伤痛;“鸟都噤声”的奥斯威集中营控诉着纳粹的残忍、变态和野心;布拉格一面遗忘卡夫卡生涩的字句,一面偏偏留下了“卡夫卡式”的种种;世界第八大奇迹——纳兹卡的图形和线条还在等待人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可惜来日无多,它正面临人为破坏和自然风化的危机;湮没了的旧城废墟马丘匹丘见证了太阳帝国的兴盛灭亡。
    作者孟蔚彦去国二十载,行走三十七个国家,自拍自选自撰,遂成一部旅行手记,“将旅行中五味杂陈的长嘘短叹,托付于读者”。有幸成为读者之一的我,充分享受了一次文化之旅,并欣然获得了不少“知识、技能、信息”,可谓一举多得。这些“物化”的人和事非但没有破坏我挑剔的胃口,反倒如一股清泉,涓涓流入我的心田,使我甘之如饴,清香满眼。
    合上书,窗外已是黄昏。驻足窗前,正是一家人团坐用餐的时分,影绰间闪跳的橘黄色灯光将黑夜烘托出一片温馨祥和,一种幸福的温暖之情此际正温柔地拥抱着我。不由想起了书里的一句话:“此刻再去想像人在泥泞中的撕杀,这真是罪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