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品高趣浓的随兴谈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洪丕谟 参加讨论

    麦青有学问,好谈论。朋友聚会,常常天南海北,文学艺术,而麦青则谈锋尤健,并且往往夹叙夹议,机趣百出,在雅谈中透出其人识见;对于书画印章、碑帖版本,则更为博洽多知。平时在聚会上要是有了麦青,便不寂寞,故友朋们总是喜欢引麦青为知己。
    一次麦青看我,谈到《万象》杂志载有陈巨来所写《赵叔孺轶事》。麦青告知,陈巨来在文章中谈到您的老太爷洪洁求,在赵叔孺七十岁生日时,慷慨奉上寿礼1000元。而抗战时的1000元,几乎等于一个中等收入者一到两年的薪俸;又有一次,陈巨来向洪洁求借取张鲁庵等所编《二弩精舍印谱》,全八册,此印谱存世不多,价500元之巨。文章中,陈巨来对于周围朋友多有微词,独对于您老太爷的人品,多所赞同。
    由此,博洽的麦青常常忙里偷闲,抽时间把平时所见所知所感的有关书画、碑刻、印章、版本等方面的史料史迹、鉴赏考订及掌故轶闻等,勾沉索玄,鉴真别伪,加以发明,凛以风神,撰成一篇篇饶有趣味而又含金量极高的风雅文字。时间一长,就积成了这本《随兴居谈艺》。书成,问序于余。余有感于麦青为人之真诚、侠义,更有感于此书的学术和趣味,于是便欣然应诺。
    麦青书中谈王羲之传本墨迹如《王羲之重要传本墨迹评赏》、《王羲之书法墨迹的流传和存亡》,使人如蒙醍醐,顿时心眼大明。好几年前,麦青曾经赠我他所编撰的《王羲之传本墨迹精品》,其中虽对存世玉羲之传本墨迹精品的递藏详情和流传始末,作了探幽索微的重点考述,然而终因限于篇幅,对其风格特点等,仅有综合简评,而未能畅其欲言。这次则把原书所收《姨母》、《初月》、《丧乱》、《孔侍中》、《行穰》、《寒切》、《远宦》《平安何如秦橘三帖》、《上虞》、《快雪时晴》
    等十种,加上声名卓著的《兰亭序》,以评赏书艺为主,再成篇幅。在《姨母帖》中,麦青把刻于东晋的《颜谦妇刘氏砖志》,和大体相当于与王羲之生活同样年代的前凉书迹《李柏文书》,以及《王宗上太守启》等书风作横向的比较,从而强调:“时代土壤的滋养和培育,正是造就王羲之杰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如谈《兰亭序》,这使我回想起“文革”期间,郭沫若从与东晋王羲之家族中《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王丹虎墓志》等质朴方刚的时代书风比较中,得出风流潇洒的《兰亭序》,根本没有可能出于王羲之手笔的推论。然而麦青则从横向比较中指出:“因为无论从传世的陆机《平复帖》、王《伯远帖》等晋人书札,以及历年陆续出土的魏晋墨迹来看,还是用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相参证,当时体现私人意趣的日常书札用比较清美流丽的王书新体或类似的写法,应该是一种颇为流行的风尚;而作为古人一贯郑重其事的碑文墓志铭,则仍用相对质朴古重的书体,也是符合正式礼仪的自然传统。”从而委婉而又策略地否定了郭沫若氏在《兰亭序》上的翻案结论。
    在《关于项元汴之家世及其他》一文中,更见麦青阅读之广与用力之勤。对于项元汴研究,上世纪80年代,韩国学者郑银淑小姐负笈台北,遍访故宫博物馆诸学者,穷搜博采,经过好几年的辛勤耕耘,终于完成《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一书,对于项氏家世生平、艺术修养、翰墨交游,以及书画收藏等,载述颇详,从而成为至今为止研究项元汴最最系统详尽的权威之作。可是就是对于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者系统详尽的权威之作,麦青却在调查日本公私诸家所藏珍本明人诗文集时,却又多所发现郑氏未及之珍稀资料,于是遂成此引人入胜之重头论文。文中,麦青分成《关于〈墨林项公暨钱孺人基表〉》、《关于项元汴之父辈》、《关于项元汴之子孙》、《关于项元汴之交游》等四个块面来谈。其中有关项元汴之交游。郑氏曾经广泛论及文徵明父子、仇英、董其昌、陈淳、华夏、陈继儒、李日华、汪珂玉诸贤,而麦青则重点补充了十分重要但却鲜为人知的释方泽和周履靖两位。周履靖擅书法,所书《道德经》、《黄庭经》一出,吴越中善书者都惊愕弃笔。对此佳作,项元汴曾分别作有题跋。麦青兄在搜出此两段项氏跋文后,加以评论道:“由此两跋,不仅能窥见两人切磋论艺之情形,更在于能知项氏本人在书法艺术上的识见修养和实际水平,为研究其书艺的重要资料。”由于项元汴和周履靖的非凡友情,所以当后来项元汴驾鹤西逝,周履靖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和失落感,写下了一首送别七律。诗末有“独对荒楸肠欲断,不堪长笛起邻东”之句。项氏有此知友,研究者不可不知。文末麦青还在附带提及周履靖与李日华的交往中,补正了郑著对于李日华是否见过项元汴一事存疑的说法。而比项元汴小四十岁的李日华在年轻时曾经见过项氏的原因,或许正是缘于周履靖与项元汴的深厚友情。
    此外书中如《钱名山〈丁丑避难记〉残稿》、《沉浮市场的国宝级书画之学术价值》、《碑帖的优劣与取舍》、《吴湖帆旧藏〈昭仁寺碑〉》、《存世仅有的三处沈括题名》、《有缘说〈印说〉》、《一部被禁毁的印谱》等等,都写得相当的精彩叠出,使人犹如走在山阴道上,大有目不暇接的喜悦。麦青寓学术于笑谈之中的行文风格和亲切文字,这与一本正经、高头讲章式专以训人诲人为己任、至今已经乏人问津的学术类著作的写法,可谓是迥异其旨趣。书是写给人看的,高深的学术只有通过化腐朽为神奇的笔法,让人们饶有兴味去阅读,才能显示其学术价值,否则便只有束之高阁的份。
    也正因为这样,我从麦青的这本与人娓娓道来的随兴谈艺之作中,在亲切自然与不经意之中,品味出了几许浓浓的趣味和深深的学术价值。我想,或许这正是麦青的高明之处。
    (《随兴居谈艺》陈麦青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0月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