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人民日报:三联书店80载春秋:坚守人文 追求品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三联书店  果 园绘
     【阅读提要】
    从邹韬奋、胡愈之、李公朴、钱俊瑞到陈原、范用,三联80年的岁月里,走过了一位又一位著名出版家;从“力谋改造社会”而出版《资本论》、《反杜林论》、《大众哲学》,到今天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出版重镇,三联书店翻译与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影响深远的精品佳作。
    说到三联,更多的读书人不只是把它当作一家书店,而是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也许缘自三联以读书人为友的态度、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对图书品质的自觉追求,以及始终不懈的开拓精神。
    自1932年生活书店创办算起,三联书店已历80载春秋。80年里,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0年里,从出版进步书籍、宣传先进思想、推进民族解放,到成为学术文化的出版重镇,三联书店涌现了一批名声卓著的出版家,推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图书、杂志,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许多读书人都曾在不同的场合,不约而同地把三联书店比作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也许正是对三联书店最好的嘉奖。那么,三联书店是凭借什么成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呢?
    不惟书店 更系益友
    杨绛曾在回忆中谈到三联书店。她寓居上海时常与钱锺书逛寓所旁的生活书店,在那儿可碰见文化界的熟人。一次,她在书店落下了一条围巾,刚到家就接到书店电话,告诉她围巾被来买书的傅雷带走了,特为转告。杨绛说:“傅雷带走围巾是招呼我们去他家聊天,嘱店员打电话是免得我费神寻找。这件小事唤起了我的一种感受:生活书店仿佛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这生活书店正是三联书店的前身。从这则回忆中我们看到,三联书店从一开始就吸引着一批素养很高的读书人,并与这些人保持着朋友般的关系,而非只是顾客与商家的交往。对知名读书人如此,对于不知名的又怎样呢?黄苗子也有过这样一段回忆:有一次书店抓住一位偷书的大学生,当时主管书店的范用一问,发现偷书者是位爱书之人,于是范用说:书你拿走,钱我来付,下次想要什么书,就来找我,但是不要再偷书了。黄苗子为此感叹:“我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在一副冷面孔下,滚出的则是烫人的话。”
    这就是三联书店对待读书人的态度:以友相待,以诚相待。也许正因如此,三联能够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团结着一大批读书人。这些人有的日后还成为了三联图书的作者。比如,通过 《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三联团结了一批中青年著译者,正是这些人在后来为三联带来了《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和《新知文库》这两套非常重要的丛书。
    在这方面,王蒙有一个很好的归纳,他说:“三联人有一种为学人友,为学人竭诚服务的传统。他们如老子所讲,为天下溪,为天下式,为天下谷,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
    坚守人文 追求品质
    人有人品,店有店格。一个人赢得尊敬,常与崇高品格有关;一家书店赢得尊敬,常与厚重传统有关。三联书店的传统是什么?
    季羡林曾以读者的身份给三联这样一个评价:“我,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经过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把我心目中的三联书店的‘店格’归纳为八个字:清新、庄重、认真、求实。”无独有偶,资中筠也有类似的评价。她说三联书店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这种人文气息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逐渐形成,并与三联书店几代主持者和编辑们的文化品位、眼力以及敬业爱业分不开。
    不管是“店格”,还是“人文气息”,谈论的都是三联的传统,这种传统的内容可能很丰富,但如果简而言之,至少包括:对出版事业严肃、勤谨的态度,对人文精神的坚守,以及对品质的自觉追求。这些传统在一代代三联人身上显现,普通编辑也都因此而赢得人们的好评。“一个出版社质量如何,有没有自己的特色,编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陈乐民曾说,“三联的编辑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一部书稿到他们手里,完全可以放心,他们不放过每一行、每一个字,他们会给你提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对人文精神的坚守,有时还自然流露于编辑对作者的体恤之中。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董秀玉向杨绛约了一部书稿,谈钱锺书、杨绛一家三口,这就是后来的《我们仨》。当初设想由钱锺书、杨绛、钱瑗各写一部分。孰料不久,钱瑗与钱锺书先后去世,写作于是搁浅。直到6年之后,杨绛才得以腾出手来,整理思绪,写这部书。董秀玉十分理解杨绛的心情:“我知道她心中有数,从来不催她,能写的时候,她自然就会写。”取稿那天,董秀玉在杨绛客厅里一口气读了两个多小时,读着读着眼泪就流了下来。她问,我读都这么难过,您写该有多痛啊!杨绛平静地说:所以,到现在才写它。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三联是一家老店,散发的却是年轻的气息,它似乎总处在社会思潮的前沿。很多人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伊始,思想领域乍暖还寒之时,是三联旗下的《读书》杂志率先喊出了“读书无禁区”的口号,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是三联书店率先为大陆引进了台湾漫画,还是三联书店,在金庸小说备受歧视的时候,毅然推出了金庸作品集。
    沈昌文谈到三联与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结缘时说:“蔡志忠绘制的古籍经典让我耳目一新。后来很多读者来信说他们是通过蔡志忠漫画才了解了中国古典文化。说实话,他在漫画中讲的事情也超过了我的文化水平,有些书当时我也没听说过,比如《菜根谭》。”可见,三联引进蔡志忠漫画,落脚点依然是“文化”两个字。蔡志忠漫画,也正是凭借其独特的造型与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受到了内地读者的欢迎。据介绍,当蔡志忠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签名售书时,购书队伍在大雪天里排到了一公里开外。也正因为推出蔡志忠漫画与金庸作品集,有读者把三联的这一时期戏称为“卖菜(蔡)淘金”期。
    这些例子折射了老店三联敏锐的出版眼光与敢于拓新的勇气。在三联推出的其他图书中,我们也能看见这种品质的闪现,如翻译《宽容》、《情爱论》,推出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创办《三联生活周刊》……这些书刊为三联走进更多读书人的心中贡献了力量。学者钱满素说:“拥有一块沉甸甸的老牌子却时时在创新,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联书店。对三联而言,优秀传统的继承也许正体现在不断开拓创新之中。”
    不久前,听闻三联书店要着手建立以读者俱乐部、书香巷、三联韬奋书店、韬奋图书馆为核心的“三联文化场”。就在几天前,韬奋图书馆已经落成——这是我国第一家由出版社创办的公益图书馆——三联书店的“维新”之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古人讲:百岁为上寿,八十为中寿,六十为下寿。于人而言,百岁以上不常见,八十已为高寿。于书店则不然。传播文化、浸润民心、炼传世品质、铸金字招牌,常常是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大事。人事有代谢,而文化大业常青,从这个意义上讲,迎来八十寿诞的三联书店,将来的路还很长。
    祝福三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