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患难是我的心灵资产”《走出白色恐怖》——青岛日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走出白色恐怖》再现台湾非常年代一家人的伤痕记忆
                                 
                                      
    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增订版 《走出白色恐怖》,这是台湾特殊年代里陷入困厄的一家人走出苦难的记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走出白色恐怖》是学者孙康宜在海外写下的自己一家人在那个非常时期的伤痛记忆。“但这本书并非控诉文学,也不是伤痕文学”,孙康宜在本书的序中总结,“相反地,这是一本‘感恩’的书”,为的是纪念在复杂的历史政治纠葛下生活的平凡而善良的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与怀念。
    一个家庭的伤痛记忆
    孙康宜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专攻古典文学,这样诚恳谦和的学者风范之下却藏着一个忧伤的故事:她曾经亲历台湾的白色恐怖,而且是受难者的家属。
    孙康宜的父亲孙裕光是天津人,母亲陈玉真是高雄人,两人在日本留学时相识相恋,之后回国完婚,孙裕光曾在北大担任讲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一家人辗转到台湾后,不想却是厄运的开始。1950年初,孙裕光因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判刑十年,家产尽遭查抄。如他日后所写道:“大祸忽然降临我们全家,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一夕之间坠入忧伤痛楚的流泪之谷。”这年孙康宜六岁。她所记得的是半夜军警突然闯入家中,将父亲用手铐押走的混乱;是母亲走投无路,携带三个年幼的子女逃到高雄乡下避难的惊恐。
    以后十年,孙康宜随着母亲还有两个弟弟避居台湾南部,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与此同时,父亲先被遣送绿岛,再移回台北监狱。探监成为这个家庭最重要的假日节目。1960年父亲刑满获释时,孙康宜已经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之后全家迁至美国,展开另一段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已移居美国的孙康宜才找出真相:保密局逮捕她的父亲孙裕光,是想套出她的大舅陈本江的下落。陈本江是五十年代初期台湾左翼武装根据地鹿窟的领袖之一。孙裕光不合作,被判刑十年。陈本江坐了三年牢,释放后颓唐失意,英年早逝。白色恐怖为两人的生命带来重挫。孙康宜在《走出白色恐怖》留存了这段记忆。
    诉说伤痕,思考创伤与救赎
    这段经历变成文字,其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初,政治环境的压力让孙康宜没有勇气写下自己的经历。后来一家人定居美国,父亲孙裕光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宁愿以宽恕的心面对过去而对往事保持沉默。直到朋友再三嘱咐说:“你若不赶快写出来,那段记忆就丢失了。”孙康宜才终于把往事写成文字,不让父母和他们那个时代所曾经受的苦难就此湮没,让悲剧伤痕化为历史的见证。《走出白色恐怖》最值得注目的意义不只是在于挖掘、哀悼痛苦,更是要说明:哪怕暴力带来的恐怖难以述说,人们也要说出这恐怖的“难以述说性”,以为抗衡。《走出白色恐怖》提供了一次思考暴力与正义、创伤与救赎的例证。
    然而,孙康宜不愿意只扮演“吞恨者”言的角色,《走出白色恐怖》不只是见证不义,诉说伤痕,她强调,在暴力的彼端,更有强大的救赎力量,她认为这才是“走出”恐怖的关键。
    《走出白色恐怖》在种种有关迫害、离散、监禁或死亡的叙事中的亲情表述,尤其是夫妻的恩义之情、家族和手足的呵护之情、人子的孺慕之情,为冰冷的历史注入一股暖流。孙康宜的父亲入狱后,她的母亲不畏旁人眼光,她在乡下开裁衣铺,辛苦挣钱供三个子女求学读书,带领全家坚强生活;她不辞舟车劳顿,一次又一次带着孩子到北部探监。孙康宜的父亲在监狱中历尽痛苦,以致在服刑期间曾经企图自杀。最终他从宗教里找到寄托。
    孙康宜更写到家族以及家族以外的人。孙裕光落难后,全仗妻子方面的家人伸出援手。她的老师同学、教会长老、美国友人,甚至萍水相逢的三轮车夫,他们或是见义勇为,或是出于恻隐之心,及时给予帮助,陡然使孙康宜的世界充满温暖。文中带出的张光直一家、沈从文夫妇、杨宪益夫妇等场景,也都令人回味。孙康宜说:“我原来以为从前幼时所遭遇的患难是我生命中的缺陷,但现在发现,那是我的心灵资产。我感谢早期那段艰苦的人生历程,是它让我在成长中提前成熟。”
    学者王德威为本书写了序言“从吞恨到感恩”,不仅对台湾50年代的 “白色恐怖”历史做了简单介绍,而且称许了孙康宜笔下的人物以及作者本人的写作态度。“往事不能如烟:不能忘记的不只有苦难和冤屈,还有仁爱与自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