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2012年度辽宁文学奖颁奖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颁奖词
     
    
    刘恩波 评论集《为了我们丰盈地生存》远方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刘恩波的评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这本评论集厚积薄发,在学理与诗意之间寻找一条高扬生命意识与人文情怀的路径,写出了理论文字自身的温度和质地。他的评论具有鲜活的情感介入,字里行间跳动着生命的感觉,流淌着感性的汁液,是可以触摸的活体生命,而不是僵化的标本,我们完全可以从欣赏美文的角度,阅读他的批评文字。他的评论在当今批评发展的特殊背景下显示出别样的实力和坚守,引发了我们对学院派批评和作协派批评的生态关系的思考。
     
    胡玉伟  论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1940年代的文学转型》,《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4期发表,《新华文摘》2012年第1期转载
     
    胡玉伟的评论显示了新生代学院评论家冷静、客观、崇尚理性的气质。他这篇洋洋万言的论文翔实地论证了《讲话》在扭转旧的文学风尚、开创新的文学风气中的决定性作用,较为深刻地把握了《讲话》与1940年代文学转型之间的精神线索。以点带面,层层推进,例证饱满,说明力强,特别对于《讲话》精神的学理性阐释,既不空泛,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分量,是一篇严谨扎实的文艺理论与文学史关系的研究力作。
     
    杨利景  评论集《文学的演练》作家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作为一位80后的年轻学者和评论家,杨利景的评论目光纯正而坚实,表现了这个年代难能可贵的批评品质。《文学的演练》是被选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出版的少数几部评论集之一,理论特色十分鲜明,那就是对当代文学理论问题采取正面强攻的策略,从匡正常识的立场出发,质问当下。他对“十七年”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问题的论述,触及当今文学批评的症结所在。针对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时尚,作者尖锐地指出其重构的危险倾向。作者全面而公允地评价了共和国“十七年”文学,显示了其稳定的价值立场、不为强势左右的理论勇气和踏实严谨的治学作风。
              
    韩春燕  论著《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韩春燕的评论感性而鲜活,带有饱满的修辞性。她的论著《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以“村庄”为视角,选择了一个难度较大的界面。既有宏观架构,又有微观考证;横坐标为文学史研究,纵坐标为作品文本的细读。评论文字既追求感性的诗意,又注重学理的深度。乡村叙事是中国新文学的传统,直至今日仍举足轻重,乡村叙事研究构成了一道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风景,在这个意义上,韩春燕的这部论著具有特殊的价值和贡献。
     
    梁海  论著《小说的建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梁海的评论兼有古典文学的素养和当代唯美元素的捕捉。《小说的建筑》将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与具有唯美倾向的重要作家的创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典型作家”辐射“典型文坛”的独特的研究视角。作者对苏童作品做出了“古典性”与“抒情性”合谋的独特判断,拓展了苏童创作研究的视域。作者对女性作家在题材上的单一性、格局上的偏狭性都作了客观而适当的指认,并与人为善地提出改进的路径。本书文字富于感性色彩,流畅而温暖,婉约中投射出理论关怀的坚实感。
     
    王向峰  论著《西方美学论稿》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王向峰先生的评论兼具理论素养的广博性与鲜明的实践性指向,用清晰晓畅的话语解析理论的深奥,构成了他的学术研究独到而成熟的风采。《西方美学论稿》着力于学理阐发,又对当下的美学建构和艺术实践有所启示。从古希腊美学萌芽到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时空跨度之大,思想资源之巨,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功力。作者中西贯通,旁征博引,阐释西方美学理论却不拘泥于西方理论体系框架,突破性地融入东方美学观念。以史带论,知识性与学术性融会贯通,使这部理论著作获得了多层次的阅读可能。
      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翻译奖颁奖词
    陈岩  日译汉长篇小说《东京岛》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三十一个被困者,二十几年的时间跨度,是地狱还是乐园?当人们被剥下文明的外衣,为了基本生存就不得不进入各种极限状态。被誉为“女中豪杰”的日本作家桐野夏生,为我们展开了这样一幅生存与欲望对决的人间万象图谱,也隐喻着日本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岛屿情结。作为资深的翻译家,陈言教授深谙日本文化内核,不但完整地再现了原著的故事情节,而且创造性地构建了叙事语境,兼顾文体的优美、纤细、含蓄、典雅的特质,追求译著 “形与神”的兼备,推出了这个成功的中文译本。
     
     
    王春、张蕾  英译汉长篇小说《死囚的优雅》新星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迈克尔·马隆是美国南方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小说被誉为美国黑人的励志指南,对抗种族歧视的寓言式画卷,可与狄更斯和塞万提斯作品相媲美的经典。《死囚的优雅》犹如时间轮回中的雕塑品,生动地揭示了美国政治体制的种种黑暗与复杂,是一部成功的另类编年史。译者在充分领会原作主题和内蕴的基础上,译文自然、通达、流畅,将叙述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准确把握了原作幽默、俏皮与反讽并存的语言风格,引领读者穿梭于时空交错的诡异的政治博弈之中。
      第七届辽宁文学奖青年作家奖颁奖词  
     
     
    李铭是从辽西乡村的大山里走出来的作家,近年来在小说、影视、舞台剧等领域均有成果。他以质朴而敏锐的心发现和感知生活,用悲悯的情怀书写生活中的温暖和疼痛,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以“底层生存写作”的姿态和饱满的情感,书写底层小人物的甜酸苦辣、悲欢离合,对他们的生存状态作了逼真而富有诗意的再现,并折射出社会变革时期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诸多问题。沉重中的愉悦,轻与重的反差,悲悯的情怀,平视而温情的眼光,爱和理解、幽默与欢笑,对幸福生活的认知和共鸣,构成李铭文学创作的基本特质。
     
    李丽萍
     
    李丽萍近年的童话和少年小说创作令人瞩目。她的少年小说是写给新世纪儿童的“乡土抒情诗”。她笔下的北方少年,虽生于贫困,却自信坚定,充满豪情。汪洋姿肆的想象力是李丽萍童话作品的显著特征,精灵、女巫和千姿百态的小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尽情舒展的个性,达到生命飞扬的极致。李丽萍是美好人性的歌者,对人类、自然乃至宇宙万物的崇敬与热爱,对童年人生的珍视,对儿童天性、儿童情感的炽热的颂扬与礼赞,让她以本色、稚拙、新鲜、唯美的艺术风格跻身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行列。
     
     
    娜仁琪琪格
     
    娜仁琪琪格是近年成长起来的优秀诗人之一,她的诗就像她故乡的土地,终贯穿着温婉、端庄、理性、自然的生命链,在女性情感的细腻与柔软中呈现出女性生活的淡定与从容。她是大自然的精灵,宇宙万物赋予了她丰富的情感触角,又善于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材料,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人和事,使“被遮蔽的存在”向我们的心灵深处敞开。柔韧的坚守、恒常的寻找、隐伏的忧伤、小小的对抗、浅浅的拒绝,静心处之而又发问探幽,在时间的冷风中,传递着且浓且淡的人生况味和个体的叩问与发现,闪耀着一种通达而又不乏忧伤、坚定而又不无偏执的恰如其分的知性光芒,散发着日常生活的平和之美与女性心灵的宁静润泽,并蕴含着辽西和东北地域文化的深层美感。
     
    鬼   金
     
    鬼金,原名刘政波,是我省近年表现突出的青年小说作者,以一些列别具特色的中短篇创作引起文坛关注。诗性和诡异的幻像是他小说的突出特点。鬼金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失意落魄之人,被囚禁在压抑、冷酷的现实之中。他在冷酷的现实与愤怒构成的基调上,总是设置一些纯净、欢快的意象,构成幽暗中的亮色;在绝望、激愤的氛围中,总是投进别样的人性光芒与幻想,投进温暖与柔情。被囚禁的灵魂与放飞的幻想构成鬼金作品的精神品质和诗性特征。他以诗性的语言,灵性的描写,锻造出虚实交替的叙事结构,以充满智慧的想象和明亮而忧伤交汇的移情才能,行走着心中的文学之旅,并显示出昔日先锋小说的锋芒和流韵。
      第十二届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提名奖颁奖词  
    李燕子 《咆哮的鸭绿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东北边陲,鸭绿江畔,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而具有了一段独特的历史风景。风云变幻,时光流转,半个多世纪后,当成长于鸭绿江畔的李燕子,拿起文学之笔,再次回顾这段沧桑历史,以文学之想象重塑时代风云中的小人物时,一幅历久而弥新的文学历史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在这幅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李燕子以丰富的史料调研与扎实的写作功力,描绘出了战乱年代里小人物的生存挣扎与命运沉浮,高扬了人性深处对于和平、美好、善的永恒追求。李燕子执著于本土化的写作立场,在历史叙事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努力,值得嘉许。
     
    王旭光 《天地之骨》《当代》杂志2011年第3期发表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描写理想不易,描写义无反顾地执著于理想更难。王旭光的《天地之骨》恰恰写了这样一个为理想献身的主题。这是一个城市建筑师的人生启示录,但小说更好的方面并不在于普及建筑学,或作为展示建筑思想的文学读本,而在于它神话般的主题和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作品以感人至深的笔调,塑造了一个才情飞扬而又刚直奋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仅集中地展示了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更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主义关怀。作品主人公对于精神理想近于偏执的持守,提示了一种久违的执著人性之美和命运感,并使小说的整个文本呈现为比较自觉的浪漫主义叙事,难能可贵的理想主义颂歌。
     
     
    津子围 《童年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12年第2期选载
     
    津子围的《童年书》是一部具有自叙传性质的成长小说,在他近年创作的几部较有影响的长篇中具有特殊的文本意义,并显示出作者小说叙事经验的成熟。小说中并行着童年经验和“文革”经验、童年叙事和“文革”叙事。在风云动荡的年代里,孩子们的打打闹闹,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正是“文革”时期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基本状态,从这一角度看,作品提升了特殊年代童年往事的精神价值。那些北方孩子的形象之所以让人感动,不在于他们的顽劣、蒙昧,而在于他们真实地生活过、梦想过,他们把游戏当真实,在北方寂静的边陲线上演出了一场宏大叙事的童话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