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暖色幽默凸显的乡村伦理——评潘绍东《我们都不是坏人》(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杨荣昌 参加讨论

    民间的智慧和伦理在此显现出来。几经商议后,五个人达成了共识,以各自的优势出力或出料,为月满老人重新建盖一座房屋,让他告别飘摇欲倒的老屋,也以此折算价钱作为债务偿还。这是典型的暖色幽默。乔迁新居那天,乡邻们应邀前来贺喜,他们没有因瞎子月满是快过气的老人而敷衍,反而送礼“都往重里送”,最后的礼钱完全出乎月满的意料。更难得的是,月满接到大庄家女人的电话,得知其丈夫被政府抓走了,女人要抚养孩子上学,只有寄希望于月满将欠他的4万元钱还上,殊不知,那4万元的欠款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可月满坚持要把这笔钱还给对方。由此可见,欠账还钱、重信守义的品性在乡村依然是那么的坚固,乡村伦理有其坚韧的稳定性,在化解危机时,传统道德理念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作家要着力表现的主旨。
    小说中的姚先生可说是一个异数。大家都在为各自的利益奔忙,他却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儒道文化,把遵守古训、遗世独立、清洁精神作为人生第一要义,保持着一名乡村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即使是迫不得已地为村民解码,出发点也并非以此获利,而是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是一种扶贫救困的人格实践。很显然,作家在他的身上,寄予了自己强烈的人格理想。
    我们也许会追问,在一个追逐利益的社会,小说中的故事是否可以找到原型,这种固守承诺、忠义醇厚的乡村伦理是否有过于理想化的色彩。但据潘绍东在创作谈中透露,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这多少让我们有些释然,在看似矛盾与冲突的人性挣扎中,其实隐藏着诸多难以解析的统一性,村民们既会不惜上当受骗地去买码,由此可能导致倾家荡产,可又能自觉地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究其根源,还是一方水土滋养的伦理精神在起作用,正是这种乡村义理的存在,才使我们不至于对现实和未来感到绝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