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徐则臣长篇小说《王城如海》:缝隙间的秘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行超 参加讨论

    多少次,当我们的作家面对眼前瞬息万变的现实,当他们与那些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面对面对决的时候,一个恰当而不失艺术性的表达成了他们最大的难题。从浮皮潦草的现实进入到宽广、驳杂、深邃的人心,这样的写作让人期待。
    徐则臣曾经写过无数北京人,从《啊,北京》开始,《我们在北京相遇》《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等等,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卖假证的、卖碟的等城市的“漂泊者”。而在新作《王城如海》中,徐则臣将笔触对准了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者”:海归知识分子、知名戏剧导演,有市场号召力也有独立的艺术追求,生活中有相爱的妻子、可爱的儿子,几乎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标准的“人生赢家”。由他的故事开始,牵扯出的是生活在北京这个超大型城市中各个阶层的人们:成功者余松坡夫妇,保姆罗冬雨和她的快递员男友韩山,对未来充满憧憬和野心的大学生罗龙河、鹿茜。在他们各自的故事中,在他们彼此的相遇以及纠葛中,这个复杂而深邃的北京,它那被遮蔽的肌理被一点点扯开,那些隐藏在褶皱与缝隙中的秘密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主人公余松坡的戏剧作品《城市启示录》被作者内嵌在小说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徐则臣站在了小说主体故事的外面和前面,他更近距离地面对读者,也更直接地诉说着自己关于城市化等问题的想法。就像《城市启示录》中教授太太说的:“哦,亲爱的,怎么说呢,我看见了两个北京。一个藏在另一个里面。一个崭新的、现代的超级大都市包裹着一个古老的帝都。”小说《王城如海》中同样包藏着两个秘密:一是关于罗冬雨、韩山等所谓“小人物”的,他们的秘密属于那个“古老的帝都”,那个“既藏污纳垢,又吐故纳新,坚韧蓬勃,生生不息”的北京。这些数量庞大的“漂泊者”是这个城市的基座,他们从更广阔的农村中来,用自己几乎是属于农业文明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北京、与现代文明硬生生地碰撞着。他们就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快递员、小保姆、蔬果贩……这些所谓的外来者像潮水一样涌向城市,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是城市得以运行的巨大动力。他们白天四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夜幕降临时回到《城市启示录》所聚焦的合租房里——那是他们的秘密集散地,也是北京这个看似光鲜的国际化大都市最隐秘的黑洞。
    二是关于成功者余松坡们的秘密。罗冬雨、韩山们的困境显而易见,那是关于生存和最基本的尊严的挣扎,甚至鹿茜们的困境也不难理解,不过是想要成功的不择手段。那么余松坡和他的妻子祁好呢?他们所代表的是那个“开阔,敞亮”的北京,“那巨大的、速成的奢华假象,充满了人类意志的自豪感”。如果不是余佳山的突然出现,余松坡无疑是那种让人艳羡、钦佩并且尊重的成功者,他那些深藏在夜晚和内心深处的秘密将永远不为人知。然而余佳山的出现就像一枚深海炸弹,轰的一声,将余松坡看似美满的人生击得粉碎。他一下子成了比韩山、罗冬雨更痛苦的人,这痛苦不是生活层面的,更不是生存层面的,而是内心的、灵魂深处的。余佳山的出现让余松坡的成功瞬间失去了合法性,那外人眼里的优雅的、知识的胜利变成了一种猥琐的、钻营的胜利。这构成了余松坡人生最大的难题:一面是继续埋藏这个秘密,以保护自己已有的成功,但内心将持续被愧疚和自责所折磨;另一面是揭开这个秘密,结果很可能是丧失现有的成就和生活,但同时获得的却是内心的救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