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小说两题(短篇小说) 载《十月》2015年第2期 即使在小说中,梁晓声亦鲜明呈现出其非虚构作品中深度关注社会、民生的意识,使得小说颇有“问题小说”的特点。《地锁》通过一座工厂家属楼住户几十年的恩怨变迁,勾勒出中国社会数十年之经济、阶层、人心巨变;《太平灯》直面反腐、地方经济建设与民心所向的辩证关系;均在平实中透露世道人心、社会图景。 阿成《春雨之夜》(短篇小说) 载《作家》2015年第4期 作为《作家》杂志精心经营的“金短篇”栏目的用心之作,这篇不长的小说确实呈现了短篇小说的魅力。春雨之夜一次心血来潮的探访故人,侧面勾勒出一个开锁为生的底层人普通、辛酸然而踏实的一生。诸多留白,不疾不徐,小说的韵味、节奏也如同淅淅沥沥的春雨,冲淡平和,言简意浓。本期“金短篇”栏目的其余小说,如叶兆言《赤脚医生手册》、刘庆邦《婆媳》、王祥夫《午夜辞典》、张生《双梦记》等,亦都值得细读。 毕飞宇《反哺——虚构人物对小说作者的逆向创造》(评论) 载《钟山》2015年第2期 作为毕飞宇笔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玉秀曾被作家“写死”,但经过痛苦地改写,终于又“重生”。这“从死到生”的过程,使小说家自问:“小说家究竟应该拥有多大的权力?作家在他所虚构的人物面前可以不可以为所欲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位年轻的乡村姑娘,她美丽、轻浮、虚荣。她叫玉秀。她是第一个向我提出质疑的虚构人物。是她,让我真正面对了人类的基本情感。”与外在的评论者相比,小说家的自我剖析,提供了另一个更为向内的观察视角,有叙事,有理论,有自我的心路历程,更流畅,也更丰富。 刘涛《左小宝的城市生活》(中篇小说) 载《清明》2015年第2期 卷首语中说:这是一个年轻的农民在城市里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小说摹绘了当下城乡分离人群的真实生活状态,他们在贫困中坚守着,同时也在欲望中挣扎着,但这些并没能阻止他们顽强地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坚硬的生活现实中继续着他们的欣喜与苦闷。同期王保忠的《无法摆脱》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农民在故土和城市之间彷徨无着的故事,只不过作者更倾向于在女性的内心世界里游刃,由此引发出留守妇女的两难抉择。(萧玥辑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