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一部名为《Tron:Legacy》的科幻影片在美国问世;一个月之后,该片以《创:战纪》的译名在中国内地上映。可惜很多观众在欣赏这部影片时,并不了解它其实是一部近30年前的影片的续集,那部影片的名字是《Tron》,中文译名为《电子世界争霸战》。 说起这部影片,很多人的确不知道,但它却开创了电脑动画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先河,假如说它是第一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的影片多少有些夸张的话,那么至少可以这样认为:它是第一部由大公司制作、并比较完整地运用了电脑动画技术的影片。此外只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它的影响:就连《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都承认,他们的作品深深地受到了《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影响。 《电子世界争霸战》的故事并不十分复杂,现在看起来更显得有些平淡,无外乎就是有关电脑黑客的故事,而且把各种通过电脑程序的争斗给影像化了。但是不要忘记了,影片问世的时间可是1982年。要知道真正引入现代网络意识以及虚拟空间等新型概念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还要在两年之后才会出版呢。 所以在1982年,布鲁斯·巴克林纳还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演员,他收到了后来担任《电子世界争霸战》导演斯蒂文·里斯伯格寄来的剧本后,简直就像在读天书一般。而且后来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演员们第一次意识到不知如何进行表演:因为他们在摄影棚中,有时就是听从导演的命令,从某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这就算表演完成了——后期的所有背景都是由电脑来完成的。而同样的感受,后来也出现在其他一些大制作的科幻电影当中。 诚然,当我们在“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以及“《星球大战》前传”各个系列当中,看到的电脑动画镜头都是完全与现实一样的逼真形象,那么在这部《电子世界争霸战》中,我们所看到的电脑动画却恰如早期的电子游戏场景。所以我们盛赞这部影片,并不在于它的制作技术是否精巧,而在于它在电影中应用电脑动画技术的重大意义。 当然严格来说,《电子世界争霸战》并不能称为一部动画电影,它所讲述的还是一个现实的故事,但由于在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电脑动画技术(虽然只是早期比较简陋的电脑动画技术),尤其是它利用电脑动画技术阐释了虚拟空间的概念,使它在电脑动画史上得以青史留名。从此,科幻电影中就不再仅仅是过去的外星人、机器人以及新出现的克隆人形象了,还出现了代表着另外一个世界的虚拟空间。 不过有时走在时代的前列却并不是什么好事,《电子世界争霸战》在上映后票房平平,1700万美元的投资,上映3个月才达到2600万美元的票房,与当年暑期档票房奇高的《外星人E.T。》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还出现了另外一部当年同样票房平平、恶评如潮后来却被视为旷世经典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1982年,真的可以说是科幻电影概念更新的一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