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特务》:解读历史的一条通道(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刘亚明 参加讨论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能够穿越历史,也能以现实主义的目光重新塑造历史。如何将一段历史在小说中完美地架构?张艳荣以那个年代作为小说背景,将自己捕捉到的故事,交给宏阔的悠悠岁月,历史场景宏大而不乱。这对于张艳荣来说,一方面展示出其高远的视野,另一方面有一种穿透性的笔力在其中。特务的职业是神秘的,作为普通人有时很难理解,对此张艳荣也写出了职业的要求:“谎言,也是一门艺术,在特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工的成功之路由无数个谎言堆砌而成。”张艳荣就像一位战争的亲历者,对历史梳理和剥离得非常精准。比如,军统特务锦江之死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特务机关相互倾轧。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出场等等,将曾经的历史做了简要的回顾。
    历史不会忘记。对于一个人、一个事件的功过是非或迟或早都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务》中所描述的事情在现代年轻人看来很多是难以理解的,小说张扬的主旋律、体现的正能量显而易见。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重新认识那些曾经从事特务活动的人,为了国家和政党的利益,不惜爱情、青春与生命的代价,又是崇高的。
    与张艳荣其他小说相比,《特务》增加了一些“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在一些章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通过小说人物朗诵诗歌的形式展现,有时,通过特定场景演唱戏剧渗透。应该说,张艳荣很好地把握了这些诗歌、戏曲和历史故事的使用。从第一部《蓄谋颂》第四章《寂寞的园子》开始,张艳荣引用了《孙子兵法》谋攻篇,借用主人公张爱敏读《简爱》第二十三章,包括“把其中一句话画上波浪纹”,既有文化的品位,也增加了可读性和文化的认同。作品中先后几次提及《孙子兵法》和《简爱》。第一部《蓄谋颂》第十二章《向着红色圣地》中,以张爱敏给文义读雪莱诗歌《致云雀》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主人公的理想与追求。“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青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谍战小说在文字叙述上,有诸如严肃、规范、随意性不强等方面的原则性。张艳荣这部小说已经克服了这种缺憾。当然,这些还有待于读者今后的验证与评说。在第一部《蓄谋颂》第十三章《硷畔上》中,张艳荣把延安抗大学员喜好拉歌的情境再现了出来。这里“信天游”的引用,读来亲切生动,让人身临其境。还有第十五章《旧情难忘》中军统特务锦江在重庆“国泰大戏院”听戏,张森在剧院点越剧名段“十八相送”,将当时重庆国民党政府不抗战和一些人纸醉金迷的生活片段渲染了出来。在第十九章《崖顶的琴声》中,仿佛就是一次文艺的展示,文义用小提琴拉外国名曲《诗人之恋》,张爱敏轻声唱着海涅的诗歌:“从我的泪水中迸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我的叹息逐渐变成/夜莺的合唱//而如果你爱我,亲爱的/我将送给你全部的花朵/在你的窗前将听到/夜莺甜美的歌唱”。这首诗在这一章节中张艳荣反复引用了两次,在第二部《诱惑颂》第五章《睫毛上的泪珠》中,再次引用,并朗诵《致云雀》和《诗人之恋》,足以见得她对诗歌的喜爱。此外,张艳荣还数次提到《简爱》。其实,张艳荣将文化的元素带入小说,也有一些“伏笔”在里面,那就是根据“十八相送”破获了日本安插在重庆国民党炮兵阵地的宋飞的密码。还有,墙上《苏珊娜的沐浴》油画……正是源于这种历史语境和文化的彰显,我们才得以站在今日现实的高度重新反思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交响中,放弃简单的回忆姿态,从容描绘并且读解一场战争带来的历史变迁。
    作为一种跨时空、跨文化的媒介形态,小说的思想深度与视野广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虽然题材本身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但《特务》还是拒绝了传奇的诱惑,小说采用纵向历史与横向主题的搭建,通过历史的融入,再现我党我军谍报的发展历程。在张艳荣的视野里,特务生涯绝非单线条的职业复现,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元素的综合考量。张艳荣在历史、社会、文化等多元视角的观照下,揭示了那一时期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为读者解读那段历史提供了一条通道。与此同时,张艳荣也是在用自己的笔追溯一段真实的过去,并且用文学的方式将其还给历史。应该说,长篇小说《特务》也是军旅作家张艳荣深入军旅生活、深研历史的成果,这是运用科学唯物史观写就的一部作品,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把我们的心头照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