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跨越时空的交汇:鲁迅“嵇阮情结”的形成及创作体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王初薇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十年沉默期的鲁迅从辑录古籍碑帖中身临其境地回到了魏晋时代,读懂了嵇康、阮籍放达不羁背后隐藏着的深深哀伤,体悟到竹林玄学强调人与人的本性相融合的平衡美。这种萌生于中年时期的“嵇阮情结”潜在地与其青年时期所钟情的“托尼学说”相契合,并相互验证地统一于鲁迅的“立人”思想中,成为他投身即将开始的“五四”创作浪潮的精神资源,生成了一系列心怀大爱的“狂人”形象。
    【关 键 词】鲁迅/十年沉默期/竹林玄学/“嵇阮情结”/“狂人”
    【作者简介】王初薇(1983-),女,广东兴宁人,文学博士,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一、引言:从鲁迅一篇“出风头”的演讲谈起
    1927年9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一篇值得高度重视的演讲文,也是鲁迅为数不多的演讲中唯一一篇谈及古代思想文化、借古讽今的精辟论说。我们可以视这场演说为一次将“嵇阮情结”转化为现实战斗资源的实践,鲁迅自己对这次讲演极其满意,称之为“以几点钟的讲话而出风头”的“大获利生意”。并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到:“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1](143)“有慨”的对象当指1927年继蒋介石“四·一二”“清党”反共政变后,李济深在广州发动的“四·一五”反共屠杀,逮捕了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2000多人,杀害100多人,当中也有鲁迅的学生,当时在中山大学任职的鲁迅对此深感愤怒和震惊。又恰逢7月,心虚的国民党政府辖下的广州市教育局打着“学术”的旗号,大倡反共言论,并“邀请”学者参加学术演讲会,借此以窥其政治态度。鲁迅便作了这次貌似一句时政不提,却句句直讽当局要害的讲演。
    整篇关于魏晋时代文学的专题讲演万余言,从汉末至魏末再到晋末,分别论及了政治家兼文人的三曹父子,以孔融为异端的建安七子,以何晏为首的正始名士,以嵇阮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最后到不能超于尘世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虽然所论颇众,但无论以所占全篇的比例来论,或就与当时时局结合的紧密度而言(篇末联系伪三民主义加以比照),还是就鲁迅本人的心理认同感来说(鲁迅认为自己“不是曹操一党”,介绍孔融时也没有分析其心理,谈何晏只是引出其为吃药的祖师,对于陶渊明的外平和内激愤也不以为意),最重要的还要落到为被“人云亦云,一直到现在,骂了一千六百多年”“受了很大的冤枉”的嵇阮平反一节上[2](523-539)。
    在此,鲁迅充分发挥了他独有的“反常规”逆向思维:带着最深切的同理心分析了由于外部环境的虚伪险恶所造成的嵇阮表面行为和内心信仰的极端深刻的矛盾——表面上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毁坏礼教,而本心深处却是迂执地相信礼教,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悖谬?起因于他们书生老实人的无奈:不满于当权者将“礼教”玩弄于股掌中,动辄借“不孝”的罪名诛杀有碍于专制统治的爱发议论的知识分子;不满于本应独立自为的“礼教”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满于这些屠夫们看似崇奉礼教,实却亵渎毁坏的行为;但他们又无计可施,在万般无奈下激而变为心口不一的狂人,外在看来虽放达潇洒,内心却是痛苦不堪。
    分析至此,可以说鲁迅不仅最深刻地走近了千百年前那一群“枕青石,卧松岗,临渊而啸,曲肱而歌,又性嗜酒,善抚琴,好赋诗,喜玄谈”的竹林七贤[3](63),并体悟到他们放浪形骸背后隐藏着的深深哀伤,正因此,他被曹聚仁称为“千百年后的嵇康、阮籍的知己”[4](38);而且鲁迅将自己现时的政治环境、人生体验和竹林名士们的境遇与感触融为了一体,感同身受地呼吸着魏晋时代压抑的空气,仿若置身其中,将这种“竹林玄学”最大限度地纳入到了自己精神思维的一极,使之转化为其日后文学创作乃至思想战斗的有力资源,成了鲁迅自身潜在的“嵇阮情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