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团伙的“美德”评判 虽然常识(即自控)缺失是商人之大忌,但“美德”缺失本身并不足以导致古尔雷家破人亡的悲剧。按照小说预设的标准,想象、常识、能量三大美德是商业成功的要素,能将三大美德集于一身的商人固然会胜出,但单项美德的缺失并不意味着注定要失败。在小说所书写的三个商人中,威尔逊是三大美德的宠儿,他有先知先觉的商业想象、超级理性的商业常识、勇往直前的商业能量。阔别15年后,威尔逊带着一大笔钱荣归故里。凭着进城经商的经验以及对芭比小镇现状的洞察,威尔逊冒险在芭比小镇开办了自己的商店。他的商业目标十分明确:“不是赚暴利办小企业,而是靠薄利办大企业。”(House:82)他的商业策略也十分有趣:开业之初,他不辞辛劳地发告示、印传单,挨门挨户送宣传品。他让妻子在家卖货,自己去开展送货上门及分期付款服务。由于铁路时代来临,更多的男人外出务工,送货上门让留守家中的家庭主妇们感到十分温馨,而分期付款则为暂时囊中羞涩的消费群体提供了便利。作为商人,威尔逊的过人之处是他有着超级理性的常识(即自控)。他刚一还乡就受到古尔雷的奚落,被称为“鼹鼠猎手”⑨,但他并未因此而冲动。试想,如果威尔逊选择和古尔雷直接作对,从争夺古尔雷的货运生意开始,说不定最终人财两败就是威尔逊自己了。威尔逊从不意气用事,他先开商店,凭借精明和勤奋积累财富,而后在吉布森的帮助下争夺货运生意,兵不血刃地将古尔雷拿下。 威尔逊集想象、常识、能量三大美德于一身,而另一位成功的商人吉布森则略逊一筹。吉布森有着和威尔逊不相上下的商业想象和能量,但他不时会染上常识“缺乏症”。吉布森通过商业密谋坑了古尔雷,本该故意低调的他竟然在赶集时阴阳怪气地挑衅,结果被古尔雷隔着窗户摔进红狮子酒吧。然而,自控的缺乏并未阻止吉布森商业成功的步伐。芭比迈进铁路时代之后,吉布森凭借铁路公司的内线获得了一大笔建筑生意,他还凭借一双“慧眼”,背弃古尔雷而和威尔逊交好,帮助威尔逊获得铁路公司的大笔建材运输生意,从中获得丰厚的佣金。吉布森的个案说明,虽然常识(即自控)缺失是商人之大忌,缺乏自控极可能成为商业失败的诱因,但美德缺失本身并不会必然酿成悲剧。 那么,到底是什么最终酿成了古尔雷家破人亡的悲剧?除了古尔雷自身的缺陷,一个更为直接的动因是芭比小团伙的风言风语。小说这样描述小团伙:“在每一个小小的苏格兰共同体中都有一个特色鲜明的种类,叫做‘小团伙’……小团伙的种类有两种:‘无害的小团伙’和‘肮脏的小团伙’。芭比的小团伙大多属于第二种。”(House:33)古尔雷骂小团伙是“该死的老妇人”(House:33),但芭比小镇的小团伙其实没有女性,它的核心成员是前任行政长官、主祭以及消息灵通人士布罗迪等一堆大男人,它的主要职责是对芭比小镇的大事小情进行评判和传播。出于对古尔雷莫名其妙的、刻骨铭心的恨,即便在古尔雷事业辉煌的时候,小团伙在羡慕嫉妒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挖苦和诅咒。他们以先知先觉的姿态预言:铁路来临,古尔雷必败,古尔雷的儿子是一个完美的木头脑袋,绝不能从他那里期待什么。对于古尔雷来说,小团伙是毁灭个体的推手。铁路来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人力无法阻挡;但是,在小古尔雷被强行送到爱丁堡大学并最终走上弑父之路的过程中,小团伙难辞其咎。首先,正是由于他们在公共马车上当着古尔雷的面夸赞威尔逊儿子的聪慧、指桑骂槐地嘲弄小古尔雷的愚蠢,才导致古尔雷做出了强行送儿子读大学的错误决定;其次,小古尔雷被开除之后,正是由于小团伙在集市上的热议以及主祭在红狮子酒吧对他酸溜溜的奚落,才致使小古尔雷酒性和兽性爆发,进而导致其弑父悲剧。 小团伙风言风语的焦点是对古尔雷和威尔逊的“美德”评判。“美德”一说绝非戏言,它是小团伙预言威尔逊和古尔雷成败的标尺。按照小团伙的评判,威尔逊是苏格兰商业美德的典范,连他的妻子也“集东方和西方美德于一身”(House:90)⑩,所以威尔逊的成功是必然的。在尚未成为新一任行政长官的时候,他就在小团伙的支持下在联名向铁路公司请愿的集会上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小团伙之所以不喜欢古尔雷,是因为他的成功“和他的美德完全不成比例”(House:11)。显然,此处的美德是一个反讽,它的所指是古尔雷的傲慢和偏执。按照小团伙的评判标准,古尔雷和“美德”毫不相干。小团伙的结论不符合小说文本中的事实。虽然古尔雷有许多缺陷,但他也有美德:他对心爱的马儿、对心爱的马夫不乏温情。当他心爱的马儿泰姆死去时,古尔雷表现出一种真切的怜悯之情;当他解雇最后一位马夫彼得时,已经囊中羞涩的他仍然表现得很有人情味儿,彼得走了很远,又回来和他说声再见,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情谊着实令人感动。古尔雷那种再穷也不能亏待自己下属的精神,在铁路时代可谓弥足珍贵,不失为一种美德。 可惜的是,古尔雷的美德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德,在小团伙的“美德”评判中根本派不上用场。小团伙的评判标准是苏格兰商业“美德”,威尔逊是商业美德的宠儿,自然受到小团伙的青睐;古尔雷是商业美德的弃儿,自然会招致小团伙中“小方面的大人物”的仇视。小团伙的评判在威尔逊和古尔雷的兴衰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威尔逊顺势而为,巧妙地运用小团伙的评判为其商店的开张做免费宣传、为其登上新一任行政长官的宝座打造声势;古尔雷逆流而动,他深知谣言越碰越可怕的道理——“你越是踩踏肮脏的东西,它扩散得就越广”(House:160),却一次又一次地踩踏谣言,在与小团伙的对峙中做出灾难性的决定,直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哈特在《苏格兰小说》中写道,布朗“反菜园派的意图阻止了所有文雅美德的展现”(11)。初读起来,哈特的论断着实有些蹊跷。《带绿色百叶窗的房子》明明是一部书写商业“美德”的书,美德一词在小说叙述中随处可见,为何哈特却说布朗阻止了文雅美德的展现?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哈特并没有否认小说中的“美德”,但他所强调的是“文雅美德”,而小说中着力展现的苏格兰商业美德并不文雅。由于正义被所谓的商业美德无情抛弃,小团伙的“美德”评判已然成为古尔雷悲剧的催化剂。而且,更为可悲的是,“古尔雷的倒台对他的邻居们有着一种不神圣的吸引力”(House:257)。小团伙不仅热衷于缔造古尔雷的悲剧,还迫不及待地想见证他们所仇视的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对于这种畸形的期盼,小团伙竟然没有负罪感,他们饶有趣味地讨论着古尔雷的败落,“既非邪恶亦非同情,只是好奇而已”(House:257)。 《国富论》中有段经常被人引用的话:“不是由于屠夫、酿酒师和烤面包者的恩惠,我们期望得到自己的饭食,而是从他们自利的打算。”(12)换句话说,自利乃经济学之本,自利本身无可厚非。既然芭比小镇已经步入铁路时代,商业成为铁路时代的热门话题,那么,在商言商,用商业“美德”标准去评判商业经营也算是理所当然。在保持正义底线的情况下,重视商业、甚至歌颂商业似乎也无可厚非。翻开英国文学史册,无论是在虚构作品还是在非虚构作品之中,都能找到对商业歌功颂德的案例。艾迪森在《观察家》中把商人奉为英联邦的中流砥柱,说他们“用好的行政的相互交流把人类编织在一起,分配自然的恩赐,为穷人找到工作,为富人增添财富,为伟人增添雄伟”(13)。同样,以历史小说闻名于世的司各特借《红酋罗伯》中英格兰商人之口,把商业书写成迷人而无罪的行业:“贸易有着赌博所具有的所有迷人之处,而且没有赌博的道德负罪感。”(14) 如果小说中只有始终未越过正义红线的商业“美德”典范威尔逊,没有制造谣言而且美其名曰“美德”评判的小团伙,那么,即便铁路时代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也不至于将古尔雷推向家破人亡的深渊。铁路时代的冲击、商业敌手的暗算,远不如小团伙的风言风语致命。在芭比小镇的小团伙中,前任行政长官和主祭都赫然在目,小镇的居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这样职位的人会与小团伙为伍。然而,正是由于前任行政长官和主祭之类名流的加盟,才使得小团伙的言论在芭比小镇更加顺畅地流传。如果小团伙真的只是在商言商,他们的评判亦无可厚非。可悲的是,他们拿着只在商业适用的“美德”去评判商业之外的东西,而且全然抛弃了亚当·斯密所倡导的以“不危害邻里”为准则的正义美德。正是由于正义的缺失,小团伙才成为了“肮脏的小团伙”,而小团伙的“美德”评判自然也就演变为马车商人悲剧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