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作为一个当代英语诗人,希尼的爱尔兰身份赋予诗人的历史使命不是要分裂两种传统,而是要以更深广的历史视野打破人为建构的历史对立,实现两种文学传统的融合(章燕,2008:345)。谈到“当代文学中的革新”这一问题时,希尼说:“尽管我自认为是在开拓新的场地,但是当我回顾以往的作为时,我发现那大多是在改造旧的场地。……诗作是具有连续性的因子,带有出土文物的气味和真确感,在那里被埋葬的陶瓷碎片具有不为被埋葬的城市所湮没的重要性;诗是挖掘,为寻找不再是草木的化石的挖掘。”(希尼,2000:253~254)挖掘古英语诗歌的旋律,将古英语诗歌重新置于更广义的英国文学传统之中,把历史纳入当下的文学视野,正是诗人重构更加广阔的英国—爱尔兰文学传统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厄尔斯特指爱尔兰岛一地区,1921年《英爱条约》将其一分为二,其中6郡成为“北爱尔兰”,其他3郡归于爱尔兰共和国。 ②这种权利希尼称之为“voice-right”,参见Heaney,Seamus.Beowulf:A Verse Translation.Ed.Daniel Donoghue.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Inc.,2002:p.xxxiii。 ③《挖掘》作为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的第一首诗于1966年出版,希尼译《贝奥武甫》出版于2000年,其间相隔34年之久。 参考文献: [1]Heaney,Seamus.Daniel Donoghue,(ed.).Beowulf:A Verse Translation[M].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Inc.,2002. [2]Heaney,Seamus.Selected Poems:1965~1975[M].London:Faber & Faber,1980. [3]Jones,Chris.Strange Likeness:The Use of Old English in Twentieth-Century Poetr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Hogg,Richard & David Denison.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5]李成坚.杂合中建立第三空间——从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看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译本[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27~31. [6]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罗伯特·基.爱尔兰史[M].潘兴明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8]欧震.重负与纠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吴德安.“婴儿”的启迪[A].谢默斯·希尼.希尼诗文集[M].吴德安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435~445. [10]谢默斯·希尼.希尼诗文集[M].吴德安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