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双语作家纪念美国俄裔作家纳博科夫诞辰110周年
2009年4月23日是美国俄裔作家弗拉季米尔·弗拉季米拉维奇·纳博科夫(1899-1977)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在美国文学史和俄罗斯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双语作家。 纳博科夫1899年4月23日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俄罗斯著名的法学家、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国家杜马成员,母亲则出生在富有的金矿主家庭,有着良好的修养。纳博科夫出生时,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俄罗斯正面临着国内国外各种危机,一战爆发后,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动荡不安的环境并没有对纳博科夫的童年生活和青少年生活产生影响。他依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童年时就能够自如地讲英、俄、法三种语言。纳博科夫曾在《说吧,记忆》中回忆,在酷爱俄罗斯文学的父亲的影响下,他在15岁时就读完了19世纪的英、俄、法三国文学巨著,并在16岁时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他还继承了父亲收集蝴蝶标本的爱好,并终生不弃。 十月革命爆发后不久,列宁亲自下令逮捕了纳博科夫的父亲。父亲获释后,纳博科夫全家离开俄罗斯。从此,20 岁的纳博科夫开始了流浪国外的生涯。 纳博科夫在俄罗斯度过了一生中最珍贵的20年,他在这个时期积累了大量精神财富,为未来文学创作积淀了丰富的素材。 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的新秀 1919年5月,纳博科夫随全家途经希腊流亡到西欧,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他先是攻读生物学,后因对文学强烈的兴趣而改读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1922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柏林。父亲在这一年被右翼君主主义分子暗杀,使纳博科夫从此失去了生活和精神上的依靠。从这时起,纳博科夫开始以“弗拉季米尔·西林”(В.Сирин,意为天堂鸟、火鸟)的笔名进行创作。 在柏林流亡的15年(1922年至1937年),是纳博科夫文学创作技巧迅速成熟的时期。在这期间,他在《舵》《数目》《当代纪事》等俄罗斯侨民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诗歌、剧本、翻译作品和评论文章。其中的优秀作品后来被收入《乔尔博归来》和《暗探》两本集子。1926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玛申卡》问世,备受俄侨文学评论界推崇,被誉为“新一代最伟大的希望”。流亡期间,纳博科夫共出版了8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50多部短篇小说、100多首诗歌和4个剧本。他的作品不断被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为他带来了“俄罗斯最优秀青年侨民作家”的声誉。 1937年,由于希特勒实行法西斯统治,纳博科夫不得不带着具有犹太血统的妻子和儿子流亡到巴黎。在法国期间,他顺利完成了创作语言的转变过程。1937年,他用法文写了一篇纪念普希金的文章。他还用法文写过自传体短篇小说,并将普希金的一些诗歌翻译成法语,把自己的长篇小说《绝望》和《暗室》翻译成英文。1938年,他的第一部英文小说《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问世。此后,纳博科夫主要以英语进行创作。 在争议中创作的英语文学大师 1940年5月,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前夕,纳博科夫一家又逃亡到美国。他曾在大学担任教职,《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和《<堂·吉诃德>讲稿》等的出版,使我们看到了纳博科夫作为一位敏锐的思想家和富有创造力的批评家的卓越品质。同时他开始在《大西洋月刊》和《纽约人》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回忆录和诗歌等。1947年《庶出的标志》的出版,标志着纳博科夫正式立足于美国文坛。 然而,为纳博科夫带来真正世界声誉的还是《洛丽塔》。《洛丽塔》讲述的是中年学者亨伯特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畸形恋爱”故事。小说因其“道德”问题,曾被5家美国出版商拒之门外。1955年终于在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洛丽塔》在美国出版,三周之内畅销10万册,并在之后的6个月内一直占据畅销图书榜单的榜首。《洛丽塔》出版后,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欧洲国家,都把它列为“禁书”,对《洛丽塔》毁誉参半的评论热潮也随之而起。以埃德蒙·威尔逊和玛丽·麦卡锡为代表的评论家们把《洛丽塔》看做是“一部描写色情的淫书”,指责小说“不道德”、“淫秽”,甚至怀疑作者本人对少女心存不良。以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为代表的另一种观点则为《洛丽塔》的艺术成就而欢呼。格林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评论,称《洛丽塔》是“1955年度的最佳小说之一”。美国学者马库斯·坎利夫在《美国文学简史》中也盛赞《洛丽塔》是“一本充满惊人机智和活力的小说”,“就描写美国社会的粗俗而言,谁都比不上纳博科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普宁》《苍白的火》《阿达》等作品的相继问世,纳博科夫杰出小说家的声誉在美国文坛达到了顶峰。 1977年7月2日,纳博科夫因肺部病毒感染去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曾高度评价纳博科夫的创作:“这是一位文学天赋光芒四射的作家,正是这样的作家被我们誉为天才。他达到了心理观察最为细腻的巅峰状态,运用语言极其娴熟(而且是驾驭世界上两种出色的语言!)。他的作品结构完美,真正做到了独具一格,仅从一段文字你就能识别出他的才华:真正的鲜明生动,不可模仿。” 双语作家的三大贡献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双语作家,纳博科夫对世界文学的贡献突出。 纳博科夫早期用俄语创作的作品,在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开始于“白银时代”末期,但他的创作几乎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俄罗斯文学的所有阶段,并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既实现了从现代主义文学向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转变,也保证了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连续性,因而他被誉为“俄罗斯后现代文学之父”。纳博科夫的创作手法和美学思想,更是受到了维克多·叶罗菲耶夫、安·比托夫、萨沙·索科洛夫等后现代作家的推崇。 纳博科夫英语创作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他是一位文体大师。他极具个性化的文体形式与风格,包括他的作品结构、技巧、叙述等都有其独特之处。以《微暗的火》为例,作品通过谢德的诗歌和金波特的注释,演绎了故事中的故事,在形式上创新了美国小说创作,完成了美国文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其次,他在小说的主题上有所突破,在更新、更高的层面上探讨了诸多的伦理问题、艺术问题、自由与道德等问题。在最富争议的长篇小说《洛丽塔》中,作者的道德伦理内涵就潜藏在人物的种种意识之下。托马斯·品钦、巴思、霍克斯和巴塞尔姆等美国后现代作家都曾受到这位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影响。 作为一名翻译家,纳博科夫不仅将外国文学介绍到俄罗斯,更重要地是将俄罗斯文学介绍到美国,为俄罗斯人了解世界文学、美国人了解俄罗斯文化,以及俄罗斯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亡西欧期间,纳博科夫就将拜伦、济慈、波德莱尔、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诗歌从英文或法文翻译成俄语发表。他在翻译《爱丽丝漫游仙境》时,采用意译法,将主人公“爱丽丝”换做俄罗斯最常见的小姑娘名字“阿尼娅”,使作品更具有俄罗斯文化特色。《洛丽塔》成名后,纳博科夫又亲自将它译成俄语出版。移居美国后,为了使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学,他开始翻译俄罗斯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他将普希金、莱蒙托夫和丘特切夫的经典诗歌译成英语,以《俄罗斯三诗人》为名出版。随后纳博科夫又翻译了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和俄罗斯古典作品《伊戈尔远征记》。纳博科夫认为自己在翻译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是带有详尽注释的四卷本《叶甫盖尼·奥涅金》,在翻译时他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独创。 作为一位享有世界盛誉的双语作家,纳博科夫的创作先后持续60年,创作范围广泛,题材多样,他的作品就像他终生喜爱的蝴蝶一样绚烂多彩。纳博科夫前后期的创作在基本主题和结构手法上的连续性是很突出的一个特征,从最初表现怀乡愁思和移民生活的《玛丽》到他70岁时所写的探索乱伦爱情之作《阿达》莫不如此。纳博科夫否认自己的创作有政治或道德的目的,对他来说,文学创作是运用语言进行的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因为“艺术的创造蕴含着比生活现实更多的真实”。他认为艺术最了不起的境界应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和迷惑性,所以在纳博科夫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题材的多层次、多色彩,文本结构如“迷宫式”的复杂多变和让读者感到审美狂喜的语言游戏技巧,从而制造个人的有别于“早已界定”的生活与现实,显示出华美玄奥新奇的风格。
(责任编辑:孙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