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当代我国文论建构的突围之路——从“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谈起(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争鸣》 丁国旗 参加讨论

    二、中国文论关键词比较研究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由以上论述不难发现,当代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陷入到困境和尴尬的境地。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必须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反思和清理,就必须对我国传统文论的理论资源进行继承和挖掘,使之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真正研究激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我国文艺现实中的价值和作用。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来,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国内学者开始反思当代西方文论对于中国文论发展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关于这一点,以2014年第6期《文学评论》发表的张江的《强制阐释论》为标志。而随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表述,对于传统文论资源的深度开据也已成为许多文论研究工作者的基本共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近年来更是高度重视,无论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或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都作出了非常明确的理论阐述,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他们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之中。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越来越重视,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召集文艺工作者开了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又在文联九大、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了以“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为主题的重要讲话,这些都为我国文艺理论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迎来了理论创新创造的最佳时机。
    那么究竟该如何走出当前我国文艺理论的困境,顺应时代发展,完善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立足于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基本事实,在现有的条件中寻找出路和对策。而当下我国文艺理论的基本事实就是西方文论影响极大却流于抽象,古代传统文论对文艺现实有阐释能力却有待挖掘和开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中国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些基本事实中,眼下最需要突出解决的就是中西文论的融通对话,切实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这就为解决当下我国文艺理论问题提供了思想原则,而“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无疑顺应了这一原则,作为走出当代我国文论困境重要思路,这一项目必然是大有作为的。“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的价值与意义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在比较中总结和清理近四十年来我国文论的成绩和问题。走进关键词,也就走进了中国文艺理论发生发展的现场。“关键词”是文论认知的基本入口,而“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可以使我们找出中西文论的相通性与差异性,从而发现当代西方文论哪些理论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哪些是不适用于中国文艺的。我们知道,文论是有关文学的理论,无论中西,作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传递出来。这是中西文学的共同性,同时也是中西文论的共同性。因此,中西文论及其关键词中必然有一些是相通的,是可以共享共用的。然而,中西文论毕竟产生的语境不同,他们的历史继承性也各有差别,表现出了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中西文论相同相通的那些内容也要进行辨析和辨别,使其真正转化为可以阐释中国问题的理论形态。新世纪以来,大量的西方文论引入中国,我们一直没有时间对其进行清理总结,因此,“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可以借此完成对于当代西方文论的清理和反思工作,从而为真正“借鉴西方”扫清障碍。
    当然,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这就是总结和挖掘中国传统文论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比较来发现中国古代文论中哪些是可以在当下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而为当下所用,哪些是已经过时的、丧失了对当下文艺问题阐释力的。另外,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还可以让我们发现,在面对同一文艺问题时,到底是我们自己的理论更有说服力,还是西方的理论更有说服力;在比较当中,发现中西文论的优长及其差异特征,正确认识中国文论的价值,从而真正为当代语境中下我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找到民族文论的理论资源。我曾在《当代西方文论作为一种知识还是一种理论》中非常明确地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中国,西方文论只能作为一种知识,而不能作为一种理论。”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笔者看来,“任何外来理论如果不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就会是一种无用武之地的理论,就是本本上的理论,就还只是一种知识。”当代西方文论在中国要想成为理论,“它必须面对中国的文艺传统与文艺实践,并在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人性等的碰撞中,消解自我,然后经过一次涅槃式的重生与融合,从而获得对中国文艺问题的阐释力和理解力。”[2]这就是说,当代西方文论在中国的适用是有条件的,而我国古代文论在当下的使用却没有这一条件限制。总之,通过中西文论关键词的比较,可以更好地让我们对民族文论的价值充满信心,真正扭转对于西方文论盲目崇拜的局面。
    二是在比较中可以解决当下我国文艺理论缺乏自信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讲,“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新时期以后,我们之所以大量的引介西方当代文论,既与我们对以往“极左”文艺的反思有关,同时也与我们对自身文论传统长期以来缺乏自信有关。近40年来,我们能够在西方当代文论的笼罩和统治下而浑然不觉,也是缘由于此。在与西方的交往中,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我们自己拥有什么。而实际上,中国古代文论传统既博大精深而且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文评”理论体系。同时,在这40年中,许多当代的文艺理论研究者也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重要的学术观点,进行过许多有益的理论探索。然而,由于我们一直陷于对西方文论的介绍和研究中,很少有人真正地站出来对这40年来我国文论的成绩进行总结。这40年来可以说我们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一直倾心于别人的理论,而对自己的理论成果却置若罔闻,这同样是极其不自信所造成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可以使我们认清当代西方文论的价值,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认清它的不足和局限,从而更好地将研究的视角和精力、智慧和热心,用于对中国自身文论传统的研究和发掘中,用于对当代我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让传统文论在当代“活起来”,最终为当代世界文论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习近平同志说,“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4]因此,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文化上没有自信,对话中没有理论,而是要充满自信,在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标识性概念”,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