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朱雯:论唐寅诗歌的俗化倾向(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朱雯 参加讨论

    二、商业化的渗透和金钱观
    吴中商业的繁盛,催生了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书画买卖便是其中之一。如商贾云集的阊门内外,“除了各种商业的行会公所外,阊门内专诸巷有专门的艺术品市场……如詹景凤记其乡人叶氏购得《葛仙翁移居图》一卷,专程‘持入吴装潢’。可证苏州装裱,精于别处。苏州并以多出装潢之名手而闻名全国。装裱之精良,也可看做是苏州书画业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明证”[9]61-62。这样的市场,无疑也为当时当地的士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出路,这种出路也被士人们广泛接受了:“吴中有许多有名的书画家,他们的作品为当时许多达官巨商所喜爱。他们有的通过关系,直接从书画家那里购买,有的通过商业流通渠道购买。吴中附近的徽商,就是重要的买主。”[4]157-158
    唐寅也是书画产业中的一分子。科举失败后,出卖字画成为了唐寅生活的经济来源,他又出身于商人家庭,对这种行为的接受度就会更高,而大量的记载也表明了他确与商人来往密切,更将自己的书画作品看成商品出售。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便记录“唐子畏曾在孙思和家有一巨本,录记所作,簿面题二字曰‘利市’”[10]16。可见其对书画商业化接受程度之高。从一些诗作中,可以看出唐寅本身对自己卖画生计不仅接受,更引以为豪,其《言志》诗便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自笑》诗中也道:“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5]88这样的谋生手段、生活环境早已将唐寅拉入了一个世俗化的世界中,与传统士大夫“家国天下”的理念有了明显的分离。
    唐寅的诗歌创作也与其书画创作密不可分,这表现在唐寅大量题画诗的创作上。他的诗歌中有536首以“题画”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题自画作,有题他人画作,亦有题扇诗。从一些题画诗的题目中,可以得知他的画作是受人所托为他人所画,或是一些酬赠之作,如《为吴徵君写韦庵图并赠以诗》《画呈何老大人》《题画·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农训图·奉为继庵尹老大人写》等,不可否认这些画作连带题画诗中,有一部分被当作商品进行了交易。而这些题画诗也明显地体现了唐寅诗歌俗化的特点,如其《为南隐先生写》中有“我把新诗聊见意,祝君眉寿到三千”[5]436,《题自画吕蒙正雪景》中有“冰雪风云事不同,今朝尊贵昨朝穷;穷时多少英雄伴,名字应留夹袋中”[5]131。究其俗化原因,可能题画诗创作时间较短,随意性更强,更要兼顾顾主的要求。“画家最常遇到的,只是约略知道顾主一般的期望……这通常更近似迈克尔·巴克桑德尔所谓的对画家的‘嘱托’。”[11]87更因为这些诗歌存在的本身便是世俗化生活的一部分,出卖字画是唐寅求取功名失败后的出路,而这出路决定了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旨趣,他的很多诗歌从创作伊始,便存在着世俗化的要求,反映着世俗化的情趣。
    唐寅本身的诗歌创作,就已经是充满着金钱、物欲的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而唐寅诗歌中,也常常出现有关“钱”的意象。唐寅好酒,写下过许多诗歌咏酒,但“酒”也往往伴随着“酒钱”意象的出现。如《桃花庵歌》中“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5]21,《咏渔家乐》中“世泰时丰刍米贱,买酒颇有青铜钱”[5]35,有钱时将钱买酒,钱不够时则“典衣不惜重酩酊”[5]《进酒歌》,30,竟把衣服当了买酒。乃至无钱时“赊酒”来喝,如“花月世间成二美,傍花赏月酒须赊”[5]《花月诗》其四,74,“酒阑花谢黄金尽,花不留人酒不赊”[5]《花酒》,63。直至连赊也不能赊时,诗人便只能无奈了:“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无酒钱?”[5]《言怀之二》,56____虽然盛名远扬,谁料腰间缺少酒钱呢,这种淡淡的自嘲中也透露出了对金钱缺乏的哀怨。“酒钱”意象如此频繁的出现,有钱时的得意与欢愉,无钱时的自嘲与郁闷,都为传统文人豪客饮酒赋诗的情境蒙上了一层商业化的色彩。
    唐寅的确有生活窘迫的时候,他会埋怨无人买他的字画:“信是天公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肯嫌斗粟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5]《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滌砚吮笔萧条若僧因题绝句八首奉寄孙思和》,109。士大夫可以对金钱嗤之以鼻,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然而在世俗的生活当中,金钱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甚至在一些诗作中,唐寅直截了当地说出了金钱的重要性: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十年掩骭青衫敝,八口啼饥白稻荒。草阁读经冰满砚,布衾栖梦月登床;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赞法王。[5]《赠徐昌国》,60诗人想到了自己衣衫褴褛,全家饥寒交迫的状况,甚至直接表达了书籍不如金钱这样为传统士大夫所不齿之论。与之类似穷困窘迫境地杜甫也曾遇到过,“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然而正统文人的情怀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诗格调之高也在于此;反观唐诗,则体现的是市民的世俗心态,格调是俗的,却也是真实情感的体现。唐寅年少时也曾如正统文人那般应试科考,也曾有“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5]《夜读》,88的抱负,但被科场案牵连,又被黜充吏役,他求取功名的梦想也随之破碎。之后多数的日子里唐寅都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然而传统文人的特质并非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印记。面对生活的窘境,一方面他能够直白地表达对金钱的渴求,另一方面,他也曾自我宽慰道“旁人笑我谋生拙,拙在谋生乐有余”、“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5]《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滌砚吮笔萧条若僧因题绝句八首奉寄孙思和》,109、“先生贫似洗,不肯羡腰缠”[5]《写真二帧》,402,也曾在诗歌中秉持“贫士”气节,作《贫士吟》十首,将金钱视为身外之物,认为“贫士囊无使鬼钱,笔锋落处绕云烟”[5]113。这表面上对金钱的不屑和穷中作乐的姿态,看起来更像是一介文人在面临穷困境地时还要保留的一些自尊。但这恰恰也表明了唐寅作为一个“徘徊于入仕与俗世之间”的文人,对金钱那种坦然却又复杂微妙的心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