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语:全球化之后 当代我们所经历的过程是:全球化的过程正在发展,它深刻地改变着所有的文化,迫使它们走在一个“现代”的轨道上。中国人曾经有过恐慌,不跟上时代,不改变自身,就要被“开除球籍”。“开除球籍”可能意味着灾难深重、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但也可能是意味着失去“全球化”的机遇,从而被排除在“全球化”之外。其实,不管是否愿意,“全球化”迟早都要以“现代”之犁把世界所有的角落深耕一遍。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这是人类新生活的福音,也是文化的绞肉机。依照这个发展逻辑,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独特性都将被消灭,走向同一化。然而,这一历史的大潮从其产生的一刻起,就包含着其回潮的可能性。与历史进步冲动并存的是文化自我保存的冲动。历史发展的辩证性,不仅意味着其曲折性,也意味着多样性、此起彼伏的竞争性。 我们曾谈到“复数”,“复数”一词可能意味着“前现代”时期由于地方性条件的多样而形成的不同地方的不同文化特征,也可能意味着随着“现代性”的出现而形成的在同一地域(例如在现代大都市)中,由于传统不同而形成的文化上的多元。让一些民族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保存自己的文化,这是多样性;在发达国家中,保护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有保持自己语言和文化的机会,从而使整个国家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多元。 “开除球籍”之“球”如果指“全球化”之“球”的话,那么,就可能有两种应对:一种是听其“开除”,寄希望于“开除”后即使亡国也不至于灭种;另一种是愤而自强,走自己的现代之路。这种现代之路,是一种对全球化的主动接受和自我选择,这种选择性的接受和独立的发展就形成了“另一种现代性”,这是“复数的现代性”。不同的民族都会出现这样的“现代性”,出现一种在后殖民之后的现代竞赛。这种“复数的现代性”本身就带有“后现代”的特点,因而,多样性、地方性的意义才得以显现。 “后现代”意味着什么?它的意味是多种多样的,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多种多样的。“后现代”意味着工业革命以后的另一种革命。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现、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为基础,而新的革命与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是联系在一起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大陆的开发,而新的革命出现了一个广大的赛博空间。如果工业革命带来了全球市场的形成,从而意味着对全世界的征服的话,那么,新的革命则意味着对这种征服的抗拒和独立发展的开始。 在科学和人文领域,现代社会带来了一个原则,即知识以科学的名义,在普世性的要求下,使全世界都被改造。一些思想和原理以普世性的名义被传播到各地方,并对各地方的原有的思想进行改造或压制。另一方面,这种科学也在迅速分科化和专门化。分科化和专门化是知识发展的条件,但同时,这也造成了知识间的联系被切断,人们被局限于狭小的思维空间之中。 在艺术中,“后现代”意味着美与艺术的分离。艺术变得与美无关,它仅仅是“事件”,是某种效果的制作。作为“事件”的艺术被瞬间化了,而能获得持久存在的却是一些非艺术的存在物。这些存在物在挤压艺术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的产业化”和“产业的艺术化”。“艺术的产业化”使“艺术”变成“生产”,从而使艺术欣赏被泛滥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取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产生的艺术化”指工业制成品的泛美化。设计改变世界,设计加大规模生产,使人们生活在美的世界中。对此,艺术家和美学家们只能回到老子式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式的执著了。创意成为产业,能否还有非产业的创意?处处皆美,是否会造成大众的“美盲”?于是,艺术却变得与美无关,能否在此之外,还有艺术的美? 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愿寻求一种与“后现代性”不同的“当代性”。这种“当代性”为全球与地方的结合、现代性与独特性的结合,为科技的发展与分工弊端的被克服,也为美与艺术分离的被克服寻找可能。所谓“当代性”,是指面向当下现实生活,并以此为立足点,从自身的过去和外来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出以自身为目的,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并对其它文化有参考意义、启发意义的文化。在艺术中,要重新恢复美与艺术的联系,回到艺术家与欣赏者的联系沟通的直接性,让美介入到艺术中,让美的艺术介入到生活中。这也许可以称为“回到未来”,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述,如果用哲学语言表述这层意思,也许可借用老黑格尔的话——历史的螺旋性上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