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高宣扬.当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5-206. [2]支宇.类像[J].外国文学,2005,(5):56-63. [3]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7. [4]蒋蓓.当“仿真”成真——从《大象》看“拟像”文化之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8-62. [5]陈嘉明.消费社会、拟象世界与后现代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6,(3):1-6. [6]梁振华.时尚的谎言与魅惑[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82. [7][8][10]梅琼林.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审美化生存[J].文艺研究,2008,(6):13-20. [9]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11]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23. [12]王庆军.拟态狂欢:消费时代电视体育传播的范式[J].体育学刊,2011,(1):31-35. [13]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2-143. [14][17]金惠敏.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67-178. [15]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4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