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元初诗歌与同题集咏(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 李文胜 参加讨论

    三、元初同题集咏对后世的影响
    月泉吟社同题集咏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同题集咏。月泉吟社将同题集咏推向了高峰,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诗社规模,引起了文坛的巨大震动,使月泉吟社成为文学史上最成功的诗社之一,对后世诗社群集歌咏模式及结社组织形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初遗民同题集咏引发了整个元代同题集咏的持续兴盛,元代文人出游送别,题画、朝廷社会大事,文人诗歌活动经常采用同题集咏,可以说元代是同题集咏运用最普遍、最自觉的集咏方式,是文人群体意识高度成熟的体现。
    月泉吟社同题集咏除元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外,明清之际,清末民国的遗民诗社处处可见其影响。明嘉靖年间,西湖八社采用同题集咏方式吟唱,成员6名,《西湖八社诗帖》提要:“明嘉靖壬戍,闽人祝时泰游于杭州,与其友结社西湖上。凡曾吟者八,曰紫阳社、曰湖心社、曰玉岑社、曰飞来社、曰月岩社、曰南屏社、曰紫云社、曰洞霄社”[30],诗社六人以“凤山怀古”为题,对南宋宫阙进行了一次同题集咏,这本身就是怀念故宋。基调沉痛悲伤,咏叹了宋亡国的遗恨,与月泉吟社等元初诗社同题集咏一脉相承。
    祝时泰:“当年多少难平恨,并作江流万古声,”高应冕“风景似余千古恨,白云南去意如何”,王寅“山换旧宫禅寺在,草荒径苑市民樵,”“更有诸陵埋恨处,冬青岁老亦全凋,”刘子伯“宋家宫殿已荒丘,日日寒烟淡不收,”“远山似带娥眉恨,春草犹含罗绮愁,”方九叙“宋朝宫阙凤山隈,辇路荒凉过客哀。青史尚留南渡恨,黄旗无复北庭回,”童汉臣“宫树萧条人尽去,江声寂寞恨空流。中兴不竟千年业,二帝终怀万古愁。最是伤心凭望处,白云芳草共悠悠。”通过上述吟咏,可以看到西湖八社模仿月泉吟社等元初遗民同题集咏的痕迹,主题都是感叹兴亡,意象与元初遗民同题集咏相同,冬青意象分明受到唐珏、谢翱、林景熙的影响。
    清初,明遗民在结社方式上受到了宋遗民的影响,清代全祖望《湖上社老晓山董先生墓版文》云:“有明革命之后,甬上蜚遁之士甲于天下,皆以蕉萃枯槁之音,追踪月泉诸老。而唱酬最著者有四焉:西湖八子为一社……南湖九子为一社。……已而,西湖七子又为一社……最后南湖五子又为一社。”[11]507由此可知明末清初的西湖八子社、南湖九子社、西湖七子社、南湖五子社均受到月泉吟社的影响。
    清代王士祯:“宋末,浦江吴渭清翁作月泉吟社,以范石湖“春日田园杂兴”为题。中选者若干人,谢皋羽所评定,至今人艳称之。顺治丁酉,余在济南明湖倡秋柳社。南北和者至数百人,广陵闺秀李季娴、王璐卿亦有和作。后二年,余至淮南始见之,盖其流传之速如此。同年汪钝翁,在苏州为柳枝诗十二章,仿月泉例征诗,淛西江南和者亦数百人。”[31]643由此可知,秋柳社追踪月泉吟社采用的也是同题集咏。
    同题集咏仍是明遗民自觉运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卓烈妇”为题,有柴绍炳、黄宗羲、贾开宗、黄逵、沈兰先等遗民进行同题集咏,[32]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起因是乙酉四月清兵围扬州,广宁指挥卓焕妻钱氏,先一日投池自尽,家人受其影响跟从投水自尽者长幼达七人,是位典型的节妇。引起了几位遗民诗人的同咏。
    月泉吟社同题集咏的组织形式对清末民国的诗社影响很大,衡门社以月泉吟社为榜样,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目,进行了一次14人参与的同题集咏。衡门社诗选序:“巳己春,惠清与蒋君恢吾、李君秋、川复开衡门诗社,效元代至元时浦江吴渭、谢翱诸公之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就社友之在汴垣,及作客四方者,寄简征诗,得数十首,从此按月开课,轮次分题,远近吟朋相将入社,可谓一时之盛矣!”[33]225可见月泉吟社同题集咏的影响力之大,月泉吟社的成功就是同题集咏的成功,月泉吟社成为同题集咏发展史上的典范,为后世诗社同题集咏开了良好的范例。
    总之,元初诗歌是同题集咏发展的最高峰,登上这一顶峰的无疑是月泉吟社,创造了同题集咏的历史,元初同题集咏短时间集中出现既是时代的使然,也是历代同题集咏流变的结果,是元初伴随着理学背景下遗民群体的成熟,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造就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月泉吟社的成功是同题集咏的成功,很好地发挥了“诗可以群”的功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